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元龍屬學名Ambopteryx,意為「混合的翼」)是一擅攀鳥龍科恐龍,生存於晚侏羅世牛津階中國。它是第二種既有羽毛又有類似蝙蝠的膜翅的恐龍。奇翼龍是第一種這樣的恐龍,於2015年被描述,是渾元龍的姐妹群。正模標本被認為是成體或亞成體。據估計,這具標本的身長為32厘米(13英寸),體重為306克(0.675磅)。本屬僅含一個物種,即模式種長臂渾元龍Ambopteryx longibrachium)。[1]

Quick Facts 科學分類, 模式種 ...
渾元龍屬
化石時期:晚侏羅世163 Ma
Thumb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蜥形綱 Sauropsida
總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目: 蜥臀目 Saurischia
亞目: 獸腳亞目 Theropoda
科: 擅攀鳥龍科 Scansoriopterygidae
屬: 渾元龍屬 Ambopteryx
Wang et al., 2019
模式種
長臂渾元龍
Ambopteryx longibrachium

Wang et al., 2019
Close

詞源

屬名Amopteryx取自拉丁語ambo(混合的)和古希臘語πτέρξ/pteryx(翅膀),指這種動物的膜翅和鳥一樣的軀體。種名longibrachium取自拉丁語longus(長的)和brachium(上臂)。[1]

正模標本

正模標本,IVPP V24192,是一副有關節的、幾乎完整的骨骼,相關的軟組織保存在正模標本的印痕化石上。2017年在遼寧省五百頂村附近海房溝組英語Haifanggou Formation中發現,屬於燕遼生物群。 [1]

翼膜作為一個連續的、褐色的附蓋層保存在左手、右前肢和腹部周圍的化石表面。頭部、頸部和肩部都覆蓋著厚厚的羽毛層。[1]

敘述

像其它的擅攀鳥龍類一樣,渾元龍有一個短而鈍的頭部和超長的第三指。以前人們認為,它像現存指猴一樣,用第三根手指從樹幹中挖掘昆蟲的幼蟲。然而,王敏等人認為第三指的主要功能是附著皮膜,因為它們的手指可能被皮膜組織包圍,活動受限。[1]

在擅攀鳥龍科中,渾元龍與奇翼龍關係最為密切,與有著共同的「針狀骨」,一種從尺骨末稍(遠端)延伸的細長骨骼。針狀骨略微彎曲,向遠端逐漸變細。它支撐著從第三個手指一直延伸到腹部的翼膜。[1]

Thumb
長臂渾元龍與普通成年男性的比較

渾元龍的前肢後肢長約1.3倍,尺骨短於肱骨,寬度幾乎是橈骨的兩倍。與大多數其他非鳥獸腳類動物不同,它的尾巴很短,沒有過渡點,最後形成尾綜骨――一組融合的尾骨。其它長有這種尾綜骨的非鳥獸腳類恐龍只有某些已知的竊蛋龍類鐮刀龍類[1]

食物

渾元龍的腹部含有少量胃石和大塊的骨頭碎片。這些骨頭可能代表胃內容物。以前,人們還不知道渾元龍的飲食結構,但它們不尋常的牙齒形態、胃石和可能的骨碎片都表明它們是雜食動物。[1]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