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李崗文化(公元前7000年–前5000年)是中國黃河中游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在仰韶文化之前[1],由於最早在河南新鄭的裴李崗村發掘並認定而得名。裴李崗遺址由當地村民李改明發現[2]。該文化的分布範圍,以新鄭為中心,東至河南東部,西至河南西部,南至大別山,北至太行山。重要遺址還包括臨汝中山寨遺址、長葛石固遺址、新密莪溝北崗遺址等。
裴李崗遺址 |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 |
地址 | 河南省新鄭市新村鎮裴李崗村 |
分類 | 古遺址 |
時代 | 新石器時代 |
編號 | 5-64 |
認定時間 | 2001年 |
綜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放射性實驗室碳14測定,裴李崗文化的年代在距今約9000年前至7000年前之間,可能跨越約2000年左右[3]。
斷代
裴李崗文化可以分為三期:[4]
發掘
從考古挖掘的出土文明來看,當地人已經懂得畜牧和耕種,會在田裡種植小米,又會在家裡養豬。而當地文明亦是現時中國已知的最早期陶器文明。
陶器以泥質紅陶數量最多,夾砂紅陶和泥質灰陶也有發現。陶器均為手制,大多為泥條盤築。有紋飾的器物較少。石器以磨製為主,有石鏟、石斧、石鐮、石磨盤等。
房屋均為半地穴式建築,以圓形為主,亦有較少的方形房屋,有階梯式門道。
參看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