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族群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澳大利亞華人(亦稱為澳籍華人、澳洲華裔、華裔澳大利亞人,英語:Chinese Australian)是指具有華人血統的澳大利亞公民,包括來自於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台灣、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等地的第一代華人移民群體以及其後代。華裔族群為人數較多的少數民族之一,佔澳大利亞總人口中約5.5%。大多數澳洲華人居住在澳洲東岸的大都市,包括雪梨和墨爾本。
澳洲華人 | |||||||||||||||||||||||||||||||||
正體字 | 澳洲華人 | ||||||||||||||||||||||||||||||||
---|---|---|---|---|---|---|---|---|---|---|---|---|---|---|---|---|---|---|---|---|---|---|---|---|---|---|---|---|---|---|---|---|---|
簡化字 | 澳洲华人 | ||||||||||||||||||||||||||||||||
| |||||||||||||||||||||||||||||||||
漢語別稱 | |||||||||||||||||||||||||||||||||
正體字 | 澳洲華僑 | ||||||||||||||||||||||||||||||||
簡化字 | 澳洲华侨 | ||||||||||||||||||||||||||||||||
|
華人移民澳洲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10年代,有東方紳士之稱的廣州人麥世英被認為是第一個到達雪梨定居的華人[4]。而後澳洲東海岸的新南威爾斯州和維多利亞州分別發現大量金礦,尤其是維多利亞州,掀起一股巨大的淘金熱潮,有「新金山」之稱的墨爾本引來大批中國礦工。截止到1857年,全澳有大約四萬名華人礦工。而伴隨著他們的後裔以及家屬的移民,澳洲境內的華人人數在二十世紀之前節節攀升。
剛建立起的以白人為主的自治政府持排華態度,陸續制定出一系列限制中國人移民的法案。到1888年,所有澳洲殖民地不再接受中國移民。第一任總理埃德蒙·巴頓宣稱「人類平等的原則只適用於英國人之間,英國人跟中國人之間則不遵循這條原則。」這種狀況直接導致了1901年澳洲政府開始的白澳政策,這項政策被政府性為舉國政策,包括華裔在內的多個亞裔有色人種的少數族裔開始被官方以及政府排斥,使在澳華人在官方廢除白澳政策以前人數銳減,亦造成澳洲的多元文化的一個長時間的空白期。
北美以及歐洲的白人在當時對中國移民的敵視可從「黃禍」一詞中反映出,而這種態度在澳洲尤為顯著。1901年時的澳洲人口只有370萬人,與東亞諸國相差甚遠,所以在北美以及澳洲有部份人士擔心中國移民的湧入會「吞沒」歐裔澳人。聯邦政府擔心越來越難以控制的亞洲移民潮流會大幅度降低白人的薪資水準,這種情緒在亨利·勞森(澳洲著名詩人)1906年寫的一首詩「to be amused」中反映。
1901年,新的聯邦政府所進行的第一項立法舉措,就是通過了這項臭名昭著的移民限制法,在此之前在英國,加拿大以及美國已經存在類似的法律。
白澳政策的真正有效廢除通常被認為在1973年,當惠特蘭的工黨在移民法中增加了一系列阻止強化種族觀點的修正案後。這些修正案確保了所有移民無論出生都有權在居住三年之後獲取公民權,並認可所有關於移民與種族的國際協定。1975年的種族歧視法案則使得官方制定的帶有種族色彩的規則為非法。
1970年代,在愛德華·高夫·惠特蘭和馬爾科姆·弗雷澤兩屆政府對移民法的不斷修正下才最終將按出生國家選擇移民的政策完全廢除。
澳籍華人是指任何一個具有華人血統而已經歸化成為澳洲公民的華人或是華裔;這其中不包括在澳臨時工作的人士或是留學生。擁有澳洲永久居民簽證的非澳洲公民亦不屬於澳籍華人,只能算作華僑。
自1970年代開始;澳洲政府廢除白澳政策後,華人的地位在澳洲社會中佔據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這其中不止體現在華人擁有傳統優勢的商業領域和學術領域,在政治領域亦是如此。而澳洲社會中的其他族裔亦在近四十年裡對華人的貢獻具有充分的認同,華人的知識份子在醫學,經濟學,物理學等尖端學科中為國家做出了卓越的貢獻;2000年代開始後,以黃英賢和蘇震西為代表的華人政客開始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黃英賢曾任澳洲參議院的參議員,工黨領袖吉拉德內閣的財務部長(協助財政部長的部長之一),她是澳洲政治史中第一位亞裔女性參議員以及第一位亞裔財務部長。蘇震西為墨爾本市的第一位華裔市長,在任期間施政卓越獲得墨城市民的廣泛認可,並被評選為世界最佳市長。
年份 | 人口 | ±% p.a. |
---|---|---|
1986 | 201,331 | — |
2001 | 556,554 | +7.01% |
2006 | 669,896 | +3.78% |
2011 | 866,205 | +5.27% |
2016 | 1,213,903 | +6.98% |
澳洲早期華人移民多數是廣府人和客家人,華埠所使用的語言亦多數為粵語。1970年代澳大利亞政府推行多元文化主義政策,香港與東南亞(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越南、柬埔寨等)通行粵語的華人移民澳洲,華埠所使用的語言亦多數為粵語。1980年代後,隨著中國大陸的改革開放,越來越多的中國內地移民湧入澳洲,加之自1970年代後雪梨和墨爾本等東岸大城形成眾多的臺裔社區,官話(華語)逐漸成為英語以外的使用語言。2001年人口普查中,澳洲華人中只有不到40%出生於中國大陸、香港或臺灣; 26%出生在澳大利亞,其他出生地有馬來西亞(10%)和越南(8%)。根據2011年人口普查,官話和粵語為華人常講的兩種語言,其他使用語言包括閩南語和客家話。
與其他西方國家的華埠一樣,隨著越來越多的華人社區的形成,澳洲的大城市雪梨和墨爾本的華埠亦自2000年代後開始衰落。但一些主流的華人組織以及老字號商鋪依舊設立在華埠;華埠在某種程度上依舊代表華裔種族在充滿多元文化的國際都會地位。
宗教 | 2006 | 2011 | 2016 | |||
---|---|---|---|---|---|---|
人數 | % | 人數 | % | 人數 | % | |
無宗教或中國民間信仰 | 238,678 | 37.8 | 359,139 | 43.7 | 633,056 | 55.4 |
基督宗教 | 188,111 | 29.8 | 233,070 | 28.4 | 267,256 | 23.4 |
佛教 | 152,544 | 24.1 | 177,902 | 21.6 | 179,384 | 15.7 |
伊斯蘭教 | 1,466 | 0.23 | 2,280 | 0.27 | 3,120 | 0.27 |
印度教 | 212 | 0.03 | 301 | 0.03 | 828 | 0.07 |
猶太教 | 139 | 0.02 | 170 | 0.02 | 219 | 0.02 |
其他 | 2,433 | 0.38 | 3,249 | 0.4 | 4,330 | 0.37 |
不清楚 | 2,375 | 0.37 | 3,423 | 0.4 | 2,883 | 0.25 |
未回答 | 44,643 | 7.0 | 41,074 | 5.0 | 50,364 | 4.4 |
總數 | 630,598 | 100.0 | 820,613 | 100.0 | 1,141,440 | 100.0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