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水谷龍屬名Pantydraco,其中「panty-」為「Pant-y-ffynnon」之縮寫,在威爾斯語中意為「有泉水的山谷」,指南威爾斯邦維爾斯頓英語Bonvilston發現該恐龍的採石場[1])是原始蜥腳形亞目恐龍的一個,生存於晚三疊世英國威爾斯)。該屬是根據最初歸入槽齒龍的部分幼龍骨骼所命名。唯一鑑別出的有效種是墜落泉水谷龍P. caducus)。[2]

快速預覽 科學分類, 模式種 ...
泉水谷龍屬
化石時期:晚三疊世209–201 Ma
Thumb
復原圖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蜥形綱 Sauropsida
總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目: 蜥臀目 Saurischia
亞目: 蜥腳形亞目 Sauropodomorpha
屬: 泉水谷龍屬 Pantydraco
Galton et al., 2007
模式種
墜落泉水谷龍
Pantydraco caducus

(Yates, 2003) Galton et al., 2007
異名
  • 墜落槽齒龍 Thecodontosaurus caducus
    Yates, 2003
關閉
favicon
2 sources

描述

Thumb
三種蜥腳形亞目泉水谷龍(A)、板龍(B)及長生天龍(C)的頸椎

泉水谷龍體型中等。該生物有一條從髖關節向後逐漸變窄的長尾巴,還有尖銳的頭部及強壯的雙顎。該恐龍前肢適合抓取東西,後肢則用於支撐其體重。其重心位於骨盆附近,表明該生物雙足行走。前肢短於後肢,手部僅有三指可用,第四指退化。手上有發育良好的爪子。估計這具幼龍化石高約0.7至1公尺(2英尺4英寸至3英尺3英寸),據信成體長約three公尺(9英尺10英寸)。這種恐龍平均成體體重的估計值約為50公斤(110英磅),因此該生物身形相當纖細。牙齒同樣發育良好。[3]

favicon
1 sources

發現與命名

2003年,亞當·耶茨(Adam Yates)將標本BMNH P 24命名為新種墜落槽齒龍(Thecodontosaurus caducus),其中包括科馬克與羅賓森1952年發現的的一個顱骨、部分頜骨、頸椎、不完整的骨盆右部及部分四肢骨骼,均屬於一隻未成年蜥腳形亞目。[4]該材料自1983年以來便以「槽齒龍」的身份出現在科學文獻上,[5][6]然而,對原始蜥腳形亞目(又稱原蜥腳類)進化關係及特徵理解的轉變使彼得·加爾東、耶茨及科馬克選擇為墜落槽齒龍獨立建屬。該屬是以發現化石的泉水谷採石場命名。[7]

屬名Pantydraco組合泉水谷採石場英語Pant-y-Ffynnon Quarry(Pant-y-Ffynnon Quarry)的縮寫「pant」及拉丁語中的龍或龍形生物「draco」;泉水谷採石場位於南威爾斯格拉摩根山谷考布里奇附近兩條河流之間的山腳下,因此得名。其中的「y」在威爾斯語中意為「……的」,因此屬名在語法上略有錯誤。種加詞caducus在拉丁語中意為「墜落」,指該個體掉進裂隙填充物(採石場)並死在那裡的假設。[4]

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
4 sources

古生物學

據稱泉水谷龍最有可能是種雜食性動物,處於蜥腳形亞目譜系從肉食性轉為植食性的過渡地帶。泉水谷龍疑似雙足步行生物。[2]

古生態學

泉水谷地區在三疊紀期間是典型的濕地。該地區由河流沉積的沖積粉砂岩及砂岩和石灰岩組成,氣候從乾旱到半濕潤不等。[3]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