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陵六駿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昭陵六駿是指陝西醴泉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壇東西兩側的六塊駿馬青石浮雕石刻。每塊石刻寬約205厘米、高170厘米,厚30厘米、重約2.5噸。「昭陵六駿」造型優美,雕刻線條流暢,刀工精細、圓潤,是珍貴的古代石刻藝術珍品。六駿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後騎過的戰馬,分別名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烏、特勒驃、青騅、颯露紫。為紀念這六匹戰馬,李世民令工藝家閻立德和其弟畫家閻立本,用浮雕描繪六匹戰馬列置於陵前。[1]

颯露紫、拳毛騧流入海外

這組石刻分別表現了唐太宗在開國重大戰役中的所乘戰馬的英姿。六駿中的颯露紫、拳毛騧於1918年被盧芹齋盜賣到美國,後為實業家埃爾德里奇·R·約翰遜購得,並捐獻給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現藏於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其餘四塊曾被打碎裝箱,盜運時被截獲,現陳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館。羅振玉在其著作《石交錄》中記載袁世凱之子袁克文令文物商人將昭陵六駿運往洹上村,文物商因石體重大不便,先將颯露紫、拳毛騧二石剖而運之。袁克文「怒估人之剖石也,斥不受。」
產地來源

李淵早在太原起兵時,就竭盡全力搜集良馬以裝備軍騎,並不得不稱臣於突厥以求「胡馬」。始畢可汗為此派人送馬2000匹到太原供李淵選擇,這才為李淵進軍長安奠定了物質基礎。[2][3]此後,在征服北方群雄的一系列戰役中,唐朝特別注重騎兵攻擊戰術和不斷補充馬匹需求的重要性,依賴大批戰馬流動作戰。據考證,初唐獲取馬匹主要有四條渠道;一是外域貢馬,從618年到630年,東突厥始畢可汗、頡利可汗和西突厥統葉護等多次遣使贈送或貢獻過數百匹突厥名馬,西突厥控制下的西域諸國,如康國、安國、疏勒、龜茲、焉耆等也分別遣使貢獻過西域良馬;二是俘獲戰馬,如621年,唐軍在靈州攻擊突厥,一次繳獲戰馬一千餘匹。625年,突厥入寇幽州被唐軍擊潰,俘獲戰馬五千匹。630年,李靖擊敗突厥,獲取駝馬數十萬計;三是互市買馬[4],此時,唐朝還專門派官員在邊境關口與突厥進行過「印馬」互市;四是隋宮廄馬,隋朝曾多次接受過突厥等外域貢獻的名馬,如584年,突厥一次贈馬千匹。592年,貢馬萬匹。607年,獻馬三千匹。有許多駿馬被充實到馬廄,所以隋宮御馬被唐朝接收後,成為軍事將領的坐騎。[2]
馬種
從六駿石刻上觀察,至少可以斷定什伐赤、拳毛騧、白蹄烏屬蒙古草原馬系,而特勒驃、颯露紫、青騅則屬中亞、西亞馬系。什伐赤頭大個接,耐力極強,並有突厥三花剪法的鬃毛,體質結構是明顯的草原馬型;拳毛騧體型是頭大鼻高,身材不高,蹄大快程,屬於蒙古駿馬種(普氏野馬)系;白蹄烏是頸碩鼻高,四肢不長,筋骨強健,與蒙古草原馬相似;而特勒驃形象健壯,長腿小腹,屬典型的錫爾河流域的中亞馬系;颯露紫外觀高大魁偉,頭小臀肥,腿骨勁挺,屬於古代裏海地區亞利安馬種;青騅馬形上有著明顯的阿拉伯馬的雙脊成份,可能是阿拉伯馬系與中亞馬系的雜交種馬。總之,昭陵六駿中至少有四駿屬於突厥馬系中的優良品種,其馬具、馬飾等也是突厥式的裝備,這也說明了其來源地,與東、西突厥均有關係。[2]
六駿名號
自古以來良馬特別是名馬,都有自己的名號,從周秦漢晉時起西域駿馬「汗血」、「奔霄」、「蒲梢」等非漢語譯名就在中原流行。昭陵六駿的名號也不是中原本土之名,其含義皆與外來語言有關。昭陵六駿的馬名專稱,應該是唐人與突厥以及外域長期交往中所熟悉和使用的。而唐太宗以突厥語或突厥官名來命名自己的心愛坐騎,就是以突厥讚頌英雄、勇士的風俗,來紀念和謳歌唐初自己平定天下的輝煌戰績。除了六駿外,唐太宗還曾在骨利干貢獻的百匹良馬中選出「十驥」,不過骨利干「十驥」的稱號(即騰雲白、皎雪驄、凝露白、玄光驄、決波騟、飛霞驃、發電赤、流金、翔麟紫、奔虹赤)含義非常清楚,都是漢語「騰雲」、「發電」讚美駿馬的形容詞。[2][5]
- 什伐赤:虎牢之戰逐個擊破王世充、竇建德時所乘,臀中五箭。「什伐」對音轉譯為「Shad」,即設,是突厥軍事將領的高級官號,此官位於可汗、葉護之下,率領精銳兵馬有萬人左右。當時突厥汗國中號稱「Shad」的領兵將軍很多,大多是出身阿史那氏可汗的直系親屬。因此,「什伐赤」是用突厥官號命名的一匹坐騎。[2]李世民贊曰:
- 瀍澗未靜,斧鉞申威
- 朱汗騁足,青旌凱歸
- 青騅:平竇建德時所乘,四蹄騰空,身中五箭,其中前體一箭,後體四箭。「青」,並不是古漢語中的藍色或蒼色,而是來源於突厥文Cin或Sin,為「秦」字之音寫。隋唐時期中亞人和中國人都籠統地稱中亞以西的「海西國」為大秦國,「青」、「秦」同音,泛指來自西方「大秦」的駿馬。[2]李世民贊曰:
- 足輕電影,神發天機
- 策茲飛練,定我戎衣
- 特勒驃:白里沁黃,平宋金剛時所乘,無箭傷。特勒膘。「特勒」原為「特勤」,是突厥文「Tegin」的漢文譯名,是當時突厥汗國的高級官號之一,多由突厥王室子弟擔任,但投降突厥的漢人也可封此官號。隋唐時期獲得「特勒」的突厥人很多,是一個常見的官銜唐太宗以突厥「特勒」官號命名自己的坐騎,也是讚揚突厥駿馬的一種習俗。[2]李世民贊曰:
- 應策騰空,承聲半漢
- 天險摧敵,乘危濟難
- 颯露紫:征洛都王世充時所乘,前胸中箭,丘敦行恭與李世民換騎,並為颯露紫拔箭,浮雕里附一武將,仿丘敦行恭拔箭。「颯露」的突厥語讀音還原為「isbara」,漢譯「沙缽略」或「始波羅」,乃是「勇健者」之義,常被突厥人用作領袖的榮譽性稱號,曾作為突厥可汗的高貴稱號多次出現在突厥碑銘中。所以颯露紫的真正含義就是「勇健者」的紫色駿馬。[2]李世民贊曰:
- 紫燕超躍,骨騰神駿
- 氣讋三川,威凌八陣
- 拳毛騧:黃皮黑嘴,身布連環旋毛。平劉黑闥時所乘,身中九箭。這匹駿馬是唐朝代州刺史許洛仁進獻給李世民的坐騎,「拳毛」音源於突厥文Khowar,標準譯名應源於「權於魔」,是西突厥控制下的一個小國地名,位於今新疆塔什庫爾干以西和巴基斯坦最北部之間,故拳毛騧可能是一匹與「權於魔國」種馬雜交的良馬。[2]李世民贊曰:
- 月精按轡,天駟橫行
- 弧矢載戢,氛埃廓清
- 倚天長劍,追風駿足
- 聳轡平隴,回鞍定蜀
注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