豬玀灣事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豬玀灣事件(英語:Bay of Pigs Invasion;西班牙語:Invasión de Bahía de Cochinos),又稱豬玀灣入侵、吉隆灘入侵(invasión de playa Girón或batalla de Girón),是1961年4月17日,在中央情報局的協助下流亡美國的古巴人,在古巴西南海岸豬玀灣(吉隆灘,Playa Girón),向斐代爾·卡斯楚領導的古巴革命政府發動的一次失敗的入侵。豬玀灣事件標誌著美國反古巴行動的第一個高峰。
豬玀灣事件 | |||||||
---|---|---|---|---|---|---|---|
冷戰的一部分 | |||||||
T-34坦克支援古巴士兵在吉隆灘附近進行攻擊,1961年4月19日 | |||||||
| |||||||
參戰方 | |||||||
古巴 |
美國 古巴民主革命陣線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荷西·拉蒙·費南德茲 胡安·阿爾梅達·博斯克 切·格瓦拉 [1][2] 艾菲亨伊奧·阿梅赫拉斯 |
艾倫·杜勒斯 查爾斯·卡貝爾 小理察·M·比塞爾 佩佩·聖羅曼 艾內多·奧利瓦 | ||||||
兵力 | |||||||
約25,000名陸軍[3] 約200,000名民兵[3][4] 約9,000名軍警[3][4] | 約1,500人地面力量[註 1] | ||||||
傷亡與損失 | |||||||
176人陣亡[註 2] 約4,000受傷[註 3] |
118人陣亡[註 4] 1,202人被俘[註 5] |
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針對美國的這次進攻是否合法的討論中,古巴指責美國非法進攻的提議被美國否決。
對美國來說這次失敗的行動不但是一次軍事上的失敗,而且也是一次政治上的失誤。甘迺迪誤信CIA過分樂觀的情報外,也不打算派美軍收拾反而切割卸責,使得國內外對這次行動的批評非常強烈,剛剛上任90天的約翰·甘迺迪政府為此大失信譽,相反的卡斯楚政權和古巴革命得到鞏固。由於古巴擔心美國再次進攻,因此古巴開始與蘇聯靠近,最終導致了1962年的古巴飛彈危機。
背景
直到古巴革命,古巴的政治和經濟受美國的影響非常大。富爾亨西奧·巴蒂斯塔被推翻後,美國以為:古巴革命與拉丁美洲其它眾多革命一樣,是使用社會主義口號來推翻一個舊政府,建立一個實際上相同的新政府。但1960年,新的古巴政府開始實行它們的改革(比如土地改革),這個改革也涉及了美國公司的利益(尤其是聯合果品公司);美國此時依然以為:通過警告可以阻止古巴實行這些改革,因為古巴完全依靠美國。
美國的第一個經濟制裁措施是不向古巴運石油。由於古巴的發電完全是使用燃油來解決的,美國希望以此來使其革命政府垮台。古巴卻開始從蘇聯進口石油,美國政府因此下令:美國公司在古巴的煉油廠不煉從蘇聯進口的油。由於這些煉油廠通過合約保證煉任何油,這個命令實際上是迫使這些公司違反這個合約;古巴政府以此為由,將所有煉油廠納入國家強迫管理。
古巴革命初期的革命家大多出身於中產階級,假如美國沒有進行經濟制裁的話,他們可能不會與共產主義政府接觸。
美國對古巴採取了所有可能的經濟措施,包括禁止進口古巴的糖、禁止出口零件,後來甚至達到完全經濟封鎖。但古巴卻靈巧地利用了冷戰時期的東西方衝突,並將它與美國的貿易關係轉到其它國家(比如西班牙和社會主義國家)。此時美國唯一還擁有的措施是對古巴採取軍事行動。
計劃
在冷戰的氣氛下假如美國入侵古巴,會造成巨大的地緣政治反應,如第三世界國家會抗議美國「干涉其它國家內政」。因此,美國無法使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的砲艦外交手段。
1961年2月17日,甘迺迪問他的顧問:「是否可以將推翻卡斯楚政府的行動與(蘇聯對古巴的)提供武器聯在一起?」「我們能否說,我們本來的進攻目標是威脅美國安全的現代的噴射式轟炸機和火箭?」但這個計劃無法實現,因為當時蘇聯對古巴的武器供應還很少,而古巴空軍當時實際上完全由幾架改裝的運動飛機組成。
唯一可行的是:一個位於古巴的反政府組織向美國求援,這樣美國就可以向古巴提供軍事援助了。
中央情報局1953年在伊朗、1954年在瓜地馬拉,成功地使用小型的特務秘密顛覆行動推翻了當時的政府。1960年,中央情報局開始在瓜地馬拉招募逃亡的古巴人,首先對他們進行從事破壞行動的訓練,後來訓練他們在美國支援下進行大規模入侵。
古巴流亡者被編成「2506」突擊旅,下轄4個步兵營、1個摩托化營、1個空降營、一個重砲營及數支裝甲分隊。荷西·佩羅斯·聖羅曼任指揮官,政治領導人為叛逃的前古巴土地改革全國委員會督察員曼紐·阿蒂梅。
流亡古巴人的唯一任務是在古巴用武力保衛一個臨時機場,直到在邁阿密的古巴流亡政府得以飛往古巴後向美國發電求救。對這個計畫來說,豬玀灣似乎是一個理想的地點:
- 它位於一個沼澤地(薩帕塔半島)的邊上,古巴政府要對它進行軍事攻擊有一定的難度。
- 在它附近的埃斯坎布雷山中,直到1960年代中依然有反政府武裝力量行動。
- 這裡人煙稀少,當地的反抗不會很強。
中央情報局使用的情報來自於想要推翻古巴政府的反政府人士,他們誇大了古巴國內的反政府情緒,同時也誇大了埃斯坎布雷山中的武裝力量的實力。中央情報局本身也試圖誇飾他們的報告,來向當時剛剛上任的甘迺迪保證這個行動肯定會成功的。甘迺迪一開始猶豫不決。也許當時中央情報局計畫署認為:行動開始後,即使失利,甘迺迪也會同意投入美軍。後來對甘迺迪的責怪,說他中斷了行動計劃,似乎證明中央情報局的確做了這樣的假設。
4月14日,甘迺迪同意了中央情報局的計劃;但作為美軍最高統帥,他決定不投入美軍,因此只有部分的政變力量被投入。
入侵過程
1961年4月15日美國B-26轟炸機以轟炸古巴機場作為準備。這些飛機被塗上古巴的標記來造成反政府起義的假象。5架美國飛機被古巴飛機擊落[5][6][7]。
4月17日,約1,400受過訓練的流亡古巴人在兩名中央情報局官員指揮下在豬玀灣登陸。美國海軍提供補給支援。
入侵者的兩條運送彈藥的船被古巴軍隊擊沉。
三天後入侵軍被消滅,1,000多人被俘,約90人陣亡。被俘的人受公開審判。一些人在1963年通過與美國交換緊急需要的藥品、食品和農業機械返回美國。
事後
由於流亡古巴軍無法守住古巴流亡政府打算飛往的機場,因此這個流亡政府無法發出他們的「求援」。對甘迺迪來說,這樣他也就無法下令讓美國海軍陸戰隊介入;因此不顧中央情報局的反對,下令中止這次行動。
對於被俘虜的流亡分子,古巴政府取消了他們的公民身分,並以此為人質向美國政府索取了6,200萬比索的藥品與嬰兒食品。這也是美國政府歷史上第一次支付戰爭賠款。
此後在拉丁美洲的左翼獨立力量,開始對古巴產生好感。4月21日,墨西哥15000人上街示威支援古巴,約8000人在蒙特維多示威。[來源請求]豬玀灣事件是美國首次在拉丁美洲試圖推翻敵對政府的失敗行動,這給其它許多革命運動帶來了生機。
此外,在美國開始討論情報機關對外交政策的影響。在冷戰時期,美國國防部獲得越來越大的發言權。
1961年,中央情報局內部的調查揭露了一系列該局的問題,其中包括中央情報局怎樣理解自己的地位和作用、其組織結構和管理結構。這個調查導致當時的局長和兩位副局長的解職。
時至今日,一般認為,古巴飛彈危機幾乎導致了全面戰爭,是甘迺迪政府試圖在同一戰場上贏回它喪失威信的嘗試。事實上,至古巴飛彈危機為止,在美國的公眾輿論中,甘迺迪始終被看作是一個弱勢總統;他後來的名聲,有許多是來自於他在古巴危機中出色的談判表現所挽回的。
相關作品
內文腳註
參考資料
引用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