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沉香閣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上海市黃浦區沉香閣路29號,是一座比丘尼道場。沉香閣最早由潘允端於明代萬曆年間為了供奉一尊沉香觀音像而建造,後在清代時於現址改建並擴建,形成現有規模。文化大革命時,沉香閣內的所有佛像全部被毀,寺廟也挪用作工廠。1983年,沉香閣恢復宗教活動,並於1994年完全修復。全寺坐北朝南,共分為三進院落,其中第三進院落中的沉香觀音閣中供奉有沉香觀音像。1996年,沉香閣入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歸併到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豫園中。
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時任四川布政使的潘允端在奉命治理淮河時,從一沉船中打撈出一尊沉香木觀音像[1]。同年他在位於上海縣城北部的自己宅邸內建造了一座沉香閣,原址在安仁里門樓上,用以供奉這座觀音像[2],並在門上掛有一塊「南海寶筏飛渡觀音大士閣」匾額[1]。明朝末年,該沉香閣塌毀。清代康熙年間,沉香閣得到修繕,嘉慶六年(1801年),蘇松太兵備道李廷敬在現址捐款重建了沉香閣,嘉慶十年(1805年),潘允端的後裔將新建的沉香閣前捐獻出來以修建前殿,嘉慶十九年(1814年)又加蓋大雄寶殿[3]。此後於道光年間屢經修葺擴建,先後建成天王殿、廂樓和鶴軒等,到同治年間時,沉香閣已經成為一座占地7.3畝的成規模的寺院,並改稱慈雲禪院[4]。清代每逢皇帝、皇太后誕辰,地方百官都要到沉香閣朝賀[1]。1943年,應慈法師在沉香閣開講《華嚴經》、《法界觀門》等佛經,並於此後常駐佛香閣著述和講經,直至去世[5][6]。
沉香閣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上海市黃浦區沉香閣路29號,正門後有一座石牌坊,第一進殿為天王殿,殿內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鐘樓和鼓樓;穿過前院後可進入第二進院落,正北側為大雄寶殿。大雄寶殿後有一個庭院,左右兩側為客堂、祖堂和上客堂。最後一進院落為慈雲堂,樓上為沉香觀音閣,內供奉頭戴玉佛冠,垂手加膝的沉香木雕如意觀音像。慈雲堂東西兩側分別為齋堂和功德堂。[1][7][8]
1959年5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將沉香閣列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9]。文化大革命期間,沉香閣被人為破壞,寺內全部佛像均遭到了人為損毀,其中也包括最主要的沉香木觀音像[10][11],整座寺廟隨後被工廠占用[4]。1983年,沉香閣部分修復並開始恢復宗教活動[12],並於當年4月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9]。1989年9月,沉香閣修復委員會成立[13],該委員會成立後開始著手修繕沉香閣[2],並於當年從工廠和住戶手中收回了剩餘全部廟產[3]。1991年,《上海舊城廂地段保護規劃》編制完成,沉香閣及其周圍50米的範圍被劃定為保護範圍[14]。1992年,沉香閣中的沉香觀音閣、大雄寶殿、東西配殿、應慈法師紀念堂均修復竣工[3],並在沉香觀音閣中安置了一尊全新的沉香觀音像[7]。當年10月15日,沉香閣舉行了沉香觀音菩薩開光暨觀性法師升座典禮,並於同年被改為比丘尼道場。1994年,沉香閣全面修復完成,並於當年2月14日舉行了全堂佛像開光典禮[1]。1996年,沉香閣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被歸併到了豫園當中[15]。當年9月,上海佛學院的尼眾班正式遷入沉香閣[16]。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