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洛維龍屬(屬名:Sharovipteryx,意為「沙洛夫之翼」。沙洛夫,蘇聯古生物學家,沙洛維龍的原始發表者)是最早期的滑翔爬行動物之一,生存於三疊紀晚期,約2億2500萬年前。牠身長接近20公分,尾巴極長,重達7.5公克。牠可能與翼龍類有接近親緣關係,或者是翼龍類的祖先[1],但這論點是有爭議的。與翼龍類不同的是,沙洛維龍的翼膜主要連接在後肢之間,而非牠非常短的前肢。沙洛維龍的化石發現於吉爾吉斯的Madygen組地層,長鱗龍的化石也發現於相同地層。
假如沙洛維龍是翼龍類的近親,那牠的翼膜應該連接到牠的前肢,或者牠可能有獨立的翼膜連結至牠的前肢。有些研究顯示牠們是跳躍動物,可能跳躍至空中,並用牠的翼膜控制降落時的方向。這相當符合翼龍類從奔跑、跳躍的祖先演化而來的途徑,因為有些科學家認為翼龍類缺乏樹棲適應演化。
然而,其他科學家提出沙洛維龍用牠具有鋒利腳爪的後腿(後肢的結構似乎很難攀爬)在樹上起步,然後跳入空中。牠們的前肢因為太短,不適合四足奔跑或攀爬。這樣的結構可能讓前肢不具有行走的功能,而是讓前肢具有其功能。
沙洛維龍是二足動物,以現代蜥蜴的二足行走方式運動,除了沙洛維龍有結構較好的骨盆、更多的薦椎、更長的後肢、較短的身體,而尾巴與現代蜥蜴比較細。尾巴肌肉的縮小,與骨盆肌肉的增加,顯示沙洛維龍有類似翼龍類的代謝率,可能是溫血動物。牠並非依靠軀體的彎曲起伏來移動,因此奔跑時不必抑制呼吸,所有現代蜥蜴奔跑時依靠軀體的彎曲起伏,所以需抑制呼吸。
在2006年,G.J. Dyke與其他學者[2]公佈了關於沙洛維龍滑翔相關技術的研究。他們發現沙洛維龍極長後肢與尾巴間的翼膜,能讓牠們以類似三角翼飛機的方式滑翔。如果牠們的微小前肢也附著者翼膜,前肢可以用非常有效率的方式控制穩定度,類似三角翼飛機的前翼。這些研究人員發現,如果沒有前翼,滑翔時將會非常難控制;但是,目前發現前肢的唯一地點,已經完全整修過,不可能在該地現任何翼膜痕跡。另一種由頸部皮膚皺摺構成的膜,被發現是修長頸部脊椎的6倍寬。細長的角鰓骨(Ceratobranchial bones)從喉嚨延伸至頸部。如果角腮骨橫向展開,如同某些現代蜥蜴,頸部的皮膚皺摺被展開後,可形成類似現代飛機的氣動側板。前肢上的三角翼膜可能在滑翔時,形成極佳的控制表面。
Sharov在1971年[3]描繪出沙洛維龍的兩個前肢,有延長的第四根手指。在2006年,大衛·彼德斯發現沙洛維龍兩個前肢的所有手指,爭論說三角翼膜並非如同Dyke的研究,他們並沒有研究手指。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