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严重或反季节的天气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極端天氣(英語:Extreme weather)指非正常、嚴重、季節性,或超出歷史平均數值的天氣[1]。通常極端天氣以當地過往天氣數字為基礎,並被訂為是基數中最不常見的百分之十[2]。近年人為的全球暖化、洋流變化、氣壓變化等被認為是造成極端天氣的成因[3][4][5]。亦有研究顯示未來的極端天氣現象將增加。[6][7]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6年1月25日) |
在過去一個世紀裡觀察的全球暖化現象不僅影響均溫,還會影響整體的溫度分布,即某地某時可能出現的溫度範圍。這個範圍的兩端就意味著罕見的溫度事件—極端低溫和極端高溫,即寒潮和熱浪。極端天氣的出現通常產生巨大的社會環境影響。傳統上極端溫度的定義依據其發生的頻次,或者按照統計學的說法,依據其分布的分位數。
2023年7月全球歷經了歷史紀錄的高溫,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António Guterres)警告,地球不僅是全球暖化,現在已經進入「全球沸騰」時代。[8]
寒潮是指一高氣壓在高緯生成,冷高壓向低緯侵襲,最後出海變性的冷空氣。 在寒潮侵襲期間,冷空氣引起成當地氣溫驟降,地面氣壓驟升,有時更引起強風,大浪。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