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覺寺 (圓明園)
宗教建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宗教建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清朝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乾隆帝為「興黃教以安蒙古」,乃修建藏傳佛教寺院正覺寺。據清朝檔案史料《圓明園》載:「乾隆三十八年十月,奏請新建正覺寺安設喇嘛住持焚修。奉旨:著由香山寶諦寺撥派大喇嘛一名、小喇嘛四十名,即於此內委署副大喇嘛兩名住持焚修念經,即著伊等就近前往,在含經堂梵香樓,每月初一、十五、初八、十三、三十日念經五次。」[1][2]
清朝,正覺寺是理藩院管理的滿族藏傳佛教寺院之一,也是北京9座滿族藏傳佛教寺院之一。清朝載於《理藩院則例》的滿族藏傳佛教寺廟共有6座,分別為東陵隆福寺、西陵永福寺、香山寶諦寺、圓明園正覺寺、功德寺、承德殊像寺。[3]
1860年,圓明園遭英法聯軍洗劫;1900年,圓明園又遭八國聯軍破壞。在這兩次劫難中,正覺寺因位於圓明三園園牆外而倖免,最終成為圓明園內殘存的完整度最高的建築群,寺內還存有圓明三園唯一殘留的古樹群。[1][2]
1900年前後,正覺寺曾一度被義和團占用。八國聯軍占領北京時,寺內部分門窗及佛像被駐在該寺南邊的朗潤園(今屬於北京大學)的德軍毀壞。民國初年,正覺寺被顏惠慶購買並當作私人別墅,寺內喇嘛被遣散,佛像被拆除,建築進行了改造。[1]釋妙舟《蒙藏佛教史》載,「新正覺寺。在萬壽山迤東三里河,建於乾隆年間。殿共四進,枕山臨水,風景幽雅。規模宏敞,備極輝煌,萬壽之水,環流寺門。寺內前額定喇嘛三十餘名,民國十一年易為某宅公館,寺內喇嘛奉令移居海甸陳府。」[4]
後來,正覺寺被轉售與清華大學當作教職員工宿舍。1970年代起,占用正覺寺的海淀機械廠(今北京長城鍋爐廠)等單位又拆改了寺內的古建築。到2002年正覺寺復建之前,正覺寺的建築中僅余山門、文殊亭、4座配殿、26棵古樹。[1]
1990年代起,正覺寺的保護受到國家文物局、北京市文物局、圓明園等單位的關注。2000年7月,寺內的25位居民被搬遷,拆除了寺院範圍內非古建築1026.42平方米。2001年底,使用正覺寺的長城鍋爐廠拆遷。2002年,國家文物局、北京市文物局、中共海淀區委、海淀區人民政府啟動了正覺寺的保護、修繕及復建工作。在圓明園建築中,正覺寺也是迄今唯一獲得文物保護部門批復而整體復建的古建築群。[1]
2002年底起,正覺寺整修工程分兩期開展,一期修繕工程修繕了正覺寺全部遺留建築,面積990平方米。2009年12月16日,正覺寺復建保護工程正式開工,復建的對象包括天王殿、三聖殿、最上樓、六大金剛殿、東路輔房、東轉角房、院門、掖門等,面積2659平方米。2010年10月8日,正值「圓明園罹難150周年紀念日」前夕,正覺寺復建保護工程主體工程完工。[1][2]山門廣場上同時豎立刻有歐陽中石所題「不能忘記」的圓明園罹劫150周年紀念石[5]。
2011年7月6日,正覺寺復建保護工程全面竣工,首次對公眾試開放,同時在天王殿展出「涅槃的奇跡——正覺寺專題展」。在剛剛試開放的正覺寺內,並無佛像乃至香爐。這是由於原先的佛像早已毀滅,是否需重設佛像,圓明園管理處還需向國家文物局申報。[1][2]
2023年,圓明園博物館在正覺寺揭牌。[6]
正覺寺位於圓明三園之一綺春園正宮門以西,坐北朝南,後門通往綺春園,但又獨立成一院,南側單設山門。該寺占地面積1.4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649平方米,主要建築有:[1]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