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維基媒體列表條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晉朝藩王列表列出兩晉時期晉朝冊封的諸侯國所有的藩王。
以縣為國 | 以郡為國 | 以數郡為國 | 非始封王的親生後代 |
晉朝安平國(265年-281年) | ||||||
晉朝長樂國(284年-290年代) | ||||||
晉朝長樂國(290年代-?) | ||||||
晉朝安平國(?-420年) | ||||||
傳位 | 世 | 稱號及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註 |
第1任 | 始封 | 安平獻王 | 司馬孚 | 8年 | 265年-272年 | 漢朝京兆尹司馬防第三子。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封安平王,八年(272年)二月去世。 |
- | 二世 | 安平貞世子 | 司馬邕 | - | - | 司馬孚長子。早卒。 |
- | 三世 | 安平世孫 | 司馬崇 | - | - | 司馬邕長子。早卒。 |
第2任 | 三世 | 安平穆王 | 司馬隆 | 4年 | 273年-276年 | 司馬邕次子。本安平亭侯,[1]泰始九年(273年)二月進封安平王,咸寧二年(276年)七月去世。 |
第3任 | 三世 | 安平王 | 司馬敦 | 5年 | 277年-281年 | 司馬邕三子,司馬隆之弟。咸寧三年(277年)正月封安平王,屬次國[2],太康二年(281年)三月去世。 |
國絕 | ||||||
第4任 | 四世 | 長樂王 | 司馬玷[3] | 26年? | 284年-309年? | 武邑王司馬承之子。太康五年(284年)二月封長樂王,[4]永嘉三年(309年)十一月石勒攻陷長樂國,司馬玷疑在當時被俘或被殺。[5] |
國絕 | ||||||
安平王 | 司馬邃之 | ? | ?-386年 | 世系不明,太元十一年(386年)八月去世。 | ||
安平王 | 司馬球之 | 30年 | 387年-413年 | 世系不明,義熙九年(413年)十二月去世。 | ||
其後不詳 |
晉朝義陽國(265年-301年) | ||||||
晉朝棘陽國(301年-?) | ||||||
傳位 | 世 | 稱號及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註 |
第1任 | 始封 | 義陽成王 | 司馬望 | 7年 | 265年-271年 | 安平獻王司馬孚第二子,出繼伯父司馬朗。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封義陽王,泰始七年(271年)六月去世。 |
第2任 | 三世 | 義陽王 | 司馬奇 | 17年 | 272年-288年 | 司馬望之孫、司馬弈之子。太康九年(288年)五月有罪,貶為三縱亭侯。 |
第3任 | 三世 | 義陽王 | 司馬威 | 14年 | 288年-301年 | 司馬望之孫、河間平王司馬洪長子。本章武王,太康九年(288年)六月徙封義陽王,永寧元年(301年)四月與趙王司馬倫同誅。 |
永寧元年(301年)廢國為義陽郡 | ||||||
第4任 | 三世 | 棘陽王 | 司馬奇 | ? | 301年-? | 永寧元年(301年)以後復封棘陽縣王。[6] |
晉朝河間國(265年-277年) | ||||||
晉朝章武國(277年-405年) | ||||||
傳位 | 世 | 稱號及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註 |
第1任 | 始封 | 河間平王 | 司馬洪 | 12年 | 265年-276年 | 義陽成王司馬望第二子,出繼昌武亭侯司馬遺。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封河間王,咸寧二年(276年)二月去世。 |
第2任 | 二世 | 河間王 | 司馬威 | 1年 | 277年 | 司馬洪長子,咸寧三年(277年)八月徙封章武王,太康九年(288年)六月徙封義陽王,以繼義陽成王司馬望。 |
章武王 | 12年 | 277年-288年 | ||||
第3任 | 二世 | 章武王 | 司馬混 | 24年 | 288年-311年 | 司馬洪第二子,太康九年(288年)十二月封章武王,後來疑在永嘉五年(311年)四月與東海世子司馬毗及宗室四十七王一起被石勒俘虜。[7] |
國絕數年後復國 | ||||||
第4任 | 三世 | 章武王 | 司馬滔 | ? | 314年-? | 司馬混之子,建興二年(314年)承襲章武王位,[8]後來去世。 |
第5任 | 四世 | 章武王 | 司馬休 | ? | ?-328年 | 司馬滔之子,咸和二年(327年)投奔蘇峻的叛亂,明年蘇峻兵敗被殺。 |
第6任 | 四世 | 章武王 | 司馬珍 | 32年 | 331年-362年 | 司馬休之弟,咸和六年(331年)六月封章武王,隆和元年(362年)十月去世。 |
王位中斷14年 | ||||||
第7任 | 四世 | 章武王 | 司馬範之 | 16年 | 376年-391年 | 河間王司馬欽之子,太元元年(376年)六月出繼,襲封章武王,十六年(391年)六月去世。 |
第8任 | 五世 | 章武王 | 司馬秀 | 14年 | 392年-405年 | 司馬範之之子,[9]義熙元年(405年)五月謀反被殺。 |
晉朝隨國(?-288年) | ||||||
晉朝隨國(288年-311年) | ||||||
傳位 | 世 | 稱號及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註 |
- | 一世 | 隨穆王 | 司馬整 | - | - | 義陽成王司馬望第三子,後來追謚。 |
第1任 | 二世 | 隨王 | 司馬邁 | 23年 | 288年-311年 | 司馬整之子,後封隨縣王,太康九年(288年)進封隨郡王,後來疑在永嘉五年(311年)四月與東海世子司馬毗及宗室四十七王一起被石勒俘虜。 |
國絕 |
晉朝東平國(265年-307年) | ||||||
晉朝竟陵國(307年-311年) | ||||||
傳位 | 世 | 稱號及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註 |
第1任 | 始封 | 東平王 | 司馬楙 | 43年 | 265年-307年 | 義陽成王司馬望第四子,本曹魏樂陵亭侯,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進封東平王,永嘉元年(307年)徙封竟陵王,永嘉五年(311年)六月為漢趙將領劉曜殺害。[10] |
竟陵王 | 5年 | 307年-311年 | ||||
國絕 |
晉朝勃海國(265年-277年) | ||||||
晉朝太原國(277年-291年?) | ||||||
晉朝中丘國(291年?-311年) | ||||||
傳位 | 世 | 稱號及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註 |
第1任 | 始封 | 勃海王 | 司馬輔 | 13年 | 265年-277年 | 安平獻王司馬孚第三子。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封勃海王,咸寧三年(277年)八月徙封太原王,太康五年(284年)十一月去世。 |
太原成王 | 8年 | 277年-284年 | ||||
第2任 | 二世 | 太原王 | 司馬泓[11] | 7年? | 285年-291年? | 司馬輔之子。元康元年(291年)左右徙封中丘王,元康三年(293年)十月去世。[12] |
中丘王 | 3年? | 291年?-293年 | ||||
第3任 | 三世 | 中丘王 | 司馬鑠 | 18年 | 294年-311年 | 司馬泓之子。後來疑在永嘉五年(311年)四月與東海世子司馬毗及宗室四十七王一起被石勒俘虜。[7] |
國絕 |
晉朝南宮國(270年-289年) | ||||||
晉朝武邑國(289年-?) | ||||||
傳位 | 世 | 稱號及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註 |
第1任 | 始封 | 南宮王 | 司馬承 | 20年 | 270年-289年 | 安平貞世子司馬邕之子,出繼安平獻王司馬孚第四子司馬翼。本壽安亭侯,泰始六年(270年)五月進封南宮縣王,太康十年(289年)十月進封武邑王。 |
武邑王 | ? | 289年-? | ||||
無嗣,惠帝時廢國省入長樂國[13] |
晉朝下邳國(265年-311年) | ||||||
傳位 | 世 | 稱號及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註 |
第1任 | 始封 | 下邳獻王 | 司馬晃 | 32年 | 265年-296年 | 安平獻王司馬孚第五子。本為曹魏西安男,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進封下邳王,元康六年(296年)正月去世。 |
第2任 | 二世 | 下邳王 | 司馬韡 | 5年 | 297年-301年 | 太原成王司馬輔第三子,出繼司馬晃,永寧元年(301年)八月去世。 |
第3任 | 三世 | 下邳王 | 司馬韶 | 10年 | 302年-311年 | 司馬韡之子,後來疑在永嘉五年(311年)四月與東海世子司馬毗及宗室四十七王一起被石勒俘虜。[7] |
國絕 |
晉朝良城國(?-311年) | ||||||
傳位 | 世 | 稱號及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註 |
第1任 | 始封 | 良城王 | 司馬綽 | ? | ?-311年 | 下邳獻王司馬晃第二子,後來疑在永嘉五年(311年)四月與東海世子司馬毗及宗室四十七王一起被石勒俘虜。[7] |
國絕 |
晉朝太原國(265年-277年) | ||||||
晉朝河間國(277年-306年) | ||||||
晉朝樂成國(306年-330年) | ||||||
晉朝河間國(330年-?) | ||||||
傳位 | 世 | 稱號及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註 |
第1任 | 始封 | 太原烈王 | 司馬瑰 | 10年 | 265年-274年 | 安平獻王司馬孚第六子。本曹魏固始子,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進封太原王,泰始十年(274年)閏正月去世。 |
第2任 | 二世 | 太原王 | 司馬顒 | 3年 | 275年-277年 | 司馬瑰之子,本太原王,咸寧三年(277年)八月徙封河間王,光熙元年(306年)十二月為南陽王司馬模殺害。咸和六年(331年)六月恢復原河間王的爵位。 |
河間王 | 30年 | 277年-306年 | ||||
第3任 | 三世 | 樂成王 | 司馬融 | 6年 | 306年-311年 | 彭城元王司馬植之子,光熙元年(306年)十二月出繼司馬顒,封樂成縣王,後來疑在永嘉五年(311年)四月與東海世子司馬毗及宗室四十七王一起被石勒俘虜。[7]無子。咸和六年(331年)六月追贈爵位為樂成王(郡王)。[14] |
第4任 | 四世 | 樂成王 | 司馬欽 | 15年以上 | ?-330年 | 彭城康王司馬釋之子,建興年間(313-316)襲封樂成縣王,咸和五年(330年)九月復封河間王,興寧元年(363年)三月去世。 |
河間武王 | 36年 | 330年-365年 | ||||
第5任 | 五世 | 河間景王 | 司馬曇之 | 19年 | 366年-384年 | 司馬欽之子,太元九年(384年)十月去世。 |
第6任 | 六世 | 河間王 | 司馬國鎮 | 15年 | 385年-399年 | 蓋司馬曇之之子,隆安三年(399年)二月去世。 |
其後不詳 |
晉朝高陽國(265年-278年) | ||||||
傳位 | 世 | 稱號及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註 |
第1任 | 始封 | 高陽元王 | 司馬珪 | 10年 | 265年-274年 | 安平獻王司馬孚第七子。本為曹魏湞陽子,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進封高陽王,十年(274年)閏正月去世,無後。 |
第2任 | 二世 | 高陽哀王 | 司馬緝 | 5年 | 274年-278年 | 太原成王司馬輔之子,泰始十年(274年)十二月出繼司馬珪,封高陽王,咸寧四年(278年)四月去世,無後。 |
太康二年(281年),以太原王司馬瓌世子司馬顒之子司馬訟出繼司馬緝,封真定縣侯。 |
晉朝常山國(265年-275年) | ||||||
傳位 | 世 | 稱號及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註 |
第1任 | 始封 | 常山孝王 | 司馬衡 | 2年 | 265年-266年 | 安平獻王司馬孚第八子。本曹魏汝陽子,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進封常山王,二年(266年)二月去世。 |
第2任 | 二世 | 常山王 | 司馬殷[15] | 9年 | 267年-275年 | 安平獻王司馬孚之孫、安平世子司馬邕第四子,出繼司馬衡,咸寧元年(275年)十月去世。 |
後世系不明,國絕 |
晉朝沛國(265年-311年) | ||||||
傳位 | 世 | 稱號及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註 |
第1任 | 始封 | 沛順王 | 司馬子文 | 11年 | 265年-275年 | 安平獻王司馬孚第九子。本曹魏樂安亭侯,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進封沛王,咸寧元年(275年)八月去世。 |
第2任 | 二世 | 沛王 | 司馬韜 | ? | 276年-? | 司馬子文之子。 |
? | ? | 沛王 | 司馬滋 | ? | ?-311年 | 世系不明,永嘉五年(311年)七月被石勒殺害。 |
國絕 |
晉朝彭城國(265年-420年) | ||||||
傳位 | 世 | 稱號及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註 |
第1任 | 始封 | 彭城穆王 | 司馬權 | 11年 | 265年-275年 | 晉宣帝司馬懿之弟曹魏東武城戴侯司馬馗之子,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進封彭城王,咸寧元年(275年)十月去世。 |
第2任 | 二世 | 彭城元王 | 司馬植 | 25年 | 276年-300年 | 司馬權之子,永康元年(300年)八月去世。 |
第3任 | 三世 | 彭城康王 | 司馬釋 | 9年 | 301年-309年 | 司馬植之子,永嘉三年(309年)正月去世。 |
第4任 | 四世 | 彭城王 | 司馬雄 | 19年 | 310年-328年 | 司馬釋之子,咸和二年(327年)隨蘇峻反晉,明年兵敗被殺。 |
第5任 | 四世 | 彭城王 | 司馬紘 | 14年 | 329年-342年 | 司馬釋之子,咸和四年(329年)三月復封彭城王,咸康八年(342年)八月去世。 |
第6任 | 五世 | 彭城王 | 司馬玄 | 25年 | 343年-367年 | 司馬紘長子,太和二年(367年)十月去世。 |
第7任 | 六世 | 彭城王 | 司馬弘之 | 22年 | 368年-389年 | 司馬玄之子,太元十四年(389年)四月去世。 |
第8任 | 七世 | 彭城王 | 司馬邵之 | ? | 390年-? | 司馬弘之之子,在位年代及年數不明。 |
第9任 | 八世 | 彭城王 | 司馬崇之 | ? | ?-? | 司馬邵之之子,在位年代及年數不明。 |
第10任 | 九世 | 彭城王 | 司馬緝之 | ? | ?-420年 | 司馬崇之之子,元熙二年(420年)宋代晉,國除。 |
晉朝隴西國(265年-296年) | ||||||
晉朝高密國(296年-420年) | ||||||
傳位 | 世 | 稱號及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註 |
第1任 | 始封 | 隴西王 | 司馬泰 | 32年 | 265年-296年 | 曹魏東武城戴侯司馬馗之子、彭城穆王司馬權之弟。本為曹魏陽亭侯,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進封隴西王,元康六年(296年)徙封高密王。[16] |
高密文獻王 | 4年 | 296年-299年 | ||||
第2任 | 二世 | 高密孝王 | 司馬略[17] | 9年 | 300年-309年 | 司馬泰第三子,永嘉三年(309年)三月去世。 |
第3任 | 三世 | 高密王 | 司馬據 | 2年以上 | 310年-? | 司馬略之子,後來去世。[18] |
第4任 | 四世 | 高密王 | 司馬紘 | 13年 | 317年-329年 | 彭城康王司馬釋之子,建武元年(317年)出繼司馬據,襲封高密王。[19]咸和四年(329年)三月歸本宗,襲封彭城王。 |
第5任 | 五世 | 高密恭王 | 司馬俊 | 42年 | 330年-371年 | 彭城王司馬紘之子,咸和五年(330年)九月襲封高密王,太和六年(371年)十月去世。 |
第6任 | 六世 | 高密敬王 | 司馬純之 | 41年 | 372年-412年 | 司馬俊之子,義熙八年(412年)八月去世。 |
第7任 | 七世 | 高密王 | 司馬恢之 | 8年 | 413年-420年 | 司馬純之之子,元熙二年(420年)宋代晉,國除。 |
晉朝東海國(291年-306年) | ||||||
晉朝東海國(306年-402年) | ||||||
傳位 | 世 | 稱號及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註 |
第1任 | 始封 | 東海孝獻王 | 司馬越 | 21年 | 291年-311年 | 高密文獻王司馬泰長子。本為隴西世子,永平元年(291年)八月封東海王,光熙元年(306年)增封下邳、濟陽二郡[20],永嘉中又增封蘭陵郡[21],永嘉五年(311年)三月去世。 |
- | 二世 | 東海世子 | 司馬毗 | - | - | 司馬越之子,永嘉五年(311年)四月與宗室一起被石勒俘虜。 |
第2任 | 三世 | 東海哀王 | 司馬沖 | ? | ?-341年 | 晉元帝司馬睿第三子,司馬毗沒於石勒後出繼司馬毗,稱東海世子,增封毗陵郡(改為晉陵郡),後又改食下邳、蘭陵二郡。襲封東海王後,增封滎陽郡,咸康七年(341年)八月去世。 |
第3任 | 五世 | 東海王 | 司馬奕 | 20年 | 342年─361年 | 晉成帝司馬衍之子,咸康八年(342年)八月出繼司馬沖,襲封東海王,以臨川郡代替滎陽郡作為東海國的支郡。昇平五年(361年)五月還本宗,襲封琅邪王。 |
國絕,後復封 | ||||||
第3任 | 五世 | 東海王 | 司馬奕 | 1年 | 371年 | 原為晉皇帝,咸安元年(371年)十一月廢為東海王,十二月降為海西公。[22] |
國絕,後復封 | ||||||
第4任 | 六世 | 東海王 | 司馬彥璋 | 3年 | 400年-402年 | 會稽忠世子司馬元顯次子。隆安四年(400年)十一月出繼司馬沖,襲封東海王,改以吳興郡作為東海國的支郡,元興元年(402年)三月為桓玄叛軍殺害,國除。 |
晉朝東燕國(306年-307年) | ||||||
晉朝新蔡國(307-420年) | ||||||
傳位 | 世 | 稱號及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註 |
第1任 | 始封 | 東燕王 | 司馬騰 | 2年 | 306年-307年 | 高密文獻王司馬泰第二子。初封東瀛公,光熙元年(306年)九月改封東燕王,永嘉元年(307年)三月改封新蔡王,五月被殺。[23] |
新蔡武哀王 | 1年 | 307年 | ||||
第2任 | 二世 | 新蔡莊王 | 司馬確 | 4年 | 308年-311年 | 司馬騰第四子,永嘉五年(311年)在南頓被石勒殺害。[24] |
第3任 | 三世 | 新蔡王 | 司馬滔 | ? | ?-314年 | 章武王司馬混之子,出繼司馬確,建興二年(314年)還本宗為章武王。[8] |
第4任 | 三世 | 新蔡王 | 司馬弼 | 2年 | 317年-318年 | 汝南威王司馬祐之子,建武元年(317年)十一月出繼司馬確,襲封新蔡王,太興元年(318年)十一月去世。 |
第5任 | 三世 | 新蔡王 | 司馬邈 | 34年 | 333年-366年 | 汝南威王司馬祐之子、司馬弼之弟,咸和八年(333年)四月立為新蔡王,太和元年(366年)三月去世。 |
第6任 | 四世 | 新蔡王 | 司馬晃 | 5年 | 367年-371年 | 司馬邈之子,咸安元年(317年)十一月被廢,流放衡陽。 |
第7任 | 四世 | 新蔡王 | 司馬崇 | 19年 | 384年-402年 | 司馬邈之子、司馬晃之弟,太元九年(384年)十月封新蔡王,元興元年((402年)七月被殺。 |
第8任 | 五世 | 新蔡王 | 司馬惠 | 18年 | 403年-420年 | 司馬崇之子,元熙二年(420年)宋代晉,國除。 |
- | - | - | 司馬道賜 | - | - | 河間王司馬國鎮之子,[25]義熙十一年(415年)五月以新蔡王的身份與司馬休之等人北投後秦。 |
晉朝南陽國(306年-319年) | ||||||
傳位 | 世 | 稱號及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註 |
第1任 | 始封 | 南陽王 | 司馬模 | 6年 | 306年-311年 | 高密文獻王司馬泰第四子。原為平昌公,光熙元年(306年)九月進封南陽王,永嘉五年(311年)八月,劉聰使其子劉粲攻陷長安,與范陽王司馬黎一起遇害。 |
第2任 | 二世 | 南陽王 | 司馬保 | 8年 | 312年-319年 | 司馬模之子,太興二年(319年)在祁山自稱晉王。 |
稱晉王,建晉國 |
晉朝晉國(319年-320年) | ||||||
傳位 | 世 | 稱號及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註 |
第1任 | 自立 | 晉元王 | 司馬保 | 2年 | 319年-320年 | 南陽王司馬模之子,太興二年(319年)四月在祁山自稱晉王,改元建康,明年五月為其將張春所害。 |
國絕 |
晉朝范陽國(265年-311年) | ||||||
傳位 | 世 | 稱號及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註 |
第1任 | 始封 | 范陽康王 | 司馬綏 | 14年 | 265年-278年 | 曹魏東武城戴侯司馬馗之子、高密文獻王司馬泰之弟。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封范陽王,咸寧四年(278年)七月去世。 |
第2任 | 二世 | 范陽王 | 司馬虓 | 28年 | 279年-306年 | 司馬綏之子,光熙元年(306年)十月去世。 |
第3任 | 三世 | 范陽王 | 司馬黎 | 5年 | 307年-311年 | 司馬虓養子、南陽王司馬模親子。永嘉五年(311年)八月,劉聰使其子劉粲攻陷長安,與南陽王司馬模一起遇害。 |
國絕 |
晉朝濟南國(265年-277年) | ||||||
晉朝中山國(277年-304年) | ||||||
傳位 | 世 | 稱號及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註 |
第1任 | 始封 | 濟南惠王 | 司馬遂 | 2年 | 265年-266年 | 曹魏鴻臚丞司馬恂之子。原為曹魏祝阿伯,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進封濟南王,二年(266年)六月去世。 |
第2任 | 二世 | 濟南王 | 司馬耽 | 11年 | 267年-277年 | 司馬遂之子,咸寧三年(277年)八月徙封中山王,元康二年(292年)九月去世,[26]無子。 |
中山王 | 16年 | 277年-292年 | ||||
第3任 | 二世 | 中山王 | 司馬緝 | 12年 | 293年-304年 | 司馬耽之弟。永興元年(304年),王浚破鄴,司馬緝沒於陣中。[27] |
國絕 |
晉朝中山國(265年-277年) | ||||||
晉朝高陽國(280年-420年) | ||||||
傳位 | 世 | 稱號及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註 |
第1任 | 始封 | 中山王 | 司馬睦 | 13年 | 265年-277年 | 魏中郎司馬進之子。本安平亭侯,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進封中山王,咸寧三年(277年)七月有罪,貶為丹水縣侯,太康元年(280年)六月進封高陽王,元康元年(291年)去世。 |
高陽王 | 12年 | 280年-291年 | ||||
- | 二世 | 高陽世子 | 司馬蔚 | - | - | 司馬睦之子,早卒。 |
第2任 | 三世 | 高陽王 | 司馬毅 | 20年 | 292年-311年 | 司馬蔚之子,後來在永嘉五年(311年)四月與東海世子司馬毗及宗室四十七王一起被石勒俘虜。[7] |
國絕,後復國 | ||||||
第3任 | 六世 | 高陽王 | 司馬文深 | 5年 | 397年-401年 | 譙敬王司馬恬之孫、司馬恢之子,隆安元年(397年)出繼司馬毅,襲封高陽王,五年(401年)去世。 |
國絕 | ||||||
第4任 | 七世 | 高陽王 | 司馬法蓮 | 15年 | 406年-420年 | 高密敬王司馬純之之子,義熙二年(406年)五月出繼司馬文深,襲封高陽王,元熙二年(420年)宋代晉,國除。 |
晉朝譙國(265年-402年) | ||||||
晉朝譙國(402年-403年) | ||||||
晉朝譙國(405年-415年) | ||||||
傳位 | 世 | 稱號及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註 |
第1任 | 始封 | 譙剛王 | 司馬遜 | 2年 | 265年-266年 | 曹魏中郎司馬進之子。原為涇陽男,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進封譙王,二年(266年)七月去世。 |
第2任 | 二世 | 譙定王 | 司馬隨 | 36年 | 267年-302年 | 司馬遜長子,太安元年(302年)正月去世。 |
第3任 | 三世 | 譙王 | 司馬邃 | 9年 | 303年-311年 | 司馬隨之子,永嘉五年(311年)四月與東海世子司馬毗及宗室四十七王一起被石勒俘虜。[7] |
第4任 | 二世 | 譙閔王 | 司馬承 | 6年 | 317年-322年 | 司馬遜第二子,建武元年(317年)晉王司馬睿封他為譙王,永昌元年(322年)四月為王敦部將殺害。 |
第5任 | 三世 | 譙烈王 | 司馬無忌 | 28年 | 323年-350年 | 司馬承之子,永和六年(350年)八月去世。 |
第6任 | 四世 | 譙敬王 | 司馬恬 | 40年 | 351年-390年 | 司馬無忌長子,太元十五年(390年)正月去世。 |
第7任 | 五世 | 譙忠王 | 司馬尚之 | 12年 | 391年-402年 | 司馬恬長子,元興元年(402年)二月為桓玄叛軍殺害。 |
第8任 | 五世 | 譙王 | 司馬康之 | ? | 402年-403年 | 譙王司馬尚之從弟、譙閔王司馬承曾孫,元興元年(402年)左右立為譙縣王,永始元年(403年)桓玄代晉建楚。[28] |
第9任 | 六世 | 譙王 | 司馬文思 | 11年 | 405年-415年 | 譙敬王司馬恬第四子司馬休之的長子,義熙元年(405年)晉安帝復祚後封為譙王,十一年(415年)五月與其父司馬休之等北投後秦。 |
晉朝北海國(265年-277年) | ||||||
晉朝任城國(277年-311年) | ||||||
傳位 | 世 | 稱號及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註 |
第1任 | 始封 | 北海王 | 司馬陵 | 13年 | 265年-277年 | 曹魏安城亭侯司馬通之子。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封北海王,咸寧三年(277年)八月徙封任城王,太康四年(283年)四月去世。[29] |
任城景王 | 7年 | 277年-283年 | ||||
第2任 | 二世 | 任城王 | 司馬濟 | 28年 | 284年-311年 | 司馬陵之子,永嘉五年(311年)四月為石勒殺害。 |
國絕 |
晉朝陳國(265年-277年) | ||||||
晉朝西河國(277年-311年) | ||||||
傳位 | 世 | 稱號及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註 |
第1任 | 始封 | 陳王 | 司馬斌 | 13年 | 265年-277年 | 曹魏安城亭侯司馬通第三子。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封陳王,咸寧三年(277年)八月徙封西河王,四年(278年)十二月去世。 |
西河繆王 | 2年 | 277年-278年 | ||||
第2任 | 二世 | 西河王 | 司馬隱 | ? | 279年-? | 司馬斌之子。 |
第3任 | 三世 | 西河王 | 司馬孴[30] | ? | ?-311年 | 司馬隱之子,永嘉五年(311年)四月為石勒殺害。 |
國絕 |
晉朝扶風國(265年-277年) | ||||||
晉朝汝南國(277年-420年) | ||||||
傳位 | 世 | 稱號及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註 |
第1任 | 始封 | 扶風王 | 司馬亮 | 13年 | 265年-277年 | 晉宣帝司馬懿第三子。原為曹魏祁陽伯,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封扶風王,咸寧三年(277年)八月徙封汝南王,元康元年(291年)六月為楚王司馬瑋殺害。 |
汝南文成王 | 15年 | 277年-291年 | ||||
- | 二世 | 汝南懷王 | 司馬矩 | - | - | 司馬亮第二子,元康元年(291年)六月為楚王司馬瑋殺害,其子司馬祐即位後,追封為王。 |
第2任 | 三世 | 汝南威王 | 司馬祐 | 35年 | 292年-326年 | 司馬矩之子,咸和元年(326年)十月去世。 |
第3任 | 四世 | 汝南恭王 | 司馬統 | 29年 | 327年-355年 | 司馬祐之子,咸和元年(326年)因司馬宗謀反之事一度被廢,後復立。永和十一年(355年)正月去世。 |
第4任 | 五世 | 汝南王 | 司馬羲 | 34年 | 356年-389年 | 司馬統之子,太元十四年(389年)八月去世。 |
第5任 | 六世 | 汝南王 | 司馬遵之 | 18年 | 390年-407年 | 司馬羲之之子,義熙三年(407年)七月謀反一事被殺。 |
第6任 | 七世 | 汝南王 | 司馬蓮扶 | 13年 | 408年-420年 | 司馬遵之之弟司馬楷之之子,元熙二年(420年)宋代晉,國除。 |
晉朝西陽國(291年-326年) | ||||||
晉朝弋陽國(326年-329年) | ||||||
傳位 | 世 | 稱號及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註 |
第1任 | 始封 | 西陽王 | 司馬羕 | 27年 | 300年-326年 | 汝南文成王司馬亮第三子。本為西陽縣公,元康元年(291年)八月進封西陽王,[31]。永興元年(304年)因長沙王司馬乂一黨的身份而廢為庶人,光熙元年(306年)復爵。咸和元年(326年)十月貶為弋陽縣王,四年(329年)二月被殺。 |
弋陽王 | 4年 | 326年-329年 | ||||
國絕 |
晉朝南頓國(306年-326年) | ||||||
傳位 | 世 | 稱號及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註 |
第1任 | 始封 | 南頓王 | 司馬宗 | 22年 | 305年-326年 | 汝南文成王司馬亮第四子。原為南頓縣公,永興二年(305年)討伐劉喬迎接晉惠帝回洛陽有功,進封為南頓王,咸和元年(326年)十月被殺。 |
國絕 |
晉朝汝陽國(306年-311年) | ||||||
傳位 | 世 | 稱號及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註 |
第1任 | 始封 | 汝陽王 | 司馬熙 | 7年 | 305年-311年 | 汝南文成王司馬亮第五子。原為汝陽縣公,永興二年(305年)討伐劉喬迎接晉惠帝回洛陽有功,進爵為汝陽縣王,永嘉五年(311年)四月死於石勒亂兵。 |
國絕 |
晉朝東莞國(265年-277年) | ||||||
晉朝琅邪國(277年-317年) | ||||||
晉朝琅邪國(317年-418年) | ||||||
傳位 | 世 | 稱號及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註 |
第1任 | 始封 | 東莞王 | 司馬伷 | 13年 | 265年-277年 | 晉宣帝司馬懿第四子。原為曹魏南皮伯,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封東莞王,咸寧三年(277年)八月徙封琅邪王,太康四年(283年)五月去世。 |
琅邪武王 | 7年 | 277年-283年 | ||||
第2任 | 二世 | 琅邪恭王 | 司馬覲 | 7年 | 284年-290年 | 司馬伷長子,太熙元年(290年)二月去世。 |
第3任 | 三世 | 琅邪王 | 司馬睿 | 27年 | 291年-317年 | 司馬覲之子,建興五年(317年)三月稱晉王,改元建武。 |
第4任 | 四世 | 琅邪孝王 | 司馬裒 | 1年 | 317年 | 晉元帝司馬睿第二子。原為宣城公,建武元年(317年)三月封琅邪王,以會稽、宣城二郡為琅邪國的支郡[32],同年十月去世。 |
第5任 | 五世 | 琅邪哀王 | 司馬安國 | 1年 | 317年 | 司馬裒之子,建武元年(317年)即位,同年去世。 |
第6任 | 四世 | 琅邪悼王 | 司馬煥 | 1年 | 318年 | 晉元帝司馬睿第五子。原為顯義亭侯,太興元年(318年)十二月封琅邪王,同月去世。 |
第7任 | 四世 | 琅邪王 | 司馬昱 | 6年 | 322年-327年 | 晉元帝司馬睿第六子,永昌元年(322年)三月封琅邪王[33],咸和二年(327年)十二月徙封會稽王。 |
第8任 | 五世 | 琅邪王 | 司馬岳 | 16年 | 327年-342年 | 晉明帝司馬紹之子。原為吳王,咸和二年(327年)十二月徙封琅邪王,改以吳郡為琅邪國的支郡[34],咸康八年(342年)六月即位為晉皇帝。 |
第9任 | 六世 | 琅邪王 | 司馬丕 | 20年 | 342年-361年 | 晉成帝司馬衍之子,咸康八年(342年)六月封琅邪王,昇平五年(361年)五月即位為晉皇帝。 |
第10任 | 六世 | 琅邪王 | 司馬奕 | 5年 | 361年-365年 | 晉成帝司馬衍子,昇平五年(361年)五月封琅邪王,興寧三年(365年)二月即位為晉皇帝。 |
第11任 | 四世 | 琅邪王 | 司馬昱 | 7年 | 365年-371年 | 晉元帝司馬睿第六子。原為會稽王,興寧三年(365年)二月復封琅邪王,咸安元年(371年)十一月即位為晉皇帝。 |
第12任 | 五世 | 琅邪王 | 司馬道子 | 21年 | 372年-392年 | 晉簡文帝司馬昱之子,咸安二年(372年)七月封琅邪王,太元十七年(392年)十一月徙封會稽王。 |
第13任 | 六世 | 琅邪王 | 司馬德文 | 27年 | 392年-418年 | 晉孝武帝司馬曜之子,太元十七年(392年)十一月封琅邪王,義熙十四年(418年)十二月即位為晉皇帝。 |
即皇帝位,國除 |
晉朝晉國(317年-318年) | ||||||
傳位 | 世 | 稱號及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註 |
第1任 | 始封 | 晉王 | 司馬睿 | 2年 | 317年-318年 | 琅邪恭王司馬覲之子。原為琅邪王,建興五年(317年)三月稱晉王,改元建武,太興元年(318年)三月即位為晉皇帝。 |
即位為帝 |
晉朝武陵國(304年-371年,387年-420年) | ||||||
晉朝新寧國(381年-387年) | ||||||
傳位 | 世 | 稱號及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註 |
第1任 | 始封 | 武陵莊王 | 司馬澹 | 8年 | 304年-311年 | 琅邪武王司馬伷第二子。原為東武公,永興元年(304年)進封武陵王,永嘉五年(311年)死於石勒之亂。 |
第2任 | 二世 | 武陵哀王 | 司馬喆 | - | - | 司馬澹之子,永嘉五年(311年)死於石勒之亂。無子。 |
第3任 | 三世 | 武陵威王 | 司馬晞 | 54年 | 318年-371年 | 晉元帝司馬睿第四子,出繼司馬喆,太興元年(318年)六月襲封武陵王,咸安元年(371年)十一月為桓溫所廢,太元六年(381年)晉孝武帝追封為新寧郡王,太元十二年(387年)追復武陵王。 |
新寧王 | - | - | ||||
第4任 | 四世 | 新寧王 | 司馬遵 | 4年 | 384年-387年 | 司馬晞之子,太元九年(384年)正月襲封新寧王,十二年(387年)九月復封武陵王,義熙四年(408年)正月去世。 |
武陵忠敬王 | 22年 | 387年-408年 | ||||
第5任 | 五世 | 武陵定王 | 司馬季度 | 4年 | 409年-412年 | 司馬遵之子,義熙八年(412年)七月去世。 |
第6任 | 六世 | 武陵王 | 司馬球之 | 8年 | 413年-420年 | 司馬季度之子,元熙二年(420年)宋代晉,國除。 |
晉朝東安國(291年-311年) | ||||||
傳位 | 世 | 稱號及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註 |
第1任 | 始封 | 東安王 | 司馬繇 | 1年 | 291年 | 琅邪武王司馬伷第三子。原為東安公,因誅楊駿有功,元康元年(291年)三月進封東安王。同年免爵,徙帶方。永寧元年(301年)九月復爵,永興元年(304年)八月被殺。 |
4年 | 301年-304年 | |||||
第2任 | 二世 | 東安王 | 司馬渾 | ? | ?-? | 司馬繇之兄琅邪恭王司馬覲之子。原為長樂亭侯,出繼司馬繇,襲封東安王,不久去世。 |
國絕 |
晉朝淮陵國(301年-420年) | ||||||
傳位 | 世 | 稱號及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註 |
第1任 | 始封 | 淮陵元王 | 司馬漼 | ? | 301年-? | 琅邪武王司馬伷第四子。原為廣陵公,永寧元年(301年)因廢趙王倫迎晉惠帝之功,進封淮陵王,後來去世。 |
第2任 | 二世 | 淮陵貞王 | 司馬融 | ? | ?-? | 司馬漼之子,後來去世。無子。 |
第3任 | 五世 | 淮陵王 | 司馬蘊 | 17年 | 399年-415年 | 武陵威王司馬晞之孫,隆安三年(399年)正月封淮陵王,以奉司馬漼之祀,義熙十一年(415年)三月去世。無子。 |
第4任 | 七世 | 淮陵王 | 司馬安之 | ? | ?-420年 | 臨川王司馬寶之子,出繼司馬蘊。元熙二年(420年)宋代晉,國除。 |
晉朝平原國(265年-311年) | ||||||
傳位 | 世 | 稱號及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註 |
第1任 | 始封 | 平原王 | 司馬榦 | 47年 | 265年-311年 | 晉宣帝司馬懿第六子。原為曹魏定陶伯,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封平原王,永嘉五年(311年)正月去世。 |
國絕 |
晉朝汝陰國(265年-277年) | ||||||
晉朝扶風國(277年-289年) | ||||||
晉朝順陽國(289年-311年) | ||||||
傳位 | 世 | 稱號及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註 |
第1任 | 始封 | 汝陰王 | 司馬駿 | 13年 | 265年-277年 | 晉宣帝司馬懿第七子[35]。原為曹魏東牟侯,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封汝陰王,咸寧三年(277年)八月徙封扶風王,太康七年(286年)九月去世。 |
扶風武王 | 10年 | 277年-286年 | ||||
第2任 | 二世 | 扶風王 | 司馬暢 | 3年 | 287年-289年 | 司馬駿之子,太康十年(289年)十一月徙封順陽王。永嘉五年(311年)六月劉聰入洛,不知下落。 |
順陽王 | 26年 | 289年-311年 | ||||
國絕 |
晉朝新野國(302年-311年) | ||||||
傳位 | 世 | 稱號及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註 |
第1任 | 始封 | 新野莊王 | 司馬歆 | 2年 | 302年-303年 | 扶風武王司馬駿少子、順陽王司馬暢之弟。原為新野縣公,因隨齊王司馬冏討伐趙王司馬倫有功,永寧二年(302年)進封新野王,[36]太安二年(303年)五月為蠻人張昌殺害。 |
第2任 | 二世 | 新野王 | 司馬劭 | 8年 | 304年-311年 | 順陽王司馬暢之子,出繼司馬歆,永嘉五年(311年)沒於石勒亂兵。 |
國絕 |
晉朝梁國(265年-417年) | ||||||
傳位 | 世 | 稱號及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註 |
第1任 | 始封 | 梁孝王 | 司馬肜 | 38年 | 265年-302年 | 晉宣帝司馬懿第八子。原為曹魏開平子,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封梁王,太安元年(302年)五月去世。[37] |
第2任 | 三世 | 梁懷王 | 司馬禧 | 9年 | 303年-311年 | 武陵莊王司馬澹之子,出繼司馬肜,永嘉五年(311年)沒於石勒亂兵。 |
世系中斷 | ||||||
第3任 | 三世 | 梁殤王 | 司馬悝 | ? | ?-317年 | 西陽王司馬羕之子,晉元帝司馬睿立為梁王,出繼司馬肜,建武元年(317年)七月去世。 |
第4任 | 四世 | 梁聲王 | 司馬翹 | 10年 | 317年-326年 | 司馬禧之子,建武元年(317年)八月立為梁王,咸和元年(326年)十二月去世。 |
第5任 | 五世 | 梁王 | 司馬㻱 | 13年 | 359年-371年 | 武陵威王司馬晞之子,出繼司馬翹,昇平三年(359年)十二月襲封梁王,咸安元年(371年)十一月與其父司馬晞為桓溫所廢。 |
第6任 | 六世 | 梁王 | 司馬和 | 6年 | 387年-392年 | 司馬㻱之子,太元十二年(387年)九月復立為梁王,十七年(392年)六月去世。 |
第7任 | 七世 | 梁王 | 司馬珍之 | 25年 | 393年-417年 | 司馬和之子,義熙十三年(417年),劉裕率軍北伐後秦,請為諮議參軍,後誣其罪害之。 |
國除 |
晉朝琅邪國(265年-277年) | ||||||
晉朝趙國(277年-301年) | ||||||
傳位 | 世 | 稱號及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註 |
第1任 | 始封 | 琅邪王 | 司馬倫 | 13年 | 265年-277年 | 晉宣帝司馬懿第九子。原為曹魏東安子,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封琅邪王,咸寧三年(277年)八月徙封趙王,永寧元年(301年)正月自立為晉皇帝。 |
趙王 | 25年 | 277年-301年 | ||||
即皇帝位 |
晉朝濟陽國(300年) | ||||||
晉朝京兆國(301年) | ||||||
傳位 | 世 | 稱號及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註 |
第1任 | 始封 | 濟陽王 | 司馬馥 | 1年 | 300年 | 趙王司馬倫之子,永康元年(300年)四月封濟陽王,永寧元年(301年)正月徙封京兆王,四月與司馬倫一起被殺。 |
京兆王 | 1年 | 301年 |
晉朝汝陰國(300年) | ||||||
晉朝廣平國(301年) | ||||||
傳位 | 世 | 稱號及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註 |
第1任 | 始封 | 汝陰王 | 司馬虔 | 1年 | 300年 | 趙王司馬倫之子,永康元年(300年)四月封汝陰王,永寧元年(301年)正月徙封廣平王,四月與司馬倫一起被殺。 |
廣平王 | 1年 | 301年 |
晉朝霸城國(265年-302年) | ||||||
傳位 | 世 | 稱號及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註 |
第1任 | 始封 | 霸城王 | 司馬詡 | 1年 | 301年 | 趙王司馬倫之子,永寧元年(301年)正月徙封霸城縣王,四月與司馬倫一起被殺。 |
晉朝齊國(265年-302年) | ||||||
晉朝樂平國(302年-303年) | ||||||
晉朝齊國(303年-420年) | ||||||
傳位 | 世 | 稱號及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註 |
第1任 | 始封 | 齊獻王 | 司馬攸 | 19年 | 265年-283年 | 晉文帝司馬昭第二子,出繼伯父司馬師。原為曹魏安昌侯,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封齊王,太康四年(283年)三月去世。 |
第2任 | 二世 | 齊武閔王 | 司馬冏 | 19年 | 284年-302年 | 司馬攸之子,永興元年(302年)十二月被殺。 |
第3任 | 三世 | 齊王 | 司馬照 | ? | 302年 | 東萊王司馬蕤之子,永興元年(302年)封齊王,以後不明。 |
第4任 | 三世 | 樂平王 | 司馬超 [38] | 2年 | 302年-303年 | 司馬冏之子。原為淮南王,後被廢,永興元年(302年)十二月封樂平縣王,以奉司馬冏之祀,翌年四月復封齊王。永嘉五年(311年)六月劉聰破洛陽,沒於亂軍之中。 |
齊王 | 9年 | 303年-311年 | ||||
世系中斷 | ||||||
第5任 | 三世 | 齊王 | 司馬柔之 | 10年以上 | ?-402年 | 南頓王司馬宗之孫,太元年間(276-396)紹封齊王,元興元年(402年)二月被桓玄軍殺害。 |
第6任 | 四世 | 齊王 | 司馬建之 | 18年 | 403年-420年 | 司馬柔之之子,元熙二年(420年)宋代晉,國除。 |
晉朝濟陽國(301年-302年) | ||||||
傳位 | 世 | 稱號及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註 |
第1任 | 始封 | 濟陽王 | 司馬英 | 2年 | 301年-302年 | 齊武閔王司馬冏之子,永寧元年(301年)十二月封濟陽王,永興元年(302年)十二月被囚。 |
晉朝城陽國(269年-273年) | ||||||
晉朝東海國(273年-277年) | ||||||
晉朝清河國(277年-289年) | ||||||
晉朝清河國(289年-311年) | ||||||
傳位 | 世 | 稱號及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註 |
第1任 | 始封 | 城陽哀王 | 司馬兆 | - | - | 晉文帝司馬昭第三子,早卒,泰始五年(269年)十一月追封。 |
第2任 | 二世 | 城陽懷王 | 司馬景度 | 2年 | 269年-270年 | 晉武帝司馬炎第四子,泰始五年(269年)十一月出繼司馬兆,襲封城陽王,明年七月去世。 |
第3任 | 二世 | 城陽殤王 | 司馬憲 | 1年 | 271年 | 晉武帝司馬炎第五子,泰始七年(271年)五月出繼司馬兆,襲封城陽王,同年八月去世。 |
第4任 | 二世 | 東海沖王 | 司馬祗 | 1年 | 273年 | 晉武帝司馬炎第六子。泰始九年(273年)三月出繼司馬兆,改封東海王,同年六月去世。 |
第5任 | 二世 | 清河康王 | 司馬遐 | 24年 | 277年-300年 | 晉武帝司馬炎第十三子。咸寧三年(277年)八月出繼司馬兆,改封清河王,太康十年(289年)增以勃海郡作為清河國的支郡[39],永康元年(300年)六月去世。 |
第6任 | 三世 | 清河王 | 司馬覃 | 2年 | 301年-302年 | 司馬遐長子,太安元年(302年)五月立為皇太子,永興元年(304年)二月復為清河王,永嘉二年(308年)二月為司馬越殺害。 |
5年 | 304年-308年 | |||||
第7任 | 三世 | 清河王 | 司馬籥 | 4年 | 308年-311年 | 司馬遐第二子。本為新蔡王,永嘉二年(308年)還封清河王,後來疑在永嘉五年(311年)四月與東海世子司馬毗及宗室四十七王一起被石勒俘虜。[7] |
晉朝遼東國(277年-283年) | ||||||
晉朝東萊國(283年-301年) | ||||||
傳位 | 世 | 稱號及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註 |
第1任 | 始封 | 遼東悼惠王 | 司馬定國 | - | - | 晉文帝司馬昭第四子,早卒,追封。 |
第2任 | 二世 | 遼東王 | 司馬蕤 | 7年 | 277年-283年 | 齊獻王司馬攸長子,咸寧三年(277年)九月出繼司馬定國,襲封遼東王,太康四年(283年)五月徙封東萊王,永寧元年(301年)八月廢為庶人,徙居上庸。 |
東萊王 | 19年 | 283年-301年 | ||||
廢為庶人 |
晉朝廣漢國(277年-280年) | ||||||
晉朝北海國(283年-302年) | ||||||
傳位 | 世 | 稱號及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註 |
第1任 | 始封 | 廣漢殤王 | 司馬廣德 | - | - | 晉文帝司馬昭第五子,早卒,追封。 |
第2任 | 二世 | 廣漢沖王 | 司馬贊 | 4年 | 277年-280年 | 齊獻王司馬攸第五子,咸寧三年(277年)九月出繼司馬廣德,襲封廣漢王,太康元年(280年)十二月去世。 |
第3任 | 二世 | 北海王 | 司馬寔 | 20年 | 283年-302年 | 齊獻王司馬攸第二子。原為長樂亭侯,太康四年(283年)二月出繼司馬廣德,改封北海王,太安元年(302年)十二月廢為庶人。 |
廢為庶人 |
晉朝樂安國(265年-302年) | ||||||
晉朝廣陽國(302年) | ||||||
傳位 | 世 | 稱號及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註 |
第1任 | 始封 | 樂安平王 | 司馬鑒 | 33年 | 265年-297年 | 晉文帝司馬昭第六子。原為曹魏臨泗亭侯,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封樂安王,元康七年(297年)去世。 |
第2任 | 二世 | 樂安殤王 | 司馬籍 | 3年 | 298年-300年 | 司馬鑒之子,去世,無子。 |
第3任 | 三世 | 樂安王 | 司馬冰 | 2年 | 301年-302年 | 齊武閔王司馬冏之子,永寧元年(301年)十二月出繼司馬鑒,襲封樂安王,永興元年(302年)徙封廣陽王,十二月被囚。 |
廣陽王 | 1年 | 302年 | ||||
國除 |
晉朝燕國(265年-302年) | ||||||
傳位 | 世 | 稱號及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註 |
第1任 | 始封 | 燕王 | 司馬機 | ? | 265年-? | 晉文帝司馬昭第七子。原為曹魏清惠亭侯,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封燕王,後來去世,無子。 |
第2任 | 三世 | 燕王 | 司馬幾 | ? | ?-302年 | 齊武閔王司馬冏之子,出繼司馬機,永興元年(302年)十二月被囚。 |
國絕 |
晉朝樂平國(280年) | ||||||
傳位 | 世 | 稱號及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註 |
第1任 | 始封 | 樂平王 | 司馬延祚 | ? | 280年 - ? | 晉文帝司馬昭第九子,太康元年(280年)封樂平王,不久去世,國除。 |
晉朝毗陵國(289年-291年) | ||||||
傳位 | 世 | 稱號及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註 |
第1任 | 始封 | 毗陵悼王 | 司馬軌 | - | - | 晉武帝司馬炎長子。早卒,太康十年(289年)追封。 |
第2任 | 二世 | 毗陵王 | 司馬儀[40] | 3年 | 289年-291年 | 楚王司馬瑋之子,太康十年(289年)十一月出繼司馬軌,襲封毗陵王,元康元年(291年)五月去世。[41] |
國絕 |
晉朝汝南國(270年-277年) | ||||||
晉朝南陽國(277年-289年) | ||||||
晉朝秦國(289年-312年) | ||||||
傳位 | 世 | 稱號及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註 |
第1任 | 始封 | 汝南王 | 司馬柬 | 8年 | 270年-277年 | 晉武帝司馬炎第三子。泰始六年(270年)十一月封汝南王,咸寧三年(277年)八月徙封南陽王。太康十年(289年)十一月徙封秦王,以始平等郡為秦國的支郡,食邑八萬戶[42]。元康元年(291年)九月去世。 |
南陽王 | 13年 | 277年-289年 | ||||
秦獻王 | 3年 | 289年-291年 | ||||
第2任 | 二世 | 秦悼王 | 司馬郁 | 9年 | 292年-300年 | 淮南忠壯王司馬允之子,出繼司馬柬,永康元年(300年)八月遇害。 |
第3任 | 二世 | 秦王 | 司馬鄴[43] | 11年 | 302年-312年 | 吳敬王司馬晏之子。永寧二年(302年)出繼司馬柬,襲封秦王,永嘉六年(312年)九月立為皇太子。 |
立為皇太子 |
晉朝始平國(277年) | ||||||
晉朝漢國(289年-?) | ||||||
晉朝濟南國(?-311年) | ||||||
傳位 | 世 | 稱號及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註 |
第1任 | 始封 | 始平哀王 | 司馬裕 | 1年 | 277年 | 晉武帝司馬炎第七?八?子,咸寧三年(277年)正月封始平王,不久去世。 |
第2任 | 二世 | 漢王 | 司馬迪 | 12年 | 289年-300年 | 淮南忠壯王司馬允子。太康十年(289年)十一月出繼司馬裕,改封漢王,永康元年(300年)八月遇害。 |
第3任 | 二世 | 漢王 | 司馬固[44] | 12年 | 301年-? | 吳敬王司馬晏第四子。永寧元年(301年)七月立為漢王,永嘉年間(307-312)徙封濟南王,永嘉五年(311年)六月劉聰破洛陽,沒於亂軍之中。 |
濟南王 | ?-311年 | |||||
國絕 |
晉朝始平國(277年-289年) | ||||||
晉朝楚國(289年-291年) | ||||||
晉朝襄陽國(301年-311年) | ||||||
傳位 | 世 | 稱號及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註 |
第1任 | 始封 | 始平王 | 司馬瑋 | 13年 | 277年-289年 | 晉武帝司馬炎第九子[45]。咸寧三年(277年)八月封始平王,太康十年(289年)十一月徙封楚王。[46]元康元年(291年)六月被殺,永寧元年(301年)追謚。 |
楚隱王 | 3年 | 289年-291年 | ||||
第2任 | 二世 | 襄陽王 | 司馬範 | 11年 | 301年-311年 | 楚隱王司馬瑋之子。永寧元年(301年)九月封襄陽王,永嘉五年(311年)為石勒俘虜後殺害。 |
國絕 |
晉朝濮陽國(277年-289年) | ||||||
晉朝淮南國(289年-311年,?-400年代) | ||||||
傳位 | 世 | 稱號及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註 |
第1任 | 始封 | 濮陽王 | 司馬允 | 13年 | 277年-289年 | 晉武帝司馬炎第十子,咸寧三年(277年)八月封濮陽王。太康十年(289年)十一月徙封淮南王,以廬江郡為淮南國的支郡[47]。永康元年(300年)起兵討伐司馬倫,兵敗被殺。 |
淮南忠壯王 | 12年 | 289年-300年 | ||||
第2任 | 二世 | 淮南王 | 司馬超 | 2年 | 301年-302年 | 齊武閔王司馬冏之子,永寧元年(301年)十二月出繼司馬允,襲封淮南王,太安元年(302年)十二月囚於金墉城。 |
第3任 | 二世 | 淮南王 | 司馬祥 | ? | ?-311年 | 吳敬王司馬晏第二子。本為宜都王,永嘉年間(307-312)出繼司馬允,襲封淮南王,永嘉五年(311年)六月劉聰破洛陽,沒於亂軍之中。 |
國絕 | ||||||
第4任 | 四世 | 淮南王 | 司馬叔璠 | ? | ?-400年代 | 河間景王司馬曇之之子,東晉後期出繼司馬允[48],襲封淮南王[49]。桓玄之亂時北奔,先後出仕南燕、後秦、大夏、北魏。 |
晉朝代國(289年-?) | ||||||
晉朝中都國(304年-306年)[50] | ||||||
傳位 | 世 | 稱號及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註 |
第1任 | 始封 | 代哀王 | 司馬演 | ? | 289年-? | 晉武帝司馬炎第十一子,太康十年(289年)十一月封代王,後來去世。 |
第2任 | 二世 | 中都王 | 司馬廓 | 3年 | 304年-306年 | 成都王司馬穎之子,出繼司馬演,改封中都王。光熙元年(306年)十月與其父司馬穎一起被殺。 |
晉朝新都國(277年-283年) | ||||||
傳位 | 世 | 稱號及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註 |
第1任 | 始封 | 新都懷王 | 司馬該 | 7年 | 277年-283年 | 晉武帝司馬炎第十二子。咸寧三年(277年)八月封新都王,太康四年(283年)十一月去世。無子,國除。 |
晉朝新蔡國(?-308年) | ||||||
傳位 | 世 | 稱號及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註 |
第1任 | 始封 | 新蔡王 | 司馬籥 | ? | ?-308年 | 晉武帝司馬炎第十三子清河康王司馬遐第二子,晉惠帝末年封為新蔡王,[51]永嘉二年(308年)清河王司馬覃被殺後,紹封清河王。 |
晉朝上庸國(?-306年) | ||||||
晉朝豫章國(306年-307年) | ||||||
傳位 | 世 | 稱號及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註 |
第1任 | 始封 | 上庸王 | 司馬詮 [52] | ?-306年 | 清河康王司馬遐第三子,晉惠帝末年封為上庸王[53]。光熙元年(306年)十一月改封豫章王,以臨川、鄱陽二郡為豫章國的支郡[54],永嘉元年(307年)三月立為皇太子。 | |
豫章王 | 2年 | 306年-307年 |
晉朝廣川國(?-307年) | ||||||
晉朝豫章國(307年-311年) | ||||||
傳位 | 世 | 稱號及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註 |
第1任 | 始封 | 廣川王 | 司馬端 | ?-307年 | 清河康王司馬遐第四子,晉惠帝末年封為廣川王,[53]永嘉元年(307年)三月晉懷帝立為豫章王,以臨川、鄱陽二郡為豫章國的支郡[54],五年(311年)六月被苟晞立為皇太子。 | |
豫章王 | 5年 | 307年-311年 |
晉朝汝陰國(?-286年) | ||||||
傳位 | 世 | 稱號及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註 |
第1任 | 始封 | 汝陰哀王 | 司馬謨 | ? | ?-286年 | 晉武帝司馬炎第十四?十五?十六?子。約咸寧三年後封王[55],太康七年(286年)去世。 |
晉朝長沙國(289年-291年) | ||||||
晉朝常山國(291年-301年) | ||||||
晉朝長沙國(301年-311年) | ||||||
傳位 | 世 | 稱號及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註 |
第1任 | 始封 | 長沙王 | 司馬乂 | 3年 | 289年-291年 | 晉武帝司馬炎第十七子[56]。太康十年(289年)十一月封長沙王,以衡陽郡為長沙國的支郡[57]。元康元年(291年)八月降封常山王,永寧元年(301年)復封長沙王,太安二年(303年)幽於金墉城,尋為張方所害。 |
常山王 | 11年 | 291年-301年 | ||||
長沙厲王 | 3年 | 301年-303年 | ||||
第2任 | 二世 | 長沙王 | 司馬碩 | 4年 | 308年-311年 | 司馬乂之子,永嘉二年(308年)十二月復封長沙王,永嘉五年(311年)六月劉聰破洛陽,沒於亂軍之中。 |
晉朝臨淮國(308年-311年) | ||||||
傳位 | 世 | 稱號及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註 |
第1任 | 始封 | 臨淮王 | 司馬尟 | 4年 | 308年-311年 | 長沙厲王司馬乂之子。永嘉二年(308年)十二月封臨淮王,疑在五年(311年)六月沒於洛陽戰亂。 |
國絕 |
晉朝成都國(289年-304年) | ||||||
晉朝華容國 | ||||||
晉朝成都國 | ||||||
傳位 | 世 | 稱號及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註 |
第1任 | 始封 | 成都王 | 司馬穎 | 16年 | 289年-304年 | 晉武帝司馬炎第十九子[58]。太康十年(289年)十一月封成都王,以廣漢、犍為、汶山三郡為成都國的支郡,食邑十萬戶[59]。永安元年(304年)三月立為皇太弟。 |
第2任 | 二世 | 華容王 | 司馬遵 | 5年? | 307年?-311年? | 東萊王司馬蕤之子,永嘉初(307?)出繼司馬穎,改封華容縣王,後復封成都王,割南郡四縣為成都國。後沒於賊。建興年間(313-316)國除[60] |
成都王 |
晉朝廬江國(304年-306年) | ||||||
傳位 | 世 | 稱號及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註 |
第1任 | 始封 | 廬江王 | 司馬普 | 3年 | 304年-306年 | 成都王司馬穎之子,永安元年(304年)封廬江王[61],光熙元年(306年)十月與其父司馬穎一起被殺。 |
國絕 |
晉朝吳國(289年-300年) | ||||||
晉朝賓徒國(300年-301年) | ||||||
晉朝吳國(301年-311年) | ||||||
傳位 | 世 | 稱號及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註 |
第1任 | 始封 | 吳王 | 司馬晏 | 12年 | 289年-300年 | 晉武帝司馬炎第二十三子[62]。太康十年(289年)十一月封吳王,以丹楊、吳興二郡為吳國的支郡。永康元年(300年)八月貶為賓徒縣王[63],永寧元年(301年)六月復封吳王,永嘉五年(311年)六月劉聰破洛陽,沒於亂軍之中。 |
賓徒王 | 2年 | 300年-301年 | ||||
吳孝王[64] | 11年 | 301年-311年 | ||||
國絕 |
晉朝南平國(?-301年) | ||||||
晉朝宜都國(301年-?) | ||||||
傳位 | 世 | 稱號及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註 |
第1任 | 始封 | 南平王 | 司馬祥 | ? | ?-301年 | 吳敬王司馬晏第二子,初封南平王,永寧元年(301年)八月徙封宜都王。永嘉年間(307-312)出繼淮南忠壯王司馬允,襲封淮南王。 |
宜都王 | ? | 301年-? |
晉朝新都國(?-?) | ||||||
晉朝濟陰國(?-311年) | ||||||
傳位 | 世 | 稱號及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註 |
第1任 | 始封 | 新都王 | 司馬衍 | ? | ? | 吳敬王司馬晏第五子,初封新都王,永嘉年間(307-312)徙封濟陰王,永嘉五年(311年)六月劉聰破洛陽,沒於亂軍之中。 |
濟陰王 | ?-311年 |
晉朝勃海國 | ||||||
傳位 | 世 | 稱號及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註 |
- | - | 勃海殤王 | 司馬恢 | - | - | 晉武帝司馬炎第二十四子,太康五年(284年)去世,追封為王。 |
晉朝豫章國(289年-304年) | ||||||
傳位 | 世 | 稱號及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註 |
第1任 | 始封 | 豫章王 | 司馬熾 | 16年 | 289年-304年 | 晉武帝司馬炎第二十五子。太康十年(289年)十一月封豫章王,以臨川、鄱陽二郡為豫章國的支郡[54]。永興元年(304年)十二月立為皇太弟。 |
晉朝廣陵國(289年-290年) | ||||||
傳位 | 世 | 稱號及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註 |
第1任 | 始封 | 廣陵王 | 司馬遹 | 2年 | 289年-290年 | 晉惠帝司馬衷長子。太康十年(289年)十一月封廣陵王,以臨淮郡為廣陵國的支郡,食邑五萬戶[65]。永熙元年(290年)八月立為皇太子。 |
晉朝南陽國 | ||||||
傳位 | 世 | 稱號及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註 |
- | - | 南陽王 | 司馬虨 | - | - | 晉愍懷太子司馬遹長子,早卒,永康元年(300年)四月追封。 |
晉朝臨淮國(300年) | ||||||
晉朝濮陽國(301年) | ||||||
傳位 | 世 | 稱號及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註 |
第1任 | 始封 | 臨淮王 | 司馬臧 | 1年 | 300年 | 晉愍懷太子司馬遹第二子,永康元年(300年)四月封臨淮王,五月立為皇太孫。永寧元年(301年)正月被趙王司馬倫廢為濮陽王,不久被殺。太安元年(302年)[66],追謚曰哀太孫[67]。 |
濮陽王 | 1年 | 301年 |
晉朝襄陽國(300年-301年) | ||||||
傳位 | 世 | 稱號及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註 |
第1任 | 始封 | 襄陽王 | 司馬尚 | 2年 | 300年-301年 | 晉愍懷太子司馬遹第三子。永康元年(300年)五月封襄陽王,明年五月立為皇太孫。 |
晉朝會稽國(327年-417年) | ||||||
傳位 | 世 | 稱號及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註 |
第1任 | 始封 | 會稽王 | 司馬昱 | 39年 | 327年-365年 | 晉元帝司馬睿之子。本為琅邪王,咸和二年(327年)十二月徙封會稽王,興寧三年(365年)七月復封琅邪王。 |
- | 二世 | 會稽思世子 | 司馬道生 | - | - | 晉簡文帝司馬昱長子,早卒,追謚。 |
第2任 | 二世 | 會稽王 | 司馬曜 | 8年 | 365年-372年 | 晉簡文帝司馬昱之子,興寧三年(365年)七月封琅邪王,咸安二年(372年)七月立為皇太子。 |
第3任 | 二世 | 會稽文孝王 | 司馬道子 | 11年 | 392年-402年 | 晉簡文帝司馬昱之子。咸安二年(372年)七月封琅邪王,領會稽國。太元十七年(392年)徙封會稽王,元興元年(402年)二月遷於安成。 |
- | 三世 | 會稽忠世子 | 司馬元顯 | - | - | 司馬道子之子,元興元年(402年)被殺,追謚。 |
第4任 | 五世 | 會稽悼王 | 司馬脩之 | 13年 | 405年-417年 | 臨川王司馬寶之子。義熙元年(405年)八月出繼司馬道子,襲封會稽王,十三年(417年)去世,無子,國除。 |
晉朝吳國(326年-327年) | ||||||
傳位 | 世 | 稱號及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註 |
第1任 | 始封 | 吳王 | 司馬岳 | 2年 | 326年-327年 | 晉明帝司馬紹之子,咸和元年(326年)十月封吳王,二年(327年)十二月襲封琅邪王。 |
晉朝臨川國(374年-420年) | ||||||
傳位 | 世 | 稱號及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註 |
第1任 | 始封 | 臨川獻王 | 司馬郁 | - | - | 晉簡文帝司馬昱之子,早卒,寧康二年(374年)追封謚。 |
第2任 | 三世 | 臨川王 | 司馬寶 | 37年 | 384年-420年 | 武陵威王司馬晞曾孫,太元九年(384年)正月出繼司馬郁,襲封臨川王,元熙二年(420年)宋代晉,國除。 |
魏後-陳留國(265年-479年) | ||||||
傳位 | 世 | 稱號及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註 |
第1任 | 始封 | 陳留王 (魏元帝) |
曹奐 | 38年 | 265年-302年 | 魏燕王曹宇之子。本魏皇帝,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廢為陳留王,太安元年(302年)去世。 |
第2任 | 二世 | 陳留王 | ? | ? | ?-? | 身份不詳。 |
第3任 | 三世 | 陳留王 | 曹勱 | 33年 | 326年-358年 | 曹操玄孫,咸和元年(326年)十月立為陳留王,昇平二年(358年)十月去世。 |
第4任 | 四世 | 陳留王 | 曹恢 | 16年 | 363年-378年 | 曹勱世子,興寧元年(363年)十月立為陳留王,太元三年(378年)五月去世。 |
第5任 | 五世 | 陳留王 | 曹靈誕 | 26年 | 383年-408年 | 曹恢世子,太元八年(383年)十一月立為陳留王,義熙四年(408年)十二月去世。 |
第6任 | 六世 | 陳留王 | 曹虔嗣 | ? | ?-420年 | 曹虔秀之兄,[68]義熙囗年立為陳留王,[69]永初元年(420年)七月去世。 |
第7任 | 六世 | 陳留王 | 曹虔秀 | 42年 | 421年-462年 | 曹虔嗣之弟,[68]大明六年(462年)十一月去世。 |
第8任 | 七世 | 陳留王 | 曹銑 | 11年 | 463年-473年 | 曹虔秀世子,[68]元徽元年(473年)八月去世。 |
第9任 | ? | 陳留王 | 曹粲 | 6年 | 474年-479年 | 身份、出生不詳。 |
建元元年(479年)八月癸巳,省陳留國[70] |
晉朝代國(315年-375年) | ||||||
傳位 | 世 | 稱號及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註 |
第1任 | 始封 | 代王 | 拓跋猗盧 | 2年 | 315年-316年 | 拓跋沙漠汗之子。本代公,建興三年(315年)二月晉爵代王,四年(316年)三月去世。 |
第2任 | 二世 | 代王 | 拓跋普根 | - | - | 拓跋猗㐌長子,即位一月去世。 |
第3任 | 二世 | 代王 | 拓跋鬱律 | 5年 | 317年-321年 | 拓跋弗之子。 |
第4任 | 二世 | 代王 | 拓跋賀傉 | 5年 | 322年-326年 | 拓跋猗㐌次子。 |
第5任 | 二世 | 代王 | 拓跋紇那 | 5年 | 326年-330年 | 拓跋猗㐌之子,在位5年被拓跋翳槐奪位。 |
第6任 | 三世 | 代王 | 拓跋翳槐 | 7年 | 330-336年 | 拓跋鬱律長子,在位7年被殺。 |
第7任 | 二世 | 代王 | 拓跋紇那 | 1年 | 336年 | 拓跋猗㐌之子,復立,在位1年去世。 |
第8任 | 三世 | 代王 | 拓跋什翼犍 | 39年 | 337年-375年 | 拓跋鬱律次子,建國三十九年(375年)十二月,被前秦滅亡。 |
被前秦滅亡 |
晉朝燕國(337年-352年) | ||||||
傳位 | 世 | 稱號及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註 |
第1任 | 始封 | 燕王 | 慕容皝 | 12年 | 337年-348年 | 鮮卑慕容廆之子。咸康三年(337年)十一月自立為燕王,七年(341年)晉朝承認其王位,永和四年(348年)九月去世。 |
第2任 | 二世 | 燕王 | 慕容儁 | 4年 | 349年-352年 | 慕容皝之子,永和八年(352年)四月自立為燕皇帝。 |
自立為帝 |
晉朝楚國(403年) | ||||||
傳位 | 世 | 稱號及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註 |
- | - | 楚宣武王 | 桓溫 | - | - | 元興二年(403年)追封。 |
第1任 | 始封 | 楚王 | 桓玄 | 1年 | 403年 | 桓溫之子,元興二年(403年)立為楚王,以南郡、南平、宜都、天門、零陵、營陽、桂陽、衡陽、義陽、建平十郡為楚國,十二月登基為楚皇帝。 |
受禪稱帝 |
晉朝宋國(419年-420年) | ||||||
傳位 | 世 | 稱號及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註 |
第1任 | 始封 | 宋王 | 劉裕 | 2年 | 419年-420年 | 元熙十二年(416年)封宋公,以彭城、沛郡、蘭陵、下邳、淮陽、山陽、廣陵、高平、魯郡、泰山十郡為宋國。元熙元年(419年)六月進封宋王,增封海陵、東海、北譙、北梁、新蔡、北陳留、陳郡、汝南、潁川、滎陽十郡,二年(420年)受禪稱宋皇帝。 |
受禪稱帝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