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91283°N 105.838165°E 潼南區是重慶市下轄的市轄區,位於重慶市的西北角,因處於潼川府以南而得名。
潼南區地處重慶一小時間經濟圈,是重慶定位的中國西部綠色菜都、新型工業基地和生態文化名城,地處西三角成渝經濟區黃金走廊,面積1594平方公里,人口95萬(2009年)。與本市的合川、銅梁、大足和四川的安岳、遂寧、蓬溪、武勝鄰接。境內有涪江,瓊江兩條主要河流。
歷史沿革
建縣創議於清宣統元年(1909年),至民國元年(1912年)2月,經四川軍政府批准,乃正式建縣。由蓬溪撥出東鄉縣境東南的龍德、寶隆、古溪、仁和、玉溪、米心、三合(金龜)、太平、太和、觀音、桂林11個場鎮、遂寧撥出上安(民國元年2月,東安縣成立,以原蓬溪縣屬東鄉11個場鎮置東北里,原遂寧縣上安里8個場鎮(大佛鎮、雙江鎮、雙龍場、安興場、王家場、泰安鎮、興隆場、梓潼鎮);中安里4個場鎮(復興場、三匯場、五桂場、斑竹場);下安里5個場鎮(崇龕鎮、花岩場、柏梓鎮、塘壩場、 富農場。)。17場為新縣轄地。縣名定為「東安」,取東鄉與上、中、下安里聯合設縣之義。
民國3年(1914年),北京內務部下令稱:「東安縣與直隸、湖南、廣東等省內縣名重複,定名未久,自應酌改。」查縣設於梓潼鎮,歸潼川府轄地,居府南,即定名潼南縣。
目前潼南縣的組成分別由原蓬溪縣、遂寧縣、合川縣、銅梁縣、安岳縣五縣的部分地區所組成。
- 潼南建縣時,轄地由蓬溪縣、遂寧縣兩縣分出,今縣境涪江左岸地域舊屬蓬溪,涪江右岸地域舊屬遂寧(不含別口)。
- 1952年春,原安岳縣白水鄉第八村240戶1025人,耕地1238畝(小地名胡蘆壩、小屋基、黎家灣、楊家灣、易家溝、龍橋溝、劉家灣)劃歸潼南縣清平、崇龕兩鄉。
- 1954年初,原銅梁縣中和鄉高碑村、久河村河咀地區104戶509人,耕地2109畝劃歸潼南縣青雲鄉。
- 1964年,蓬溪縣群利、中和鄉興建水庫與潼南柏果鄉二、三村交換耕地46畝。
- 1976年2月,原合川縣萬壽公社9大隊中5個生產隊和10大隊中兩個生產隊,計167戶761人,耕地1548畝,劃歸潼南太和公社(今上和鎮14村)。又太和公社羅家壩水庫淹沒合川縣萬壽公社9大隊耕地7.58畝,10大隊耕地2.5畝,由潼南太和公社劃給同量土地補償。
行政區劃
桂林街道、梓潼街道、上和鎮、龍形鎮、古溪鎮、寶龍鎮、玉溪鎮、米心鎮、群力鎮、雙江鎮、花岩鎮、柏梓鎮、崇龕鎮、塘壩鎮、新勝鎮、太安鎮、小渡鎮、臥佛鎮、五桂鎮、田家鎮、別口鎮和壽橋鎮。
2006年6月16日後改為現有的行政區劃。
- 鎮:梓潼、雙江、花岩、桂林、柏梓、崇龕、古溪、寶龍、飛躍、新華、玉溪、群力、米心、上和、龍形、塘壩、太安、永勝、新勝、小渡、臥佛、五桂。
- 鄉:田家、永安、文明、紅花、安興、龍項、檬子、別口、壽橋。
縣政府所在地為江北桂林街道辦事處。
交通
一小時潼南:全縣各鎮鄉均通達水泥路,任何一個鎮鄉到縣城不超過1小時。
有田家、梓潼、雙江三個高速路出口。
景點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 楊闇公烈士陵園
- 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 獨柏寺正殿,龍興寺正殿,潼南大佛寺摩崖造像,五硐岩摩崖造像,馬龍山摩崖造像,楊闇公故居及墓,楊氏民居
- 潼南大佛寺,包括鎏金摩岩大佛,古代石刻「佛」字,石磴琴聲。
- 馬龍山臥佛:中國最長的臥佛。
文化
潼南涼粉,味道地道,聽之生津。由紅薯,豌豆等加工而成。
比較有名的幾家為:
米涼粉,早前漂泊不定,現駐地,江北民政局樓下夜啤酒攤位;
龔涼粉,挑擔擔沿梓潼鎮老街賣,以一個下午只賣一挑的自信出名,往往是老街還沒走上一遍,涼粉就已經賣完;
袁涼粉,潼南名小吃之一,從楊尚昆故里雙江鎮搬遷至潼南縣體育館攤位;
名人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