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豚驱猎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海豚驱猎是一种狩猎海豚与部分小型鲸鱼的手法,透过船将这些鲸豚驱赶至海湾中或是沙滩上,透过船只或渔网来阻止鲸豚游回开放海域。许多地区如所罗门群岛、法罗群岛、秘鲁和日本等地都有进行海豚驱猎的活动,狩猎这些鲸豚多半是为了它们的鲸肉,或是将活体卖至鲸豚水族馆展示。每年有上千头鲸豚被捕,而时常遭国际团体抗议。

各国情况
法罗群岛的捕鲸活动主要透过驱使长肢领航鲸搁浅并在沙滩上将之屠杀,这些活动打从诺曼人首次在这北大西洋群岛殖民就已存在,因此可被视为是传统固有捕鲸。[1]捕鲸活动由法罗群岛当地的政府监管[2],每年主要在夏季时会有约 800 头长肢领航鲸[3]与数头大西洋斑纹海豚[4]遭到宰杀,法罗群岛捕鲸活动仅维持在社区层面而非商业性的,仅有熟练操作金属鱼刀的渔民才能够参与。[5]然后捕鲸起先并没有此项限制,由于不断受到动物保护团体的抗议,岛上居民才会希望借由提升屠宰技术可以使这项活动看起来比以前更加人道。因此在2015时颁布了新的法令,要求所有捕鲸者都必须事先参与课程,学习如何正确地使用金属鱼刀宰杀领航鲸。[6]当捕鲸活动开始时,当地人与警方有权利将其他民众驱离现场,[2]之后猎人会开船在鲸群后面驱赶,驱使它们前往海湾或是峡湾口。然而并不是所有海湾都适合捕鲸,因此只有部分海湾会有捕鲸活动发生。
许多法罗群岛的居民将食用鲸鱼肉视为是他们的生活文化,然而许多动物保护团体认为这项活动是很残忍而非必要的。[7][8][9]在2008年11月时,Høgni Debes Joensen(当时法罗群岛上的首席医疗官)与 Pál Weihe(科学家)写信建议法罗群岛地方政府,因为领航鲸其肉与脂肪含有高剂量的水银、多氯联苯、滴滴涕残留,不再属于适合人类食用的食物,[10][11]但是之后当地政府并未因此而禁止捕鲸活动。在2011年7月1日,法罗群岛的农业食品兽医局提出了食用领航鲸肉与脂肪的安全标准,此标准比起首席医疗官的提议宽松许多。该标准建议一个月最多仅有一餐可食用领航鲸的肉或脂肪,并且针对年轻女性、孕妇与哺乳期妇女有特别规范。[12] 在 2002 至 2009 年期间,鲸肉中多氯联苯的含量已经下降了75%、滴滴涕含量下降了70%而水银含量也有下降。[13]
在1950年代中期,冰岛渔夫要求政府协助移除冰岛海域中会破坏渔具的虎鲸。由于冰岛当地渔业占了劳动人口的20%,也因此渔具破坏会造成当地经济一定程度的破坏。冰岛政府因此求助于同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美国,美国海军因而派出第18与第7巡逻中队来完成任务。数百头虎鲸最后遭到机枪、火箭与深水炸弹击杀。[14]
在1970年代晚期,尽管有1972年的海洋哺乳动物保护法与1976年的华盛顿虎鲸狩猎禁令,冰岛当地仍继续狩猎虎鲸并将捕捉到的活体送至世界各地的水族馆作为娱乐用途,其中包括圣地亚哥海洋世界、香港海洋公园等地。[15]
至今在冰岛海域仍然有商业捕鲸活动存在,但已经逐渐改以赏鲸活动为主。
太地町是现今日本唯一会举行大规模驱猎活动的地区,会透过驱猎的方式捕捉小型鲸豚并取得其鲸鱼肉;现今这些被捕捉的鲸豚多半会将其转卖至鲸豚水族馆。在2009年,一部名为《血色海湾》的纪录片揭示了太地町当地的捕鲸活动并引起了国际的重视。在2015年,世界动物园暨水族馆协会将日本动物园暨水族馆协会停权,因为该组织并没有选择积极阻止太地町发生的海豚屠杀行为。[16]
虽然秘鲁法律禁止狩猎海豚或取食海豚肉,但每年依然有许多海豚遭到渔夫非法捕捉。[18]为了捕捉这些海豚,渔夫会透过渔船和渔网将海豚团团包围,并利用鱼叉将海豚拖曳至船上并用棍棒敲打致死。被捕捉的海豚种类包括宽吻海豚以及暗色斑纹海豚。[19]
根据2013年10月当地动物福利组织 Mundo Azul 的统计指出,每年约有 1,000 至 2,000 头海豚遭到屠杀取肉,另有 5,000 至 15,000 头海豚被杀掉作为鲨鱼饵。所捕捉的鲨鱼可取其肉贩卖,或是取鱼翅做成鱼翅汤。[20][21][22]
所罗门群岛中的马莱塔岛上一直都有狩猎海豚的习俗,主要是为了鲸鱼肉与牙齿,也有一些活体会送至鲸豚水族馆。在南马莱塔岛上也会狩猎海豚,但规模较小。[23]在捕捉后,这些肉会平均分配给所有家庭。海豚的牙齿多会做成项链首饰或是当作货币使用。[24]
在1644年的纽约长岛,殖民者会驱赶领航鲸之沙滩上并将之宰杀,或是直接处理那些意外搁浅的鲸鱼。这些殖民者也会观察当地原住民捕鲸的手法,并改良狩猎用的武器与渔船出海捕鲸。[26]
在过去的夏威夷,当地渔夫偶尔会将海豚驱赶至海上并屠杀之。不过海豚肉和其他数种食物在当地古老的传统文化中是禁止女性食用的。现今在夏威夷已无海豚驱猎的活动。[27]
在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早期的德克萨斯州墨西哥湾,当地会透过鱼叉和火器进行娱乐性的狩猎。在1920年代,圣体市可以订到享受海豚狩猎娱乐的巡航行程,如果旅客没有成功杀到海豚则他们该趟旅程就不必收费。[28]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动物福利保护意识的觉醒,该项活动已经被废止。[28][29]
在1960至1970年代,人们会在普吉特海湾透过驱猎的方式捕捉虎鲸,由水族馆的拥有者与企业家 Edward "Ted" Griffin 与 Don Goldsberry 主使,这些虎鲸在捕捉后多半作为娱乐用途。[30]尽管在1972年颁布了海洋哺乳动物保护法,一直到1976年华盛顿政府要求释放囚养在巴德河的虎鲸并宣布全面禁捕后,才停止了驱猎虎鲸的活动。[31]
参看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