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格哈特·約翰內斯·羅伯特·霍普特曼(Gerhart Johann Robert Hauptmann,1862年11月15日—1946年6月6日),德國劇作家和詩人,自然主義文學在德國的重要代表人,同時也具有其他寫作風格,19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格哈特·霍普特曼1862年11月15日出生在西里西亞北部的小鎮上薩爾茨布倫,他的父母在當地經營一家旅館,他有兩個哥哥格奧爾格·霍普特曼、卡爾·霍普特曼和一個姐姐約翰娜·霍普特曼。
年輕的霍普特曼喜歡傳奇文學。1868年起霍普特曼在小鎮上讀小學,1874年來到了當時的德國文化名城布雷斯勞(又名「弗羅茨瓦夫」,二戰後割讓給波蘭)讀中學,霍普特曼不適應大城市的生活環境和普魯士的學校教學,他尤其對老師的強硬態度和貴族同學的優雅舉止產生反感,加上經常生病不能正常上學,不得不重修第一年的課程,但這段時間卻給了霍普特曼機會,去劇場聽戲。霍普特曼在七年級以勉強合格的成績離開了中學,去他叔叔的農場工作,此後他又參加了藝術考試,但沒有獲得通過。
1880年霍普特曼被布雷斯勞的皇家藝術職業學校的雕刻班錄取,但是一年後因為「不良的行為舉止和不夠勤奮」被退學,後來又被重新錄取,1882年離開學校。
霍普特曼曾為他哥哥格奧爾格·霍普特曼的婚禮寫了一齣戲劇「愛情的春天」,並在婚禮上首演,在哥哥的婚禮上霍普特曼認識了新娘阿黛勒·蒂訥曼的妹妹瑪麗·蒂訥曼,他們一見鍾情,在婚禮上便私訂終身。瑪麗·蒂訥曼是拉德博伊勒的一位商人的女兒,她們姐妹三人分別嫁給了霍普特曼兄弟三人,阿黛勒·蒂訥曼嫁給了格奧爾格·霍普特曼,瑪麗·蒂訥曼後來也嫁給了格哈特·霍普特曼,她的妹妹瑪爾塔·蒂訥曼則嫁給了格哈特·霍普特曼的另一個哥哥卡爾·霍普特曼。
私訂終身後,瑪麗·蒂訥曼資助霍普特曼1882年開始他在耶拿大學的哲學和文學史學習,但是霍普特曼很快又放棄了學業。瑪麗·蒂訥曼又資助霍普特曼去地中海旅行,他決定在羅馬定居做一名雕刻家,但是他在羅馬德國人聚集區落腳的想法遭遇失敗,失望的他回到了德國,在德勒斯登皇家學院學習繪畫但並沒有完成學業,此後在柏林洪堡大學的歷史學習也同樣是無疾而終。霍普特曼在戲劇上的濃厚興趣遠勝於他在學業上的多次半途而廢。
1885年,格哈特·霍普特曼同瑪麗·蒂訥曼結婚,起先生活在柏林,但是城市的生活使得霍普特曼的肺病加重,他們便搬去了柏林郊外的小鎮埃克訥並在那裡生活了4年,生有3個兒子。在這段時間裡,霍普特曼參加了柏林的自然主義文學協會,並完成了他的早期作品,其中包括短篇小說《狂歡節》(1887年)、中篇小說《鐵道守路人蒂爾》(Bahnwärter Thiel,1887年)、他的第一部戲劇也是成名劇作《日出之前》(Vor Sonnenaufgang,1889年)和他的最重要作品《織工》(Die Weber,1893年)。《日出之前》1889年在柏林的「自由舞台」演出後受到好評,霍普特曼一舉成名。霍普特曼的戲劇經常關注於人民起義,《織工》以1884年西里西亞織工起義作為背景,被普魯士當局檢查制度和警察認為是在號召階級鬥爭而禁止在柏林公演,而「自由舞台」正是為這些被禁戲劇提供不公開演出的舞台,這些戲劇還包括列夫·托爾斯泰和易卜生的作品。為了爭取《織工》能在柏林德意志劇院獲得公演的許可,霍普特曼解釋該劇的寫作不是為了號召社會民主主義,而是作為一個詩人對起義參加者的同情。
在《獺皮》(Der Biberpelz,1893年)遭受批評之後,霍普特曼的創作從現實主義題材轉向了神話、宗教和童話等象徵主義題材,這一時期的作品包括夢幻劇《翰奈爾升天》(Hanneles Himmelfahrt,1894年)、童話劇《沉鍾》(Die versunkene Glocke,1896年)和《碧芭在跳舞》(Und Pippa tanzt!,1906年)。
1893年霍普特曼愛上了作曲家馬克斯·馬沙爾克的妹妹瑪格蕾特·馬沙爾克,霍普特曼的妻子瑪麗·蒂訥曼在得知這段戀情後,趁霍普特曼去巴黎參加《翰奈爾升天》首演,帶著她的兒子們離開霍普特曼去了美國。1904年霍普特曼同他的第一任妻子瑪麗·蒂訥曼離婚,兩個月後迎娶了瑪格蕾特·馬沙爾克,她在此前的1900年已為霍普特曼生下一子,這段婚姻一直持續到霍普特曼去世,但在1906年他曾與16歲的女演員伊達·奧爾勒夫有過一段私情。
1910年起霍普特曼也開始了小說的寫作,作品包括《信奉基督的愚人:伊曼紐·曼特》(Der Narr in Christo Emanuel Quint,1910年)和《阿特蘭提斯》(Atlantis,1912年),《阿特蘭提斯》在1913年成為霍普特曼的第一部被改編成電影的作品,霍普特曼雖然對將作品改編成電影沒有特別的興趣,但是他發現這是個不錯的收入來源。
19世紀末20世紀初,霍普特曼獲得了多項獎項,他在1896年、1899年和1905年三次獲得奧地利的文學獎項格里爾帕爾策爾獎,他分別獲得了萊比錫大學和牛津大學的榮譽博士頭銜,並在1912年因「在戲劇藝術領域中豐碩、多樣的出色成就」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46年6月6日,霍普特曼因支氣管炎在西里西亞去世。6月27日施特拉爾松市政廳舉行盛大的悼念儀式,由德國統一社會黨的創始人之一、後來的民主德國總統威廉·皮克主持。6月28日早上日出之前,在波羅的海上的希登澤島也舉行了葬禮,霍普特曼葬於希登澤島修道院中,希登澤島是霍普特曼最鍾愛的旅遊地。1951年在希登澤島修道院中豎起一塊花崗岩墓碑,依霍普特曼的遺願,墓碑上只刻了霍普特曼的名字。霍普特曼的第二任妻子瑪格蕾特·霍普特曼1957年去世後,於1983年合葬在希登澤島。
霍普特曼共為後世留下了47個劇本、5首德文敘事詩、21首散文詩和一些小說。在他的所有作品中,戲劇占了主導位置。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