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英愛爾蘭極地探險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歐內斯特·亨利·沙克爾頓爵士,CVO,OBE(英語:Sir Ernest Henry Shackleton,1874年2月15日—1922年1月5日),又譯薛克頓或謝克頓,愛爾蘭(有英國、愛爾蘭血統)南極探險家,在10個孩子中排行第二。他以帶領「寧錄號」(Nimrod,1907—1909年)向南極進發,和在1914—1916年帶領「堅忍號」的南極探險的經歷而聞名於世。
歐內斯特·沙克爾頓 Ernest Henry Shackleton | |
---|---|
出生 | 1874年2月15日 大不列顛暨愛爾蘭聯合王國愛爾蘭基爾代爾郡基爾奇亞 |
逝世 | 1922年1月5日 南喬治亞與南桑威奇群島南喬治亞島 | (47歲)
職業 | 探險家 |
簽名 | |
10歲時,沙克爾頓舉家由愛爾蘭遷往英國。11歲時他在倫敦南部才第一次到學校上學,13歲時被送到杜威屈學院上學。15歲後他宣布要到海上去生活,在父母的幫助和鼓勵下,他獲得了一個體面的船艙服務員職位。1890年開始了他的海上生活。在海上他度過了4年的學徒生活。1898年他24歲時獲得了船長執照,這樣他就有資格擔任任何一艘商船的船長。1904年他與倫敦女孩艾米利·多爾曼(Emily Dorman)結婚。
1899年,沙克爾頓加入皇家地理學會。1900年皇家地理學會和另外一個科學團體皇家學會決定出資組建一個國家南極探險隊,沙克爾頓申請加入。1901年初他被錄取。探險隊由羅伯特·史考特領導[1],南極探險船為「發現號(Discovery)」。1901年7月23日,「發現號」啟程,船上共有38人,沙克爾頓在船上協助科學家進行科學實驗,他還能鼓舞船員士氣,並發明各種新東西供大家消遣,他甚至編製了一份船上出版物《南極時報》(South Polar Times)[2]。
出發後的第二年,「發現號」到達麥克默多海峽。
1902年11月,羅伯特·史考特挑選沙克爾頓和船上的醫生愛德華·A·威爾遜跟他一起,準備走1,600英里(約2,500公里)到達南極點後返回。他們的南極探險經驗不足,以為單憑個人毅力可以克服種種困難。他們使用了狗,但卻不能熟練地駕馭它們。到了聖誕節前後,三人都出現了壞血病的症狀,威爾遜醫生還出現了雪盲症,沙克爾頓情況最嚴重。最後他們被迫在那一年的最後一天返回。這時他們距離南極點460英里(約850多公里)。1903年2月3日,三人受盡折磨後終於回到船上。
1903年3月,史考特強行將沙克爾頓遣送回家,並把衝擊南極點的失敗歸咎於沙克爾頓的病。
幾年後,沙克爾頓自己組織並領導了英國南極探險隊(1907—1909年)。這次行程受到了英國王室的注意,國王和王后接見了沙克爾頓,王后贈給他一面英國國旗,讓他插在南極。
探險船「寧錄號」(Nimrod)出發後到達南極海岸,船員們在南極海岸建起了營地。沙克爾頓把營地變成了一個溫暖的家。他和他的三個夥伴於1908年11月3日出發向南極點挺進,到了11月26號,他們已經打破了「發現號」探險的紀錄了。由於當年史考特的南極探險隊使用了狗運輸沒有成功,沙克爾頓這次使用了一種中國東北種的小馬來運輸,結果證明是不成功的。在挺進南極的過程中,4匹小馬掉進了一冰窟窿里,還差點把一個夥伴也拽進去。這個事件幾乎排除了他們到達南極的可能性。他們又艱難地走了一個月,1909年1月9日,他們向南極點作最後的衝刺,最後把王后贈予的國旗插在南緯88度23分位置,此地距南極點只有97英里(約180公里)。此時四人已經精疲力盡,不得不日夜兼程往回趕,以便在餓死前趕回船上。因缺乏食物,他們回程時挖出了去程時埋下的馬屍食用,卻因此染上嚴重的痢疾。為防止船隊等不及他們而開走,沙克爾頓和另一個較強壯的夥伴先出發,把另兩個人留在一個儲備豐富的中途補給站。沙克爾頓等二人在3月1日獲救。剛上船的沙克爾頓堅持親自帶隊去接回留下的同伴,兩天後他們帶著兩個掉隊者回到船上。
沙克爾頓作為一個英雄返回英國,立刻被愛德華七世授予爵士稱號。他的隊伍當時比任何人都更接近南極,因此他享譽全世界。許多地方競相邀請他去演講,他在義大利、德國、俄國、美國和加拿大等國巡迴演講。他經常請人把演詞翻譯成當地語言,然後把它念出來,儘管口音不標準,但卻很受歡迎。據他自稱甚至可以用中文演講。對於他沒有到達南極,他自己評論說「活著的驢要好於死去的獅子。」
1911年,挪威人羅爾德·阿蒙森抵達南極點,這是人類第一次抵達南極點。為此沙克爾頓向阿蒙森發了封電報,上面寫:「最衷心的祝賀。偉大的成就。」當他為自己未來的「堅忍號」探險撰寫計劃書時,阿蒙森寫道:「如果你這出色的計劃取得成功(我相信你一定會),你一定做到了你應做的事,而且還將會在勇敢而富有進取心的英國探險家們所贏得的華麗王冠上,添上一顆最漂亮的寶石。」
從1910年到1913年夏天,沙克爾頓一直努力組織橫貫大陸的「堅忍號」探險。
「堅忍號」(Endurance)於1914年8月1號從倫敦出發。全體船員一共28人。這次探險的目標是徒步橫穿南極大陸。在行進過程中,浮冰將「堅忍號」團團圍住,使它寸步難行。沙克爾頓和船員不得不棄船搬到浮冰上,在10個月後於1915年11月船體沉入海底。此時,沙克爾頓只有一個願望:把全體船員一個不少地活著帶回去。在隨後的五個月里,他們28人登上了一塊巨大的浮冰,這塊浮冰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地碎裂,並慢慢地變小。1916年4月9日,浮冰徹底碎裂了,3艘來自「堅忍號」的救生船被迅速推到海上。在海上經歷了七個晝夜之後,他們登上了荒無人煙的象島,此時距探險隊出發已過去497天。因為象島是一個遠離商船航線的孤島,沒有任何人會路過象島,最終沙克爾頓沒有選擇坐以待斃,他挑選了另外五名最強壯的船員乘上最大的救生艇,向東南偏東橫渡約1300公里(800英里),來到了南喬治亞島尋求救援,這一史詩般的航行在氣候極端惡劣的海上持續了16天,憑藉航海經驗和運氣,沙克爾頓和5名船員抵達了南喬治亞島的哈肯王灣(King Haakon Bay),並在風暴中強行上岸。上岸後,沙克爾頓徒步36小時,翻越南喬治亞山脈到東尼斯捕鯨站(Stromness Whaling Station)尋求幫助。1916年5月20日下午3點,沙克爾頓和他的兩個夥伴掙扎著走到最近的一個捕鯨站。在晚餐時分,挪威捕鯨人向他們表示了敬意。到達捕鯨站的3天後,他們登上了一艘捕鯨船,開始了解救圍困在象島同伴的行動,智利政府出借耶喬號(Yelcho)蒸氣船。在8月30日,經過第4次的嘗試,終於找到了一條從浮冰上穿過的路,發現所有的22個同伴都安然無恙地留在島上,每個人都從南極獲救了。
1917年春天,沙克爾頓返回英國,第一次世界大戰還在繼續,他到作戰部門工作。到20世紀20年代初,他又得以專注於極地探險。
1920年,沙克爾頓厭倦了巡迴演講,開始考慮最後的遠征的可能性。他認真設想去北極地區一個很大的未開發地區的波弗特海區域,並提出這個想法來引起加拿大政府的興趣。[3]在獲得從前大學同學約翰·奎勒·羅威特的資助後,沙克爾頓收購了125噸重的挪威捕海豹船並重新命名為探險船「探索號」(Quest)。[3][4]後來計劃有變,目標變成南極,沙克爾頓將這次計劃定義為「海洋和次南極探險」。[3]此次探險的目標並不明確,但也有提及諸如環遊南極洲以繪製其海岸線圖、調查一些「丟失」的次南極島嶼(如圖阿拿基島)等目標。[5][6]
探險船「探索號」於1921年9月18日離開英國。探險船於1922年1月4日到達南喬治亞島,不幸的是,沙克爾頓重返此地不久,1月5日凌晨便因心臟病發作去世。應他妻子的要求,他被安葬在南喬治亞島上的古利德維肯。
如果以目標是否實現來衡量的話,沙克爾頓幾乎所有的探險都是不成功的。然而,作為一個領導者,沙克爾頓無疑非常出色。他對探險隊員充滿無限尊重、信任和關愛。他的一位隊友稱他為「世間最偉大的領導者」。沙克爾頓把「堅忍號」所有隊員安全救回時,他的領導才能達到了新的頂峰,他一直對能使隊員們在極端逆境下充滿希望。
英國探險家阿普斯利·徹里加勒特(1886—1959)說過一段有名的話來評價南極的探險者們:「若想要科學探險隊隊長,請史考特來;若想要組織一次冬季長途旅行,請威爾森來;若想組織一次快速而有效率的極地探險,就請阿蒙森來;若處於十分危險的境地而想要擺脫困境,一定要請沙克爾頓來。」[7]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