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像寺 (承德)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殊像寺,位於河北省承德市,是一座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為「外八廟」之一。[1][2]
殊像寺 | |
---|---|
基本資訊 | |
國家 | 中國 |
位置 | 中國河北省承德市 |
座標 | 41°0′41.87″N 117°55′8.26″E |
宗教 | 藏傳佛教 |
宗派 | 格魯派 |
開基 | 乾隆帝 |
開山時間 | 1774年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 |
殊像寺 | |
地址 | 河北省承德市 |
分類 | 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 |
時代 | 清 |
編號 | 3-121 |
認定時間 | 1988年1月13日 |
地圖 | |
據殊像寺內碑文記載,清朝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乾隆帝陪皇太后到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薩道場殊像寺進香,見文殊菩薩妙相莊嚴,「默識其像以歸」。回京師後,命人按五台山殊像寺文殊菩薩相貌雕刻石像,建香山寶相寺供奉。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命內務府仿五台山殊像寺規制在熱河(今承德)興建殊像寺,按香山寶相寺文殊菩薩相貌製作文殊菩薩像供奉在寺內。殊像寺落成時,乾隆帝瞻禮並作詩:「殊像全規台廟模,撰辰慶落禮曼殊。金經蒙古猶常有,寶帙皇朝可獨無?譯以國書宣白業,習之修土翊浮圖。雖然名實期相稱,師利應嗤謂是乎。」清朝時,殊像寺喇嘛均是滿族,由理藩院管理。[1][2]
殊像寺是皇帝和皇太后常臨幸之所,建築考究,環境幽雅,疊石出名。1949年後,人民政府多次修繕會乘殿、山門、鐘鼓樓等建築。1975年,國家重建了天王殿和東西配殿。殊像寺內的三身木雕菩薩像是國家級文物。1988年1月13日,殊像寺被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史年代為清,分類為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1]
2011年,承德市文物局進行了殊像寺保護修繕工程。[3]
殊像寺為典型的漢式寺院,東西長115米,南北長200米,占地面積27公頃。殊像寺採用中國傳統園林布局,大規模疊砌假山,散種松樹。殊像寺的主要建築有:[1]
殊像寺內原來有一口大鍋,高2米,直徑2.41米,鍋壁厚6厘米,由88塊銅塊鑄接成,重量約5噸,以18根鐵柱作為支撐。平時儲水用以防火,每年農曆臘月初八日用來煮臘八粥,承德各寺廟的喇嘛都來此吃粥,也對世俗的乞丐舍粥。[1]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