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河岸帶(英語:riparian zone / riparian area,自拉丁語ripa「河岸」),又稱消落帶,是指河流或溪流與陸地之間的界面。[2]河流邊緣和河岸的植物棲息地和群落被稱為河岸植被,主要為親水植物。河岸帶是生態學、環境資源管理和土木工程等領域都有重要意義,具有保育土壤和維持棲息地多樣性的作用,並且對動物和水域生態系統、草地、疏林、濕地甚至無植被覆蓋的區域有重要影響。
河岸帶可以是天然的,也可以是為水土保持或土地恢復而人工設計改造的。這些區域是重要的天然生物過濾器,能夠保護水生環境,使之免於過度沉澱、地表逕流污染和侵蝕。它們還能夠為許多水生動物提供庇護場所和食物,並提供樹蔭以穩定水流的溫度變化。當河岸帶受到建築施工、農業或造林的破壞時,可對其進行生物恢復,常見做法是人類干預並進行侵蝕控制和植被恢復。如果與水道相鄰的區域,有一季節內積水或土壤飽和,擁有這種水土特性的區域通常稱為濕地。由於河岸帶在支持物種多樣性方面的作用突出,[3]在生物多樣性行動計畫中,河岸帶往往是政府保護的對象。
研究表明,河岸帶無論對地表徑流,還是對通過地下水或地下河進入河道的水,都有改善水質的作用。河岸帶可以起到降低地表徑流中硝酸鹽污染(可能來自農田的糞肥和其他肥料)的作用,若無這種作用,生態系統和人類健康就可能受損。其中,對化肥中硝酸鹽的消納和反硝化作用尤其重要。河岸濕地對進入溪流的硝酸鹽的去除率特別高,因此可應用於農業管理中。另外,在將碳從陸地生態系統向水生生態系統輸送方面,河岸地下水也能發揮重要作用。[4]因此,可以將河岸帶分為連接大面積景觀與水流的河岸帶區域,以及局部地下水較多的河岸帶。[5]
河岸帶可以對河道的水流進行消能。河道的蜿蜒曲折,加上植被和根系,能夠減緩水流,從而減少水土流失和洪水破壞。沉積物被截留,減少了懸浮固體,從而能夠降低水的濁度,補充土壤,並鞏固河岸。河岸帶能將污染物從地表徑流中過濾,通過生物過濾作用提高水質。
河岸帶還提供了野生動物棲息地,增加了生物多樣性和野生動物走廊,使水生和河岸生物能夠沿著水系行動和遷徙,避免群落被孤立。河岸植被還可以為野生動物和牲畜提供天然的飼料。
河岸帶對生活在河流中的魚類也很重要。河岸帶受到衝擊也可能影響魚類,但對其進行生態修復卻未必能夠恢復魚類種群。[6]
河岸帶可以延長季節性或常年性的水流,為其中的景觀植物提供灌溉。陸地植被的養分(如植物殘餘物和昆蟲糞便)被轉移到水生食物網中。溪流周圍的植被有助於為水面遮陽,緩解水溫變化。植被還為溪流貢獻了木屑,對維持地貌有重要作用。
從社會效益看,河岸帶能夠美化環境和景觀,為附近的地產帶來增值,並能夠支持綠道網絡,改善步行和騎行體驗。河岸帶可以創造釣魚、游泳、遊船和划艇等河岸運動的空間。
河岸帶作為一個犧牲性的侵蝕緩衝區,能夠吸收包括氣候變化的衝擊、城市化導致的地表徑流增加、船隻的尾流等,使緩衝區之外的東西免於此類影響。
河岸濕地(riparian wetland)[7],是一種洪澇濕地,指因河流泛濫而形成的濕地,其中又包括以下分類: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