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國古代又稱新文[註 1],近代有時泛指報紙,在日語韓語漢字中則只有報紙一義[註 2]。通常指新聞機構發布的最近發生事件的消息報道。

一位正在閱讀報紙的老人。報紙是主要新聞傳播媒體之一

歷史

口頭新聞

文字新聞

唐代已有「新聞」一詞,孫處玄言:「恨天下無書以廣新聞。」[註 3]唐末詩人李咸用有《冬夕喜友生至》、《春日喜逢鄉人劉松》詩,都曾提到「新聞」一詞。姚福申《中國古代官報名實考》稱「唐代在宣宗以後是有朝報的,至於以前是否有,尚需史料進一步證實。」

南宋趙升的《朝野類要》一書記載:「邊報,系沿邊州郡,列日具幹事人探報平安事宜,實封申尚書省樞密院;朝報,日出事宜也,每日門下後省編定,請給事判報,方行下都進奏院,報行天下,其有所謂內探省探衙探之類,皆衷私小報,率有漏洩之禁,故隱而號之曰新聞。」

在中文裡,現代意義上的「新聞」一詞,最早見於1828年創刊於馬六甲的月刊《天下新聞[1]

定義

據程棟新著《第二代新聞學》,新聞的定義分兩層:

  • 本體論含義:新聞是先在於主體的客觀事物變動的重要信息;
  • 認識論含義:新聞是主體感知到的、或傳播並為受眾所接收到的客觀事物變動的重要信息 。

認識論新聞包括:

  • 感知新聞:進入主體的客觀事物變動的重要信息 。
  • 媒介新聞:用符號進入媒介系統傳播並為受眾所接收到的客觀事物變動的重要信息

比如通過報紙電視廣播節目或網路的形式對最新事件進行的報導。涵蓋範圍包括地方、全國以至全世界。新聞報導有自己特定的寫作格式,記者要以第三者的身份作客觀和中立的報導。

要素

新聞要素指的是構成新聞的必需材料,一般來說有六個:

  • 人物(Who)
  • 時間(When)
  • 地點(Where)
  • 事件(What)
  • 事件發生的原因(Why)
  • 事件發生的過程(How)

故有時也稱「5W+1H」理論[2]

明確了新聞要素,對於新聞工作有很大的幫助。首先是有助於記者在采寫新聞時迅速地弄清每一個事實的要點,有助於新聞采寫和防止新聞失實;其次是有助於記者迅速抓住新聞的重點,便於在導語寫作中突出新聞重點;最後是有助於明了新聞體裁的要義,比如消息側重「what」,通訊側重「how」,而深度報道側重「why」[3]

中國最早提出「新聞六要素」說的論著是1918年徐寶璜所著的《新聞學大意》(後在1919年正式出版,並更名為《新聞學》)。書中是這樣闡述的:「新聞六要素,以新聞精采及數問題之簡單答案組成之……至簡單答覆之問題,不出如下列之六種,即何事?何地?何時?何人?為何及如何?……此六問題,非須全答。其如有無關重要者則可不必答覆。至其後,並無一定之次序,因六問題比較之重要,至不一定也,有時新聞之精彩,即為此六問題中答案之一」[4]

英文名稱

新聞的英文為news,也可譯為新消息、新訊。其來歷有兩種看法:一是取new(新的)複數,表達新東西、新訊息之意[5],二是取北(North)、東(East)、西(West)、南(South)的首字母,意為四方所起之事即是新聞[註 4][查證請求]

相關影視作品

電影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參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