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裔指挥家,作曲家和低音提琴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謝爾蓋·亞歷山德羅維奇·庫塞維茨基(俄語:Серге́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Кусеви́цкий,羅馬化:Sergey Aleksandrovich Kusevitsky,1874年7月26日[儒略曆7月14日]—1951年6月4日),俄裔指揮、作曲家和低音提琴家、波士頓交響樂團長年的音樂總監(1924年–1949年)。他是20世紀早期美國幾位重要的指揮之一,與托斯卡尼尼、斯托科夫斯基齊名[1]。
「謝爾蓋」的俄文轉寫通常以Sergei或Sergey呈現,他本人則選擇了法式拼寫法的Serge(參庫塞維茲基官方網站)。「庫塞維茲基」此一姓氏也有多種拚寫法:Koussevitzky、Koussevitsky、Kussevitzky、Kusevitsky,或波蘭語的Kusewicki⋯⋯等,庫塞維茲基則以Koussevitzky做為自己姓氏的拼寫法。
謝爾蓋·庫塞維茲基出生於一個貧窮的猶太人家庭,位於特維爾省(今特維爾州)上沃洛喬克,距離莫斯科約250公里。他的父母是專業音樂家,教他小提琴,大提琴和鋼琴。他還學會小號[2]。14歲進入莫斯科音樂學院,專攻低音提琴。1903年起,開始以低音提琴獨奏的身分活動。他也進行作曲,除了原創的低音提琴協奏曲與小品之外,也有一些改編的作品[3]。在結識尼基施·阿圖爾(時為柏林愛樂樂團指揮)之後,開始嘗試指揮[4]。由於缺乏鍵盤演奏與總譜識讀、分析等指揮養成的基本技能,他在指揮的技術層面付出了額外的努力。
1907年,指揮柏林愛樂樂團亮相,是為庫氏指揮生涯的正式公演[4]。致力於俄國新音樂的推廣,1922年他委託了拉威爾進行《展覽會之畫》的管弦樂編曲,這是他生涯當中相當重要的成就[5]。
1924年,接替皮埃爾·蒙特,擔任名門勁旅波士頓交響樂團的常任指揮。三〇年代之後,庫氏和波士頓交響有了較好的合作關係,團員能夠從他的指揮動作上,獲取他的音樂意圖,這對組合也產生了不同的音色變化,並且開始獲得評論界的肯定[6]。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