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頓交響樂團(英語:Boston Symphony Orchestra,簡稱BSO)是世界最為著名的管弦樂團之一[a],美國五大管弦樂團之一,尤其以高質量的弦樂器演奏而聞名。樂團總部所在的波士頓交響大廳,也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好的音樂廳之一。
沿革
波士頓交響樂團由亨利·李·希金森於1881年在美國麻薩諸塞州波士頓建立,包括阿圖爾·尼基施和皮埃爾·蒙特在內的多位著名指揮家為最初的樂團帶來了讚譽。然而,直到謝爾蓋·庫塞維茲基接過指揮棒,波士頓樂團才真正聲名雀起。在科烏謝維茨基的帶領下,樂團開始為電台提供定期演出並在坦格活德建立了自己的夏季演出地點。此外,科烏謝維茨基還委託包括謝爾蓋·普羅高菲夫和伊戈爾·斯特拉溫斯基在內的許多著名作曲家為樂團創作了大量的作品。1949年,查理·明希接替科烏謝維茨基出任樂團音樂總監。在他的主持下,樂團進行了第一次海外演出。1973年,小澤征爾入主樂團,他的富有感情的風格很快被接受並成為波士頓市民最喜歡的音樂家之一。小澤在波士頓樂團擔任首席指揮直到2002年,成為樂團歷史上時間最長的指揮。他的繼任者是詹姆斯·萊文,這也是樂團第一位出生在美國的總監。萊文於2011年因健康因素離任後,樂團宣布將於2014/15樂季正式接任的人選則是安德里斯·尼爾森斯,其人是此團近百年來最年輕任總監者,但近年已主持樂季當中的主要演出。
波士頓交響樂團的分支波士頓通俗樂團成立於1885年,主要演奏輕音樂和流行經典音樂。
- 喬治·亨舍爾(1881年–84年)
- 威廉·格里克(1884年–89年)
- 阿圖爾·尼基施(1889年–93年)
- 埃米爾·保爾(1893年–98年)
- 威廉·格里克(1898年–1906年)
- 卡爾·穆克(1906年–08年)
- 馬克思·菲德勒(1908年–12年)
- 卡爾·穆克(1912年–18年)
- 亨利·拉博(1918年–19年)
- 皮埃爾·蒙特(1919年–24年)
- 謝爾蓋·庫塞維茲基(1924年–49年)
- 查理·明希(1949年–62年)
- 埃里希·萊因斯多夫(1962年–69年)
- 威廉·施泰因貝格(1969年–72年)
- 小澤征爾(1973年–2002年)
- 詹姆斯·萊文(2002年–11年)
- 安德里斯·尼爾森斯(2014年迄今)
獲獎與榮譽
- 葛萊美獎
年份 | 獲提名 | 獎項 | 結果 |
---|---|---|---|
2017年 | 《Shostakovich: Under Stalin's Shadow – Symphonies Nos. 5, 8 & 9》 | 最佳管弦樂演奏 | 獲獎 |
注釋
參考資料
參見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