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洋大學
中国浙江省舟山市高等院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浙江海洋大學,簡稱浙海大,是一所位於中國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區的公辦本科層次的高等院校,由自然資源部與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
該校歷史可以追溯到1958年成立的舟山水產學院,此後歷經多次易名改制,最終於2016年更名為浙江海洋大學,延續至今。現今該校以海洋學科為特色,其海洋科學、船舶與海洋工程、輪機工程、航海技術等學科也在中國大陸享有一定的知名度。並建立了綜合性、多科系的教學體制,理學、農學、工學、文學、經濟學、管理學等學科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浙江海洋大學也在服務和支撐浙江舟山群島新區、浙江(舟山)自由貿易試驗區、國家藍色糧倉、舟山江海聯運服務中心建設等眾多海洋相關的國家戰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1]
歷史沿革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央人民政府開始採取各項措施以促進國民經濟恢復發展,並曾召開第一次、第二次全國漁業會議,期間,政府明確提出在全國各地籌建教授水產科學的中、高級學校,以培養水產專門技術人才及各級幹部,發展水產事業。[2]1958年,成立舟山水產學院。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學院曾停止招生。197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同意學校更名為浙江水產學院。[3][4]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的1978年,舟山地區以中等專業學校舟山師範學校為基礎籌辦師範專科學校。同年4月,浙江省革命委員會決定在國務院尚未批准前,舟山師範學校先以浙江師範學院舟山分校的名義招收高中畢業生,同時保留舟山師範學校建制。1981年7月,兩校分設,1983年12月,浙江師範學院舟山分校改名舟山師範專科學校。[5][6]
1985年,浙江水產學院在鄰近的寧波市設立分校,其後部分系所亦遷入寧波市;1992年,該校教員及學生曾要求浙江省主管機關將全校遷往寧波市,但受到了舟山市一些民眾的反對。從而引發爭議。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委員李鐵映及中共舟山市委則支持浙江水產學院留在舟山市,1994年9月,中共浙江省委最終決定浙江水產學院寧波分校與寧波大學合併,但浙江水產學院本部仍然維持建制並留在舟山市。[7]
1998年,浙江水產學院與舟山師範專科學校合併組建為浙江海洋學院。[8]其後舟山衛生學校、浙江水產學校、浙江省海洋水產研究所、舟山石化學校、舟山商業學校等一些學校系所也併入該校。2010年,中共舟山市委及舟山市人民政府成立「創建浙江海洋大學工作領導小組」,以幫助浙江海洋學院改名為浙江海洋大學。201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同意浙江海洋學院改名浙江海洋大學,同時將其舉辦的獨立學院浙江海洋學院東海科學技術學院更名為浙江海洋大學東海科學技術學院。[9]同年,中國國家海洋局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決定合作共建浙江海洋大學。[10]
2021年10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及浙江省人民政府批覆同意,原屬於浙江海洋大學的獨立學院東海科學技術學院及位於寧波市的浙江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合併設置本科層次職業學校浙江藥科職業大學。[11]
校園環境

1960年,舟山水產學院定校址於舟山專區普陀縣平陽浦,後遷至舟山市海院路18號。[12]學校曾於1985年至1994年在寧波市設立分校區。[7]
本部長峙校區在舟山島以南的長峙島,由綠城中國公司設計,面海環山,校園內遍植櫻花;主要建築則呈現法式風格,白牆藍瓦,景觀別致。校區也通過新城大橋與舟山本島相聯結。[13][14]
定海校區則位於舟山市定海區臨城街道海大南路1號,交通便捷,329國道等聯外公路經過。另外,該校在杭州市蕭山區也有分校區。[15]
學術研究
1958年舟山水產學院成立之初,成立了三個本科專業。[16]至1989年,浙江水產學院已經擁有海洋漁業、水產養殖、機械、航海、經濟管理及食品工程6個系所,開設5個本科專業及4個專科專業。[17]1994年,部分專業併入寧波大學。1998年,浙江水產學院與舟山師範專科學校等學校合併後,學科綜合性不斷增加。[7][8]
至2020年,浙江海洋大學成立了10個二級學院,下設有46個本科專業。並擁有一級學科碩士點9個及專業學位授權類別5個。浙海大的學科競爭力也逐步提升,在「十三五」期間,該校有4個專業獲浙江省教育廳評為「浙江省優勢專業」、8個專業獲評「浙江省新興特色專業」。現今,該校也在積極爭取爭取博士學位授權點。[1]
教學單位名稱 | 學科 | 網頁 |
---|---|---|
海洋科學與技術學院 | 海洋科學、海洋技術、生物科學、環境科學與工程 | ※ |
水產學院 | 海洋漁業科學與技術、水產養殖學、海洋資源與環境、水族科學與技術 | ※ |
食品與藥學學院 | 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藥學、生物製藥 | ※ |
船舶與海運學院 | 船舶與海洋工程、海洋工程與技術、航海技術、交通管理、輪機工程(輪機管理方向、船機修造方向)、能源與動力工程 | ※ |
海洋工程裝備學院 |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土木工程 | ※ |
石油化工與環境學院 | 油氣儲運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環境科學與工程、安全工程、海洋油氣工程 | ※ |
信息工程學院 | 數學與應用數學(師範類)、物理學(師範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電子信息工程、機器人、信息與計算科學 | ※ |
經濟與管理學院 | 行政管理、旅遊管理、經濟學、物流管理、財務管理 | ※ |
師範學院 | 漢語言文學、歷史學、小學教育 | ※ |
外國語學院 | 英語(含師範類)、商務英語 | ※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主管全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課程) | ※ |
浙江海洋大學瀕臨東海,致力於將海洋元素融入學術研究。該學校人文學院(即今師範學院)於20世紀90年代成立了海洋文化研究所,其後又建立了舟山海洋文化遺產研究基地、觀音文化研究所等研究機構。海洋文化研究所也承擔「浙江海洋文學研究」、「中國古代海洋小說與文化」、「浙江海洋民間宗教研究」等浙江省級研究課題,獲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2012年,學校獲浙江省文化廳承認為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18]此外,學校亦依託現有資源優勢,聚焦中國海洋事業等國家戰略,成立了鴉片戰爭研究中心、海洋設施養殖工程技術協同創新中心等研究機構。[19]浙海大在東海野生大黃魚、海灣扇貝等水生生物的保育、養殖上也取得一定成果。[20]
舟山水產學院建校伊始,學校只有一間由原浙江水產幹部學校併入而成的圖書室,藏書不過2,000冊。其後,館內典藏隨著學校招生規模擴大而增加,1983年,圖書館建成專用館舍。截至2020年12月,浙江海洋大學校圖書館共有紙質圖書116.97萬冊,電子圖書153萬冊。其中也不乏涉海類特色文獻,海洋漁業、水產品加工、海水養殖、淡水漁業和漁業機械等專業書刊資料均較為齊全,亦擁有完備的沿海省市的地方志典藏。並設置有「海洋文獻閱覽室」以及一些海洋特色資料庫及專櫃。[3][21]
《浙江海洋大學學報》有人文科學版及自然科學版,二刊均為由浙江省教育廳主管、浙江海洋大學主辦的學術性期刊。創刊於1984年,雙月出版。亦為《中國期刊網》、萬方數據、《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等資料庫全文收錄期刊。曾獲得「全國水產報刊優秀期刊」三等獎。[22]
校園文化
海洋文化是瀕臨東海的浙江海洋大學校園文化之重要特徵。學校亦積極推廣海洋文化教育,也是中國「海洋文化教育聯盟」的成員學校之一。[18][23]浙海大也積極推進校園媒體轉型社會化,2007年,學校組建了一支由學生組成的全媒體通訊社鷗訊社,獲得了在校生的積極反響,學校亦因此獲得中國高校傳媒聯盟獲評「中國高校傳媒聯盟培訓基地」。[24]
對外交流
浙江海洋大學與一些國家的高等院校已經開始合作舉辦一些學科。2014年3月,浙江海洋大學與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海洋技術大學合作舉辦了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本科教育項目,成為大學的首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其後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不斷增加。[25]截至2020年,浙江海洋大學已經與國外16所大學聯合設立了26個培養項目。2018年,浙江海洋大學與義大利比薩大學合作創設的辦學機構——浙江海洋大學比薩海洋研究生學院也獲得國家教育部批准運營,為中國當時名為「海洋大學」的5所海洋類大學中第一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1][26]
進入21世紀以來,浙江海洋大學也響應中國政府的「一帶一路」政策,深化與各參與國的合作,學校幫助位於南太平洋的東加王國培養海員、漁業等方面的人才,並計劃與東加共同建立中國-東加國際海洋大學、中東合作海洋研究所、中東合作海水養殖基地等機構,以提高東加漁業水平。浙江海洋大學與東加的合作也得到了東加政府的認可,校內成立了東加經濟貿易旅遊舟山中心,而曾任東加首相的圖伊瓦卡諾也在2018年訪問了該校。[27][28]學校也招收了來自俄羅斯、坦尚尼亞、柬埔寨等國的外國留學生。[29]該校也依託文化資源優勢,在舟山市下屬的普陀區螞蟻島建立了來華留學生文化探索基地,幫助留學生理解中國文化。
引用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