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昂嘎桑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angasanensis)是原產於蘇門答臘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生長於海拔2200米至2800米的地區。[6]因昂嘎桑豬籠草的形態特徵類似於邁克豬籠草(N. mikei)和東巴豬籠草(N. tobaica),所以該類群的分類爭議較大。但也認為其可能是滴液豬籠草(N. densiflora)和東巴豬籠草的自然雜交種。[7]
其種加詞「Angasan」來源於模式標本的採集地昂嘎桑山(Mount Puncak Angasan)。尚未發現昂嘎桑豬籠草的變型或變種。
昂嘎桑豬籠草為藤本植物,可攀爬至9米的高處。莖呈圓柱形,直徑為2至4公釐。有分散短側芽發於地下根莖。節間距長2至6公分。莖為深紅色至黑色。[1]
昂嘎桑豬籠草蓮座狀植株的葉片革質,無柄,線形。長5至7公分,寬1至1.3公分。葉尖為急尖,基部包住莖部周長的三分之二。羽狀脈發於中脈,斜向延伸,呈不規則的網狀。中脈兩側各有2至3條縱脈,出現於葉片外三分之一,大部分發於中脈基部,匯集於末端。昂嘎桑豬籠草側芽的葉片類似於蓮座狀植株的葉片,但更大型。其長10至20公分,寬1.2至2.5公分。中脈兩側各有3至4條縱脈。昂嘎桑豬籠草攀援莖的葉片也類似於蓮座狀植株的葉片和側芽的葉片。其垂直於莖部,呈披針形,葉片末端為鈍尖或漸尖。長10至12公分,寬2至2.5公分。[1]
葉片為綠色,在陽光下具光澤。中脈為淺綠色。籠蔓為綠色,靠近捕蟲籠的末端其顏色接近捕蟲籠。[1]
昂嘎桑豬籠草蓮座狀植株的捕蟲籠面向植株中央,高6至8公分,寬1.8至2公分。其捕蟲籠的下部為卵形,中部為葫蘆形,上部為管形至略漏斗形。捕蟲籠腹面具一對籠翼,寬1至1.5公釐,具絲狀的翼須,長3至6公釐,每公分8至12條。籠口為卵形,傾斜。幾乎無唇頸。唇前部寬1至1.5公釐,靠近籠蓋處寬3至4公釐。唇肋間距0.4至0.5公釐,唇齒長1.5至2公釐。捕蟲籠內表面的下半部具有微小的覆蓋型消化腺。消化腺分布均勻,圓形,直徑0.2至0.3公釐,每平方公分約300個。籠蓋為卵形,略拱起,基部為心形。籠蓋的下表面零散的分布著一些微小的蜜腺。籠蔓的長度約為葉片的三分之二,無籠蔓圈。籠蓋基部的後方具有分叉的籠蔓尾,長0.3至0.4公釐。[1]
側芽的捕蟲籠類似於蓮座狀植株的捕蟲籠,但更大型。其捕蟲籠背向植株中心,高12至15公分,寬3至4公分。籠蓋長3至3.5公分,寬2.5至2.8公分。籠蓋下表面的中線和邊緣散布少量蜜腺,直徑約0.2公釐。籠翼縮小為一對隆起。籠蔓尾偶爾分叉,長6至7公釐。[1]
攀援莖的捕蟲籠的結構也類似於蓮座狀植株的捕蟲籠,但其下三分之一通常更接近於球形。高8至9公分,寬1.8至2.5公分。籠蓋長1.8至2.2公分,寬1.5至2公分。籠蓋下表面的蜜腺集中於中線,其餘散布於整個下表面,直徑約0.1公釐。籠翼縮小為一對隆起。籠蔓具有一個或兩個籠蔓圈。籠蔓尾不分叉或分叉,長3至4公釐。[1]
捕蟲籠的外表面為紅色至黑色,偶爾為綠底紅斑,其內表面為綠色或紅色。唇為綠色,偶爾為紅色或黑色。[1]
昂嘎桑豬籠草的花序為總狀花序。總花梗為圓柱形,長4至9公分,寬1.2至2公釐。花序軸長1.5至3.5公分,共9至17朵花。花梗輪生,帶1朵花,基部寬0.5至1公釐,花序頂部的花梗長3公釐,基部的花梗長9公釐。偶爾最底部的花梗基部具有長1至1.5公釐的苞片。花被片為披針形或杯狀,長4至5公釐,寬約1.5公釐。內表面具橢圓形蜜腺,直徑0.1至0.2公釐。心皮長5至7公釐,寬2至3公釐,靠近花序末端的心皮較短。果莢長2至2.7公分,寬3至4公釐。花序為深綠色或灰色。[1]
昂嘎桑豬籠草植株發育成熟的組織,其毛被非常稀疏。莖、葉片和花序無毛被。籠蔓披被絲狀的毛被,長0.2至0.5公釐。捕蟲籠和籠蓋覆蓋著稀疏的絲狀毛被,長0.3至0.5公釐。總花梗和花梗披被密集的絲狀短毛被,長約0.3公釐。花被片的外表面具少量毛被,邊緣具密集的絲狀的捲毛被,長0.05至0.1公釐。毛被為白色,花被片邊緣的毛被為棕色。[1]
1999年,布魯斯·薩蒙(Bruce Salmon)和里基·毛德(Ricky Maulder)對昂嘎桑豬籠草、邁克豬籠草和東巴豬籠草形態特徵上的對比。[1]
昂嘎桑豬籠草、邁克豬籠草和東巴豬籠草之間的形態特徵區別(Salmon & Maulder, 1999) | |||
形態特徵 | 昂嘎桑豬籠草 | 邁克豬籠草 | 東巴豬籠草 |
---|---|---|---|
習性 | 有發自地下根莖的側枝 | 無根莖 | 無根莖 |
籠蔓尾 | 分叉狀 | 叢狀 | 絲狀 |
唇齒 | 長1.5至2公釐 | 長0.2至0.4公釐 | 短於0.2公釐 |
莖 | 圓柱形 | 圓柱形 | 圓柱形至鈍三稜柱形 |
苞片 | 僅偶爾出現於最底部的花梗基部附近 | 出現於所有花梗的中部 | 量少,出現於花梗基部或略基部處 |
捕蟲籠腺體 | 300 / cm² | 150-180 / cm² | 200-250 / cm² |
花梗花數 | 1朵 | 1朵 | 2朵 |
雌性花序 | 55至125公釐;9至17朵花 | 40至80公釐;4至10朵花 | 195至400公釐;30至50朵花 |
2001年,查爾斯·克拉克對來自蘇門答臘島和西馬來西亞的豬籠草進行了分支系統學分析,共利用了70個形態特徵。以下為豬籠草進化樹的「第6分支」。昂嘎桑豬籠草與邁克豬籠草的相關性達79%。[8]
| ||||||||||||||||||||||||||||
已發現了關於昂嘎桑豬籠草的自然雜交種: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