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異孔石鱸(Anisotremus virginicus),是一種海生條鰭魚,屬笛鯛目石鱸科異孔石鱸屬。該魚原產於西大西洋。
外貌描述
該魚體型深而扁,背部非常高,頭部短而鈍。嘴位於頭部下方,同肉質的嘴唇平行,雙顎均有齒帶,外齒帶呈圓錐形。[3]。該魚成年個體側面有交替的黃色和銀色條紋,另有一從眼睛上方到上唇邊緣的黑條,第二條垂直的黑條從背鰭的前部一直延伸到胸鰭的根部。枝異孔石鱸魚鰭為黃色,尾鰭深叉。幼魚黑色條紋與成年魚不同,它們的黑色條紋沿側腹中部水平延伸,靠近尾鰭根部有黑色斑點,頭部為明黃色。 [4]背鰭含有12根棘刺和16-18根軟條,而臀鰭包含3根棘刺和9根軟鰭條。該物種的最大總長度為40.6厘米 ,平均體長為25厘米,可長到930克重 。 [2]
物種分布
枝異孔石鱸分布於西大西洋,北至佛羅里達州東北,南至巴西里約熱內盧,亦廣布於加勒比海與墨西哥灣。該魚在百慕達為引進種。 [4]
生態
枝異孔石鱸棲息在20-20米深的淺近岸水域的礁石和岩質海床 。 [4]幼魚則見於海草床。 [5] 該魚為夜行種,經常形成大型魚群,魚群中偶爾會出現普氏仿石鱸。一群枝異孔石鱸常會一起磨牙,故而發出咕嚕聲。該魚主要以軟體動物、甲殼動物、棘皮動物、多毛類動物等底棲無脊椎動物為食。 幼魚會和裂唇魚一樣作為清潔魚清理其他魚身上的寄生蟲和死皮。 [4]
物種命名
枝異孔石鱸於1758年首次被瑞典生物學家卡爾·林奈正式描述,此時學名為Sparus virginicus ,其典型產地為南美洲[6]。 當美國魚類學家西奧多·吉爾創建異孔石鱸屬時,他將枝異孔石鱸移入該屬並設為模式種。 [7]
經濟利用
枝異孔石鱸為低價值的經濟魚類,可以用多種方法捕撈,亦是一種游釣魚。該種魚亦見於觀賞魚市場 [1][4] ,且已有人工飼養 [8]。
文獻索引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