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又名白鮓、
水母身體大致可分為兩部分,其主要部分是由中層膠組成的傘狀體(bell),主要器官都位於其內,且依賴其陣發性收縮划水移動;傘狀體下方是拖在身後的眾多觸手,其中帶有刺細胞,可以捕捉獵物或防禦天敵。不同水母的大小各不相同,最大的水母觸手可以延伸約十米遠。 在分類上有些屬於水螅綱,有些屬於缽水母綱,其生活史中,幾乎所有種類都有兩型,即水螅型(polyp)和水母型(medusa),並有兩型在有性生殖與無性生殖之間的世代交現象,而人們常見的水母則是有性的水母型。
水母壽命
水母生命週期十分複雜,壽命長短不一,相關研究也較為缺乏[2]。
繁殖
雌雄異體,有生殖腺在近胃囊處。成熟的精子流入雌彥萁體內受精。受精卵發育成幼蟲離開母體,在水裏游動一會兒後,沉下海底形成幼體(浮浪幼蟲),後變成橫裂體,橫裂體分裂成多個碟狀幼體,再發育成成體。
獵物與獵者
所有水母都是肉食性動物,牠們以魚類和浮游生物為食。當獵食的時候,水母很被動,只捕食游到牠們身邊的動物。牠們用觸手上的刺絲囊來螫傷或是殺死獵物,然後把食物送到嘴和消化腔裏。大部份水母幾乎是透明的,令敵人難於發現。有些水母能夠發光,單憑身上發出的幽光,水母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吸引獵物。
儘管水母有刺絲囊的保護,但海龜和翻車魚還是以牠們為食,而水母亦是許多生物的美食。若海龜數目減少,水母的繁殖率便會激增,水母過度繁殖,自然又會影響到其他魚類及浮游生物的繁衍,令生態系失衡。
在馬來西亞至澳大利亞的海面上,有兩種分別叫做澳洲箱形水母和曳手水母,其分泌的毒性很強,如果被它們刺到,在幾分鐘之內就會呼吸困難而死亡,因此它們又被稱為殺手水母,被這樣的水母螫傷的人可以在短時間之內喪命。但大多數情況下,螫傷只會引起極端疼痛、惡心、紅疹和鞭痕,有時會持續數周。被水母螫後,發生呼吸困難症狀時,應立即實施人工呼吸,或注射強心劑,千萬不可大意,並應迅速尋求醫護救助。
天敵
目前已知大自然中會捕食水母的生物有: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