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沪汉蓉快速铁路客运通道、武孝城际、汉丹铁路上的一座大型铁路客运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漢口站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北省武漢市江漢區金家墩,毗鄰二環線,是滬蓉鐵路、漢丹鐵路和武孝城際等路線的客運樞紐站[4],為武漢鐵路樞紐客運「三大站」之一(餘下兩座為武昌站與武漢站)[5]。目前主要承擔武漢樞紐內東西向始發列車和通過列車的客運業務,大部分滬蓉線及武西高速線列車在此站停靠;同時兼顧辦理少量長江江北過路普速列車的客運業務[6]。原漢口站始發數對普速列車,現已基本中止營運或遷往武昌站[7]。
車站原名漢口大智門站,建於1899年。原址在現今武漢市江岸區京漢大道與車站路交會處,曾是京漢鐵路南段重要的客運車站,1950年定名為漢口站。現今位於金家墩的漢口站於1991年4月21日建成投入使用,9月30日車站成建制自舊址搬遷至今址。
目前引入漢口站的路線有京廣漢口聯絡線、漢口漢西聯絡線、漢丹線、滬蓉線(合武鐵路和漢宜鐵路)、武孝城際線。原漢口站中心裡程位於京廣線K1192+445處[8],2010年改造後京廣鐵路正線在漢口站以北通過,漢口站由京廣漢口聯絡線與丹水池站、由漢口漢西聯絡線與漢西站連接,距離為K10+542。本站另位於滬蓉線K819+108處。[9]
蘆漢鐵路初步規劃之時,其漢口段起點原設在漢口城垣的通濟門外。比利時公司對漢口段進行測量時,各方輿論要求將路線修至玉帶門外,是以承建方在光緒23年(1897年)夏開始在大智門、循禮門附近徵地。光緒24年臘月(1899年1月)車站動工,因在漢口城垣大智門外,是以「大智門」冠於站名。[10]
光緒28年(1902年)6月車站建成[10],時名「漢口大智門站」[註 1]。站房始建時為一單體二層小樓,見左圖。建站初期,站內有股道3條,月台2座及風雨棚1座[14]。當年11月前後蘆漢鐵路大智門至信陽間通車,次年夏[註 2]玉帶門至大智門間通車[15]。光緒31年(1905年)11月12日,黃河鐵橋落慶,此即代表蘆漢鐵路全通,清政府王公貴胄及有司官員自京師乘車前往漢口遊覽[16][17]。光緒32年(1906年)4月1日蘆漢鐵路建成並定名京漢鐵路,同日在大智門站舉行了通車典禮[17][18]。
宣統3年(1911年)辛亥革命陽夏戰爭期間,該車站成為革命軍(民軍)進軍漢口江岸站所在劉家廟地區的指揮部。10月28日,清政府軍奪回車站。11月5日,馮國璋在站舍設置司令部,民軍數次嘗試進攻皆失敗。當時在大智門附近發生的戰役中民軍陣亡者達2000人,這些陣亡將士遺體後來由紅十字會及慈善機構組織收殮,並葬於車站不遠處的球場路,即六大堆烈士陵園。[10]
陽夏戰爭期間車站設施遭到嚴重毀壞,車站站舍損毀嚴重,直到民國3年(1914年)才重新裝修擴建一座新的候車室[19]。同年,股道拓展為7條:正線1條、到發線2條、貨物線2條、存車線2條[14]。此外為便於裝卸貨物,在車站東北還有1條通往漢口德租界長江江岸(今三陽路)的岔道(即後來的三陽路支線)[14][13] 。民國6年(1917年),站舍又改建成一座由法國建築師設計的兩層磚木結構建築,即今現存站房[18]。民國7年(1918年),交通部指定本站為中日聯運站進行水陸聯運。民國10年(1921年),京漢鐵路與粵漢鐵路(湘鄂段)開通旅客輪渡聯運[20]。民國12年(1923年)二七大罷工期間,2月5日漢口督軍張厚生以旅客需要回家過年為由,逼迫車站發售車票。隨後,京漢鐵路工會江岸分工會委員長林祥謙來到車站向旅客及漢口社會各界宣傳罷工的正當性。[20]民國15年(1926年),改屬平漢鐵路管理局漢口辦事處[14]。民國20年(1931年)8月武漢遭遇洪水之時,此車站也被部分淹沒[21]。民國21年(1932年),在車站北頭修建天橋一座並修築圍牆;民國25年(1936年)車站兩座月台間修建了人行地下道[22]。
外部影片連結 | |
---|---|
日語:戦ふ兵隊 <武漢作戦従軍記録> 昭和14年1939年作品,被日軍炮火損毀的大智門站場(55:16—55:33處) |
民國27年(1938年)10月25日,日軍占領漢口;次26日午,車站被日軍第二野戰鐵道隊、鐵道第三聯隊占領[23]。民國34年(1945年)9月,日本投降,武漢區鐵路管理局接管車站,但此時,車站號誌、雨棚全毀[註 3],倉庫毀壞一半[24];11月1日,漢口至鄭州間恢復通車,在本站舉行了通車儀式[23]。民國35年(1946年),又改交平漢區鐵路管理局[25]。民國38年(1949年),解放軍攻下漢口,並由江岸站工人帶隊乘坐軌道車沿鐵路通過車站進入漢口市區的循禮門站[26][25]。同年,車站劃歸鄭州鐵路管理局漢口鐵路分局[14]。
1950年8月,鐵道部定車站名為漢口車站[10]。1952年1月,循禮門站併入車站,原站場成為車站客場,簡稱「漢口場」;原循禮門站成為車站下轄貨場,簡稱「循禮門場」[27]。1954年,漢口運輸營業所合併至車站,其下轄三陽路貨場也隸屬車站[28]。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通車,新武昌站啟用,漢口站和武昌站成為武漢鐵路樞紐兩座主要鐵路客運站之一[29]。同年車站將三陽路碼頭移交港務局後廢除三陽路貨場及支線,並利用卸下來的枕木及軌條在車站客場貨場間的正線旁修建走行線,供循漢兩場間車輛走行及循禮門場調車牽出[30]。1958年10月,車站與武漢港、湖北省內航運局、湖北省公路局、湖北省裝卸組成聯運辦公室,開展鐵路、公路、水路間聯運工作[31]。
1960年,車站與江岸站間改用半自動閉塞[32]。1978年,京廣幹線正線移至城郊的漢口迂迴線,車站所在路線改稱京廣附屬線[25]。1983年,由於客運編組擴大,漢口場停辦貨運並擴建,拆除北端天橋及1條存車線,延長3條到發線[33]。至1991年車站搬遷前,漢口場有到發線3條,存車線1條,使用面積達9540平方公尺[14]。由於站場條件受限,當時武漢大部份列車由武昌站始發終到,漢口站僅辦理過路列車的客運業務[34]。
隨著城市的發展與擴張,漢口市區老線逐漸從城市邊緣成為了城市中心,其與數條城市道路平面交叉,這使得鐵路分割了城區[35]。另外位於大智門的站場也因其設施簡陋無法滿足運輸需要:至1990年站場仍僅4條股道,車站的5處候車室,其中3處為騰退貨運倉庫改用[36]。作為京廣鐵路鄭武段電氣化工程的一部分,鐵路部門計劃在原漢口迂迴線金家墩附近新建漢口站[36]。漢口迂迴線建於1955年,由丹水池經江岸西站至漢水橋橋頭(後漢水橋號誌站處),1972年實現複線化[37]。新漢口站於1987年4月11日動工,1991年4月21日建成,此後大智門與金家墩的漢口站並用,9月30日車站各機構開始從大智門轉場至金家墩[38]。10月1日實施新老車站搬遷[35]。同日,位於新漢口站以西、原隸屬漢西站管轄的復興灣站撤銷,全體員工併入新漢口站[39]。
1991年10月1日,漢口車站整建制搬遷至金家墩後,循禮門場設立為單獨的四等站,漢口場除正線及毗鄰2月台變為漢口招呼站外,其餘設施停止使用[40]。1996年7月,漢口招呼站及京廣附屬線漢水橋號誌站—永清街區間移交武漢市政府,舊站場設施拆除,僅餘車站站舍建築[41]。而舊漢口場站舍先後在1993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2001年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及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之中[42][43]。
新漢口站投用後,又於1993年修建行包房一座,1994年又修建2條股道及第四月台,1996年建成[44]。在新漢口站開通營運初期,車站的路線營運較為匱乏,旅客運送量不容樂觀:日運送量有時不足3000人,使得當時可容納6500人的4座候車室不得不被迫關掉其中2個;在漢宜高速公路(今滬渝高速漢宜段)開通後,車站原本開往宜昌的始發列車也被迫中止營運[45]。
面對如此境地,漢口站的領導職工需要做出行動扭轉困局,因此在1998年全國鐵路第二次大提速尚且還在計劃之中時,漢口站的工作人員便前往其它交通運輸形式的站點及大專院校、武漢周邊縣市進行市場調查。調研結束後車站編成開行列車意見遞交上級部門[45]。1998年10月1日,開通182次始發列車,該列車的開行聯通了華中地區和東北地區[46]。2001年,開行到烏魯木齊的始發列車[47]。2007年4月18日開行北京西站方向的動力分散列車組列車[48]。
至2000年,漢口站為武漢樞紐內的一等客運站,辦理武漢樞紐江北地區始發、終到和通過旅客列車的乘降作業,以及旅客行李、包裹、郵件的發到中轉業務,共有15對始發終到列車。車站主站房建築面積1.8萬平方公尺,設有有1個售票廳、8個候車室,包括2個軟席候車室、3個貴賓室、3個普通候車室,分上下兩層,一次可容納6500人;站場有4座月台、11條股道、2條旅客地道、1座進站天橋[44]。站場銜接北京、廣州、襄樊三個方向,京廣下行正線橫穿站場、上行正線外包;漢丹線則在西咽喉接軌[49][8]。
2004年,國家發改委批覆滬漢蓉鐵路(合武鐵路段)工程。在此後的計劃中合武鐵路預計引入漢口站,車站需要新建4座月台、無柱雨棚、高架候車室、北站房等設施。因此亦決定對既有南站房設施進行改造,使得新老車站部分在布局上合理、風格上統一。另外車站既有設施陳舊,容量不能滿足客運需要,月台無法適應高速鐵路列車的停靠,也需要進行擴建改造。[50][51]
漢口站於2008年中開始進行擴建改造,車站改建工程總投資達3億元人民幣,8月20日起車站6—10道開始封鎖施工[51][50]。10月21日晚最後一趟始發列車發出後,車站售票廳及候車室連夜搬遷至車站毗鄰的財神廣場一、二樓中,旅客乘坐列車需從財神廣場經過臨時天橋進入站區[50][52]。
2009年4月1日,合武鐵路開通,漢口站首開前往上海、南京等城市的列車組列車。[53][54]2010年春運期間,新漢口站站房東售票廳及部分候車室投入使用[55],當年6月底車站一切臨時過渡設施撤出財神廣場搬回南站房;當年12月18日站場1—14道改造工程全部完成並投入使用[56]。2011年1月,與漢口站配套的漢口基地投入使用[57]。
2012年7月1日,滬漢蓉鐵路漢宜鐵路段通車,漢口站開行往來宜昌經停漢宜鐵路所經荊州等江漢平原地區城市的列車組列車[58]。2012年12月,武漢樞紐C2拉通工程完工,京廣高鐵順利實現與武漢鐵路樞紐互聯互通,此後來自京廣高鐵廣州方向的列車組列車從此亦可無障礙直達漢口火車站[59]。2014年7月1日,滬漢蓉鐵路全線貫通,漢口站開行前往成都、重慶、恩施的列車組列車。[60]
2016年12月1日,武孝城際鐵路開通營運,漢口站開行前往天河機場、孝感東的城際列車組列車[61]。同日車站於14—17月台及站線投入使用,但18月台及站線直至2018年才開始動工,當年春運投入使用[1]。2019年11月29日,武西高速鐵路(漢十高速鐵路段)通車,路線先期在雲夢東站以南借道武孝城際鐵路接入漢口站[62][63]。
2020年1月23日,因新冠肺炎疫情擴大,《武漢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第1號)》要求自當日上午10時起該站關閉,恢復時間另行通告[64]。車站不再運送旅客,但仍辦理到達及同站旅客中轉服務[65]。在封城兩個多月後,3月28日零時起,漢口站正式恢復辦理到達業務;4月8日零時起,恢復辦理出發業務[66]。
2020年7月,漢口站北廣場開工建設。漢口站北廣場主要位於車站北站房的西北側,總用地面積4.8萬平方公尺[67],並可連接武漢地鐵12號線[68][69]。2023年12月20日,漢口站北廣場建成投用[70]。
漢口站目前使用的站房於2010年2月部分投入使用,2011年1月全部投入使用。由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負責設計,中鐵電氣化局集團有限公司與中鐵電氣化局集團北京建築工程有限公司聯合體負責建設。建築立面整體呈對稱風格,並在水平方向上表現為三段式設計,該設計旨在模仿、回歸漢口大智門時期的新古典主義站舍建築風格。南側正立面中心由以高31公尺弧形拱頂為頂的中央廣廳以及兩側47公尺高的鐘塔組成,中央廣廳部分地上3層,地下部分1層,用作地下出車站大廳使用。兩側對稱分布著高24公尺的裙樓,並設有15公尺高的柱廊,裙樓地上3—4層,地下部分1層。[1][71]
站房的使用面積達16.5萬平方公尺,內有4個候車室:基本候車室、高架候車室、老幼病殘孕候車區、VIP貴賓俱樂部[1]。漢口站站房原僅開放南進站口,北進站口建築雖已於2016年左右完工[72],但站前廣場因京廣鐵路正線、地鐵2號線與12號線等路線經過、產權複雜一直拖至2020年7月才動工[73][67]。2024年1月1日,漢口站北廣場進站口開放[74]。
漢口站南廣場位於南站房以南,在金墩街、銀墩街、發展大道合圍的區域之中,總面積12萬平方公尺[75]。在漢口站擴建改造期間,依照路局要求武漢市市政單位及漢口站施工方也對既有的南廣場設施(行包房、車站辦公樓、江城大酒店、廣場道路等)以及廣場附近建築設施進行了改建工程[75][76]。改造後的南廣場地面部分被「十」字形路網分為四個板塊:西北側為武漢地鐵2號線漢口火車站出入口以及公車轉乘站站;西南側為旅客休閒區;東北側為可供215輛計程車停靠的計程車停靠區;東南為2號社會停車場;另外在車站南站房前的區域為1號社會停車場[註 4]。南廣場地下部分為1萬多平方公尺的人員疏散大廳以及3萬多平米的地下停車場。[77]
漢口站北廣場位於北站房以北,在常青一路、銀墩街、新灣四路合圍的區域之中,北廣場旨在為漢口北部地區以及東西湖區、黃陂區、新洲區的旅客進站提供便利[74],其總用地面積4.8萬平方公尺[78]。2023年12月20日設施啟用[70]。大體可分為人流集散區與交通接駁區兩個區塊:在北站房出入口附近為人流集散區;地上地下皆有集散區域,並設置有穿過京廣鐵路正線的高架平台與下穿通道;北廣場西側是為公車、計程車、自用車停靠準備的交通接駁區,地上設有可供50輛計程車等候的計程車停靠區及公車轉乘站站,地下設有可供300餘輛自用車停靠的地下停車場。[74][78]
漢口站內設有18條到發線、2條正線;2座基本月台和8座中間月台共計18個月台面,1—13月台屬綜合場、14—18月台屬城際場。漢口客車整備所、漢口折返段位於車站西側,漢口基地位於車站東側。[1][79]
京廣鐵路上下行正線在改造後全部從車站北站房前通過,車站利用漢口聯絡線[註 5]在丹水池站及漢西站與京廣鐵路正線相連接。綜合場中車站引入寧蓉線和漢丹鐵路,城際場於車站東側引入武孝城際鐵路。[1]
因此車站西咽喉從北向南依次為京廣上行客車線、武孝場京廣下行聯絡線、寧蓉(漢宜段)上行線、漢丹下行線、漢口折返段和客車整備所出入庫線、漢丹上行線、寧蓉(漢宜段)下行線和漢口聯絡線下行線;車站東咽喉自北向南依次為武孝場京廣上行聯絡線、武孝城際線上下行、京廣上行客車線、寧蓉(合武段)上行線、漢口基地走行線、寧蓉(合武段)下行線和漢口聯絡線下行線。[79]
車站西側設有漢口號誌站,京廣正線、漢丹正線、京廣上行客車線和武孝場京廣下行聯絡線在此交匯[81]。
北↑ | 漢口站北站房 | ||||
側式月台,18月台 | |||||
20道 | 到發線 | ||||
19道 | 到發線 | ||||
島式月台,
| |||||
18道 | 到發線 | ||||
17道 | 到發線 | ||||
島式月台,
| |||||
16道 | 到發線(以上城際場) | ||||
15道 | 到發線(以下綜合場) | ||||
島式月台,
| |||||
14道 | 漢宜鐵路正線(宜昌→)·漢口聯絡線(→丹水池) | ||||
ⅩⅢ道 | 漢丹鐵路(新墩→)·合武鐵路正線(→合肥) | ||||
12道 | 到發線 | ||||
島式月台,
| |||||
11道 | 到發線 | ||||
10道 | 到發線 | ||||
島式月台,
| |||||
9道 | 到發線 | ||||
8道 | 到發線 | ||||
島式月台,
| |||||
7道 | 到發線 | ||||
6道 | 到發線 | ||||
島式月台,
| |||||
5道 | 到發線 | ||||
Ⅳ道 | 漢丹鐵路(新墩←)·合武鐵路正線(←合肥) | ||||
3道 | 漢宜鐵路正線(宜昌←)·漢口聯絡線(←丹水池) | ||||
島式月台,
| |||||
2道 | 到發線 | ||||
1道 | 到發線 | ||||
側式月台,1月台 | |||||
南↓ | 漢口站南站房 |
漢口站行政組織由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有限公司直屬,屬其下轄運輸站段中的車務機構。截至2021年,車站下轄場站及號誌站有[38]:
在車站南廣場西北部分,武漢軌道交通2號線經過此處並設有地鐵漢口火車站[82][77]。自2020年1月10日起漢口站地下1層出站大廳開通免安檢通道,凡從漢口站出站的旅客可毋須安檢直接刷卡乘坐地鐵[83]。
在北廣場啟用後,漢口站在南北廣場各有一座公車轉乘站站:一個是位於火車站南廣場西側的漢口火車站(公車轉乘站)[77][84],一個是位於火車站北廣場西側的漢口火車站北廣場(公車轉乘站)[70]。
2009年,公車分局漢客派出所在漢口站附近掛出「請不要搭理陌生人問話」的標識,外地遊客普遍對此標識不滿,認為此標識有歧義,對人生地不熟、有問路需求的外地遊客不友好[85];同年車站出站口商戶付費租借板凳的行為也引發了爭議[86]。2011年,針對車站停車場夜間收費價格,有市民批評太貴[87]。
2020年初,位於漢陽地區的武西高速鐵路車站公布暫定名稱為「武漢西站」後,隨即在網際網路中引起有關武漢鐵路樞紐車站的命名爭議。有網友及學者認為既有車站名稱只在武漢市民群體中有較為清晰的識別,但對於外地旅客則不然,因此應該把武漢鐵路樞紐三大客運站——漢口站、武昌站、武漢站一道按照北京鐵路樞紐的「市名+方位」規則更名。同時也有人認為,既有名稱有一定地域和歷史氣息,貿然更改會造成更大的不適應,是而反對更名。[88]
2024年前,有網民在《今日頭條》平台上多次發文對漢口站的命名表示疑問。其認為,漢口已經作為武漢市的一部分,並且目前已沒有任何名為「漢口」的行政區劃,因此不應將這一歷史地名用於火車站的名稱,建議對車站進行更名。針對其發言,網際網路上支持與反對聲音俱存。武漢市政府參事胡全志在此後發文,認為漢口火車站改名後,依此邏輯漢口銀行等組織單位以及漢口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等漢口境內各級文物保護單位也有更名必要;另外2022年5月1日國務院公布的《地名管理條例》規定,具有重要歷史文化價值、體現中華歷史文脈的地名,一般不得更名。因此反對漢口站更名。[89]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