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原名牛奶國際控股有限公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DFI零售集團(英語:DFI Retail Group,SGX:D01,LSE:DFIB,BSX:DFIBD.BH),原名牛奶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英語:Dairy Farm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簡稱牛奶公司,公司在百慕達註冊,是怡和洋行屬下在亞洲的一家零售集團,主要經營超級市場、量販店、便利店及藥房和透過持有50%股權的美心食品在亞州多國經營飲食業務,截至2020年年尾在亞洲十二個國家共有9997間分店,員工23萬,收入281.59億美元,盈利2.71億美元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09年8月30日) |
2007年3月底,新加坡人郭伯鈞(Michael Kwok)升任該公司的執行長,是第一位亞洲人出任該集團的執行長,接替退休的方勵圖(Ron Floto)。
牛奶公司創辦於1886年,[1]由蘇格蘭籍醫生,後世尊為熱帶醫學之父的萬巴德爵士(Sir Patrick Manson)與5位香港商人合作成立。早期牛奶公司以3萬港元在港島西區薄扶林建立牧場,飼養80隻從英國入口的乳牛生產新鮮牛奶。1892年在中環下亞厘畢道興建倉庫,以現今的藝穗會及香港外國記者會會址作辦公室。
1904年,牛奶公司開始進口凍肉到香港,並在中環倉庫開設首間零售店[1]。1918年,第二間牛奶公司店舖在九龍彌敦道開設,為香港漁船提供大量冰塊。
1960年,牛奶公司與連卡佛合作創辦的子公司大利連(Dairy Lane)在香港中環開設大利連超級市場,是香港第一間超級市場。1970年代大利連曾在銅鑼灣珠城大廈設有分店,1980年代易名惠康。
1970年代,牛奶公司由當時甚有影響力的華人周錫年爵士擁有控制權。牛奶公司在薄扶林牧場(今置富花園)及在銅鑼灣及觀塘等地的冰廠,佔地甚廣,因此吸引地產財團嘗試收購以取得土地。1972年底,英資怡和洋行旗下的香港置地提出收購牛奶公司股權,周錫年不接受收購。其後香港置地與周錫年爭奪牛奶公司控制權,即坊間所謂的「置地飲牛奶」事件:置地出動大額現金及大量發行股票,雙方於報章上作出廣告戰,一時成為市場焦點。牛奶公司早期以維護祖業為理由,聲言不接受收購,亦不會發展地產;但其後則改變立場,找來王德輝的華懋地產協助,提出合作發展地產的方案,希望獲得股東支持。
後期,香港置地提出1股送5股的換股計劃,加上置地在當時已是香港最大規模的地產公司,而華懋與牛奶公司的合作計劃則吸引力較低,吸引股東把股票給予置地交換。1972年12月15日,置地宣佈已取得90%牛奶公司股份;因此置地根據香港《公司條例》第168條,在1973年4月8日向其餘小股東進行強制收購。最終置地成功全面收購牛奶公司,牛奶公司的上市地位則被取消。收購事件曾引致置地及牛奶公司股價大幅上升,亦成為1973年香港股災的觸發點,及為八、九十年代怡和及置地被六大華商狙擊埋下伏線。
1986年,牛奶公司再從香港置地分拆,在香港上市;於九十年代以0353為上市編號。
DFI零售集團現在仍然屬怡和集團旗下,業務遍及在亞洲多國,包括香港、澳門、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韓國等地。早年在香港及中國內地與食品生產商雀巢合作生產,為香港家傳戶曉品牌,主要產品有牛奶及雪糕等奶製品,以及雪條等小吃。而近年為專注其零售業務,其合資公司股份已全數售與雀巢,品牌名稱改為雀巢牛奶公司。於港澳主要經營便利店7-11、超級市場惠康、新苗超級市場、健與美連鎖店萬寧、宜家家居及美心食品,在台灣經營宜家家居等。
在新加坡設有643家零售商店,旗下品牌包括7-11便利店、家寧、巨人(Giant超市)、冷藏公司(Cold Storage)、和首得惠(Shop 'n Save)。2008年,該公司在新加坡的零售面積由17萬6438平方公尺增加至18萬2840平方公尺,營業收入也從15億9800萬新元上升至16億 8400萬新元,漲幅達到5.4%。
商標持有人,DFI International Brands Limited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