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崑崙山脈(維吾爾語:قۇرۇم تېغى,拉丁維文:Qurum Teghi;藏語:ཁུ་ནུ་རི་རྒྱུད,威利轉寫:khu nu ri rgyud,藏語拼音:Kunu Ri'gyü)西起帕米爾高原東部,東到柴達木河上游谷地,於東經97°至99°處與巴顏喀拉山脈和阿尼瑪卿山(積石山)相接,北鄰塔里木盆地與柴達木盆地,是橫貫中國西部地區的高大山脈,為羌塘高原的一部分,在中國文化中被尊稱為「萬山之祖」。
崑崙山脈東西長約2,500公里,寬南北130至200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西窄東寬,總面積達60多萬平方公里[1]。一般認為最高峰是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西藏自治區交界處的崑崙女神峰(7167米)最高。如將東帕米爾高原視為喀喇崑崙山的一部分,則公格爾峰(7649米)最高。崑崙火山群是周邊山區、高原上罕見的火山山區,有超過70座火山坐落於此,其中木吉火山海拔高達5808公尺(35.5°N 80.2°E),但因其位於高原上,因此實際上火山錐實體僅高於周邊高原約300公尺(僅海拔的5%),但若僅考量絕對高度(海拔)而不考量相對高度而言,該山為亞洲、中國第一高、東半球第二高的火山(僅次於吉力馬扎羅山),也是七大洲最高火山之一,與伊朗的德馬峰並論,最後一次爆發時間為1951年5月27日[2]。
山脈名稱來源於中國神話中的神山——崑崙山,隨著中國地理學的發展,至清代,兩者視同一體。19世紀時,俄國探險家普熱瓦利斯基在地圖上開始使用崑崙山脈這一名稱。
崑崙山脈西高東低,按地勢分西、中、東3段。
克里雅山口位於崑崙山的西段與中段的山勢走向轉折點,西崑侖山自帕米爾高原自西北向東南迤邐而來,在克里雅山口轉折為自西向東走勢的中崑崙山。克里雅山口西側的高峰崑崙女神峰(Kunlun Goddess Mt.),海拔7167米,谷歌地球上的坐標是北緯35度18分51.03秒,東經80度55分00.55秒,是和田地區玉龍喀什河的源頭。如果把更高的公格爾山與慕士塔格山算作帕米爾高山群,而把崑崙女神峰視作崑崙山的最高峰。
崑崙山克里雅山口西北方向一片遼闊的阿什庫勒盆地(即烏魯克高原盆地)無人區,平均海拔4700餘米,面積約740平方公里。盆地內的阿什庫勒火山群的14座火山,熔岩面積達180平方公里,其中一號火山是中國大陸最年輕的火山,海拔4921米,相對高度150米,坐標為北緯35度41分50.09秒,東經81度34分38.45。1951年5月27日上午9時50分曾經火山爆炸式噴發,無熔岩溢出。
中崑崙山、東崑崙山和阿爾金山的分界,是喀拉米蘭山口[3]與車爾臣河谷。阿爾金山以元古代地層為主,而崑崙山以晚古生代為主。從地質圖上看阿爾金山顏色要比東崑崙山顏色暗很多,二者的界限是阿爾金斷裂帶。
崑崙山脈與塔里木盆地和柴達木盆地間均以深大斷裂相隔。屬南亞陸間區與中軸大陸區交界的北緣。崑崙山地區以前震旦系為基底;經過古生代海域下沉及華力西運動褶皺上升,構成崑崙中軸和山脈中脊;經過中生代燕山運動構成主脊兩側4000米以上的山體。
崑崙山脈的新構造運動極其強烈,晚第三紀以來上升大約4000~5000米;葉爾羌拗陷中的礫石層厚度2500餘米,河谷高階地上則分布有第四紀火山凝灰岩和火山角礫岩。克里雅河與安迪爾河的上游均保存有中更新世玄武岩流與火山口,1951年在于田縣境崑崙山中的卡爾達西火山群的一號火山曾爆發,並伴有火山泥石流。東部崑崙山第四紀以來上升了2800餘米,其相關沉積物在柴達木盆地中的埋藏深度達2800米。崑崙山的新構造運動具間歇性,葉爾羌河、喀拉喀什河、尼雅河均形成4~5級階地;各河出山口形成4~5級疊置的洪積扇。
崑崙山北坡屬暖溫帶塔里木荒漠和柴達木荒漠,降水量小;隨著海拔的增高,暖溫帶荒漠過渡為高山荒漠,降水量隨之增加。雪線在海拔5600米至5900米,雪線以上為終年不化的冰川,冰川面積達到3000平方公里以上,是中國的大冰川區之一,冰川溶水是幾條大河的源頭。
昆侖山幾乎完全不受印度洋和太平洋季風的影響。相反,其卻處於大陸氣團的持續影響之下,引起年氣溫和日氣溫的巨大波動。山系中段最乾燥,而西部和東部的氣候稍微緩和。年降水量在山麓不足50毫米,在高海拔區約為102~127毫米,在帕米爾高原附近,年降水量增加到457毫米。在山北麓與塔里木盆地交界處,7月平均氣溫是25~28℃,在1月不低於-9℃;然而在山南麓的西藏阿里,7月平均溫度低於10℃,在冬季則常降至-35℃或更低。
崑崙山區有100多種高等植物,但一般都是低矮的灌木類。野生動物都是高原特有的如藏羚羊、野氂牛、野驢等。許多地區有岩石沙漠構成。偶見的死水塘為諸如藏羚羊和藏岩羚羊以及大群野驢和成群的野犛牛等數種野生有蹄動物提供水草。在較為潮潤的西部山脈,大角野羊在高處的草原吃草。青綿羊、拉達克東方盤羊及高地山羊零星分布於整個西部山區上部的岩石上。水道附近的柳叢常有棕熊,藏狼為當地特有,但雪豹極為罕見。許多候水鳥在季節遷徙中常出沒此處的湖泊。
崑崙山是中國神話中最重要的神山。最早《禹貢》即記有崑崙,《山海經·海內西經》描述說:「海內崑崙之虛,在西北、帝下之都。崑崙之虛,方八百里,高萬仞。上有木禾,長五尋,大五圍。面有九井,以玉為檻。面有九門,門有開明善守之,百神之所在。」《淮南子》認為:「崑崙之丘,或上倍之,是謂涼風之山,登之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謂懸圃,登之乃靈,能使風雨;或上倍之,乃維上天,登之乃神,是謂太帝之居。」干寶《搜神記》卷十三云:「崑崙之墟,……其外絕以弱水之深,又環以炎火之山。山上有鳥獸草木,皆生育滋長於炎火之中,故有火浣布。」王嘉《拾遺記》卷十云:「崑崙山有昆陵之地,其高出日月之上。山有九層,每層相去萬里。有雲氣,從下望之,如城闕之象。」
《史記.大宛傳》中記載:「漢使窮河源,河源出于寘,其山多玉石,采來,天子案古圖書,名河所出山曰崑崙雲」。蔡元定《發微論》:「凡山皆祖崑崙,分枝分脈,愈繁愈細,此萬殊而一本也。」陶公《提脈賦》亦云:「大致察脈起自崑崙」。崔鴻在《十六國春秋》中,稱崑崙山為「海上之諸山之祖」、「天下名山僧占多」。《古今圖書集成》載:「西王母所居宮闕,在龜山春山西那之都,崑崙之圃,閬風之苑。有城千里,玉樓十二,瓊華之闕,光碧之堂,九層元室,紫翠丹房;左帶瑤池,右環翠水。其山之下,弱水九重,洪濤萬丈,非飆車羽輪,不可到也。」
《史記》記載「禹興於西羌」。《山海經》詳盡描述了神話中的崑崙山與西王母,華夏族從西北之高原,遷向中原,再到沿海。[6]《穆天子傳》記載:穆天子見西王母於崑崙丘;[7]穆天子至群玉之山,天下高山盡收眼裡(通說為帕米爾高原)。崑崙崇拜自古以來都是中國至高崇拜,漢人的玉石崇拜也是因為崑崙產玉,玉石在漢文化中成為高貴血統的標示。
有一種說法認為由於崑崙山脈高聳挺拔,為古代中國和西部之間的天然屏障,所以被古代中國人當作世界邊緣,加上其終年積雪令中國古代以白色象徵西方[8]。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