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巨龍(屬名:Titanosaurus)又名巨龍、泰坦龍或偉龍,屬名意為「泰坦的蜥蜴」,是以希臘神話中的早期神祇泰坦巨神為名。泰坦巨龍是種蜥腳下目恐龍,化石是在1877年發現於印度的拉米塔組,地質年代為白堊紀的馬斯垂克階,並於同年命名[1]。
泰坦巨龍屬 化石時期:馬斯垂克階
| |
---|---|
泰坦巨龍的模型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 蜥形綱 Sauropsida |
總目: |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
目: | 蜥臀目 Saurischia |
亞目: | †蜥腳形亞目 Sauropodomorpha |
下目: | †蜥腳下目 Sauropoda |
演化支: | †泰坦巨龍類 Titanosauria |
屬: | †泰坦巨龍屬 Titanosaurus Lydekker, 1877 |
模式種 | |
印度泰坦巨龍 Titanosaurus indicus Lydekker, 1877
| |
種 | |
|
泰坦巨龍被推測身長為9到12公尺不等,重量約13公噸。傳統上,泰坦巨龍屬是個垃圾箱類群,許多保存不佳、但擁有獨特的脊椎生理結構的蜥腳類化石被分類到泰坦巨龍屬。最初發現的泰坦巨龍化石由四肢骨頭與少數脊椎骨所構成,而脊椎擁有獨特的特徵。然而,有更多保存良好的泰坦巨龍類標本被發現,這些標本顯示泰坦巨龍屬的獨特特徵可在許多屬上見到。因為最初的泰坦巨龍標本已無法與其他近親分辨出來[2],所以泰坦巨龍屬目前的狀態為疑名。
分類學
在南歐與南美洲等地也發現了泰坦巨龍的其他種。但目前大部分種被歸類於其他屬,或是被認為無效種、疑名。泰坦巨龍屬中最著名的種原本是柯氏泰坦巨龍(T. colberti),現已重新命名為伊希斯龍[3]。理察·萊德克(Richard Lydekker)在1879年命名的布氏泰坦巨龍(T. blanfordi),化石過於破碎,無法與其他化石做出比較、鑑定,目前被認為是疑名[2]。
另外,2022年6月印度德里大學的古生物學研究員在距離中央邦巴格(Bagh)城不遠的帕德利亞(Padlya)村發現了52個恐龍蛋的蛋巢,均為本屬物種的蛋巢;而在其中一個有11顆恐龍蛋的巢內,有一顆恐龍蛋化石是的蛋中卵的化石,即在恐龍蛋化石的蛋殼裡面還嵌套著另一顆蛋[4]。這個「稀有而且很重要」的發現說明了泰坦巨龍屬的生殖系統類似鳥類,而不像以前認為的那樣類似烏龜或其他爬行動物[4]。
大眾文化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