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里芬兩難[1](英語:Triffin dilemma),或稱特里芬困境、特里芬悖論、特里芬難題[2],為一經濟理論:當一個國家的貨幣同時作為國際儲備貨幣時,有可能造成國內短期經濟目標和國際長期經濟目標的利益衝突。這困境最早是由比利時裔美國經濟學家羅伯特·特里芬在1960年代提出。他指出,當外國想持有該國貨幣(全球儲備貨幣)時,該國必須願意提供額外貨幣供給,以滿足世界對於這個「儲備」貨幣的需求(外匯儲備),從而導致貿易赤字。
使用國家的貨幣(如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導致國家的貨幣政策和全球貨幣政策之間的緊張關係。這反映在根本的國際收支失衡,特別是經常收支:有些目標需要美元總體流出美國,而有些則需要美元總體流入美國。同等程度的貨幣流入和流出不能同時發生。
特里芬困境通常用來表述美元在布列敦森林制度下作為儲備貨幣的問題,或更普遍的使用任何國家的貨幣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問題。
參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