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江蘇號通報艦是一艘清政府委託英國人李泰國向英國訂購的通報艦,作為晚清第一支現代海軍「阿思本艦隊」的旗艦。它於1863年完工,李泰國命名為「江蘇」號(英語:Keang-Soo),到達中國後清政府命名為「鎮吳」號。但由於清政府不滿艦隊的指揮、人事被李泰國控制,最終艦隊全部出售。日本薩摩藩於1867年購入後改名為「春日丸」。1870年薩摩藩將它獻給明治政府,改名為「春日」。它是日軍第一艘以「春日」為名的軍艦,以紀念奈良縣的春日山。
歷史 | |
---|---|
阿思本艦隊 | |
艦名 | 江蘇(英語:Keang-Soo) |
建造者 | 英格蘭懷特島考斯偉德船廠[1][2] |
動工日 | 1862年 |
下水日 | 1863年3月5日[3] |
服役日 | 1863年6月[4]:792 |
啟用 | 1863-1864年 |
綽號 | 鎮吳 |
結局 | |
歷史 | |
薩摩藩海軍 | |
艦名 | 春日丸 |
艦名出處 | 日本奈良縣的春日山 |
獲取日 | 1867年11月3日 |
結局 | 獻給明治維新政府 |
歷史 | |
日本帝國海軍 | |
艦名 | 春日 |
獲取日 | 1868年1月 |
退役日 | 1894年 |
結局 | 1902年拆解 |
注釋 | 無線電台呼號 GQBJ[6] |
技術數據 | |
艦型 | 通報艦[7] |
排水量 | 1,269長噸(1,289公噸)[7] |
載重噸位 | 1,015長噸(1,031公噸)[2] |
全長 | 241.5英尺(73.6公尺)[2] |
全寬 | 29英尺3英寸(8.92公尺)[2] |
吃水 | 18英尺1英寸(5.51公尺) |
型深 | 15英尺3英寸(4.65公尺)[2] |
動力輸出 | |
動力來源 | 風帆。4座鍋爐,1座振盪蒸汽機[9] |
速度 | |
耐力 |
|
兵力 | 400人[4]:792 |
船員 | 125人[7] |
武器裝備 | |
注釋 | 可攜媒270噸[4]:792 |
它於1868-1869年參加了戊辰戰爭中的阿波沖海戰、宮古灣海戰和箱館灣海戰,於1875年江華島事件時參與封鎖釜山港,1874年牡丹社事件前到台灣測量水深,1877年西南戰爭時運送部隊,1894年除籍。曾任本艦艦長的著名軍人包括伊東祐亨以及井上良馨,東鄉平八郎曾在本艦擔任士官。
本艦由位於英格蘭懷特島考斯的偉德船廠於1863年建成,木造船殼全長241.5英尺(73.6公尺),全寬29英尺3英寸(8.92公尺),排水量1,269長噸(1,289公噸),載重噸位1,015長噸(1,031公噸),吃水18英尺1英寸(5.51公尺),型深15英尺3英寸(4.65公尺),乘員125人。這艘三桅飛剪式帆船的蒸汽機由位於南安普敦的Messrs. Day公司製造,額定馬力為300匹馬力,使用明輪,有兩個煙囪,在斯托克斯灣試航時最高速度達每小時17節。[3][2][10]
本艦出廠時裝有六門砲,前後各一門旋轉式68磅彈炮,側舷裝備四門18磅彈炮。[2][4]:792本艦賣給日本後有七門砲,七門砲的種類有不同紀錄。海軍有終會說是一門30磅彈炮,兩門克虜伯8公分長管砲,兩門6磅彈阿姆斯壯線膛後裝砲,兩門1英寸諾典砲(諾典飛爾德一英寸砲?)。[7]馬幼垣說是一門7英寸前裝炮,四門4.5英寸後裝砲,二門30磅彈前裝炮。[11]《倫敦新聞畫報》說箱館灣海戰時配有兩門100磅彈砲以及五門其他大砲。[12]
清政府為了鎮壓太平天國,決定購買汽船,於同治元年(1862年)委託在英國的大清皇家海關總稅務司李泰國購買中號兵輪三艘,小號四艘,躉船一艘,總計八十萬兩白銀,由各地海關收入支付。同治二年(1863年)九月十八日由英國海軍上校舍納德·阿思本率領洋兵六百人將之駛到天津,史稱「阿思本艦隊」(Lay-Osborn flotilla[13])或「英中海軍聯合艦隊」(Anglo-Chinese Fleet[14]),本艦是旗艦,屬於中號兵輪。[8]
據代理總稅務司赫德的預算,一艘中號兵輪每年薪餉支出7,500英鎊(約22,500兩銀),包括從英國招募的10名軍官共3,200英鎊,水手30人,年薪60英鎊;中國水手100人,年薪25英鎊。[15]清政府對於外國水手30人,中國水手100人並無異議,但是軍官的人事安排關係由誰控制艦隊,始終沒有與英方達成協議。[16][17]由於購艦資金來自海關,李泰國的立場是該艦隊受海關(主要人員都是英人)指揮,用來保護外國貿易,打擊太平軍支持的海盜。如本艦在建造時英國當地報紙就稱其為「海關巡邏艦」(revenue cutter)。[18][19]清政府則堅持事關主權,不能由外人主導。交涉因此破裂,最後將艦隊全數出售,人員遣散。[8]
據阿思本1864年對英國首相羅素的報告,「江蘇」艦(不含武器裝備)價值45,500英鎊,英國政府提供的艦上武器裝備價值約3,478英鎊。[4]:788阿思本艦隊的「江蘇」艦與「廈門」艦以11,250英鎊出售,3艦以30,100英鎊出售給埃及,廣東艦與供應船Thule以8,124英鎊出售給印度,加上英國國會撥款,清廷從出售阿思本艦隊的六艘船總共收回152,500英鎊。[8][4]:821-823[5]
日本的薩摩藩準備推翻德川幕府,由武士松方正義負責軍事。當時薩摩藩海軍只有幾艘船,最大的一艘還在乾塢,因此松方正義決定買船。當時長崎最便宜的船要兩萬日兩,松方卻看上最貴的該艦,要價16萬日兩(照當時的匯率約為250,000美元)。松方說服一位薩摩藩富商出一半的錢,另一半的錢貸款,於1867年11月3日成交,改名為「春日丸」。艦名「春日」來自奈良縣的春日山,山下有著名的春日大社(舊稱春日神社)。當時德川幕府海軍中的船速度最高的不過12節(22公里每小時),而該艦17節(31公里每小時)的速度更快,從長崎到鹿兒島200餘英里的航程它只花了12小時,而過去至少要花三天。松方正義打算將它變成一艘軍艦。然而此價格是松方獲得授權的預算的四倍,島津氏族家老因爲高成本而感到震驚,因此推翻了松方的想法,將它用作貨船運米,松方因此辭去艦長職位。但是幾個月之後戊辰戰爭爆發,在松方的助手赤塚源六的指揮下,它變成了一艘戰艦。[20][7]
「春日丸」於1868年1月進入神戶港,被德川海軍的三艘船封鎖:開陽丸、蟠龍丸和翔鶴丸。未來的日本聯合艦隊司令東鄉平八郎於1月3日上船擔任三等砲術士官[11]。1月3日晚,春日丸與另外兩艘船(翔凰丸和平運丸)逃出神戶港。開陽丸發現了它,追擊到阿波海峽。兩艘船在1,200-2,500公尺的距離內交火,但沒有造成什麼損害。翔凰丸因為觸礁而自沉。[21][22]這是日本海軍史上第一次現代艦隊之間交戰。(日本海軍史上第一次現代艦艇交戰是1863年7月16日的下關海戰,美國的懷俄明號在下關港單獨面對長州藩的艦隊,擊沈庚申丸。[23][24][25])
前幕府軍的殘部在北海道建立了蝦夷共和國,並得到儒勒·布呂奈等法國軍事顧問支持。春日丸於1869年3月參加了箱館戰爭,鎮壓前幕府軍。
1869年3月25日,遠征隊停泊在宮古灣北部,幕府的戰艦「回天丸」意圖奇襲奪取當時最先進的甲鐵艦,因此懸掛美國國旗,直到和甲鐵艦接舷登船前才升蝦夷共和國旗,被春日丸發現,鳴砲示警,幕府軍的攻擊被甲鐵艦的格林機槍擊退。甲鐵艦與春日丸發動追擊,「回天丸」逃脫,但是速度較慢的「第二回天」(又名「高雄丸」)在逃走過程中擱淺自沉。在春日丸任砲術士官的東鄉平八郎日後回憶此次奇襲,說「出其不意是起死回生的秘訣」,此後在指揮中運用了此原則。[26]
1870年4月,薩摩藩將它獻給明治維新政府,加入新成立的日本帝國海軍,更名為「春日」。1872年9月,在艦長伊藤雋吉的指揮下,日本外務少丞花房義質率春日等艦到達朝鮮釜山,要求接收草梁倭館,改為日本公使館,遭朝鮮拒絕。[27]這次任務失敗後,它於1875年江華島事件時參與封鎖釜山港。[28]
在艦長井上良馨的指揮下,它也參加了1874年的征台之役。它於1873年11月11日離開日本前往台灣測量水深,中途在上海(後來的首任臺灣總督樺山資紀在上海登船隨行前往台灣)、香港、廣州、澳門停靠,1874年2月25日離開澳門前往澎湖,3月9日抵達台灣打狗(高雄舊名),3月14日離開。[29]
它於1894年2月2日除役,然後被分配到在對馬島的竹敷要港部的水雷團。它於1902年(或說1903年)被賣掉拆解。[7][11]
曾任本艦艦長的著名軍人包括:在甲午戰爭時擔任聯合艦隊司令長官,殲滅清朝北洋水師的伊東祐亨,以及官至元帥海軍大將的井上良馨。[31]下表根據《日本海軍史》第9、第10巻的「將官履歴」以及《官報》進行整理。[32]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