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齒鯊(英語:Helicoprion)是一種已滅絕形似鯊魚[3]的全頭亞綱魚類,首次出現2.9億年前二疊紀早期[4]約290百萬年前,在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倖存,最終2.5億年前的三疊紀早期滅絕。化石發現於北美洲、東歐、亞洲與澳洲[5]。旋齒鯊現存關係親緣最相近的物種為銀鮫[6]。
旋齒鯊屬 化石時期:二疊紀早期
| |
---|---|
H. bessonovi 的螺旋齒 | |
H. davisii 復原圖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 軟骨魚綱 Chondrichthyes |
目: | †尤金齒目 Eugeneodontida |
科: | †旋齒鯊科 Helicoprionidae |
屬: | †旋齒鯊屬 Helicoprion Karpinsky, 1899[1][2] |
模式種 | |
Helicoprion bessonovi | |
種 | |
|
名稱
Helico源自希臘語「螺旋狀」,Prion則源自「鋸」,組合起來意即「螺旋鋸」。因其下頜上長著排列成螺旋狀的牙齒而得名。
發現
旋齒鯊在1899年由俄羅斯古生物學家亞歷山大·卡爾賓斯基在烏拉爾山脈首次發現。
描述
在 2011 年,在美國愛達荷州磷酸鹽地層發現了長 45 cm(18英寸) 的旋齒鯊螺旋齒化石。和其他旋齒鯊的樣本比較後評估,旋齒鯊體長可達 10米(33英尺)。在 1980 年(但直到 2013 年才公開)在同一地點其實發現了更大的螺旋齒化石(編號 IMNH 49382)。雖然不完整但是長度可以超過 60 cm(24英寸),由此估計該旋齒鯊個體的全長可能超過 12米(39英尺),為目前所知最大的尤金齒目物種[7]。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