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贖罪是一個人採取行動糾正先前的錯誤行為的概念,除可以透過直接行動來消除該行為的後果,也可以透過同等的行動為他人做善事,又或者透過其他一些情感去表達悔恨。[1]贖罪與「寬恕」、「和解」、「悲傷」、「悔恨」、「悔改」、「賠償」和「罪惡感」等概念關係密切。[2]在宗教上,贖罪也被視為救贖之路上的必經階段。[3]例如,佛教和印度教則認為要藉著自己才能得到救贖,而猶太教和基督教當中的救贖來自他們的神,即上帝,這也是他們特有的解決之道。猶太教是寄望彌賽亞降臨,以給他們帶來救贖;而基督宗教則認為耶穌基督就是彌賽亞,救贖已經降臨了。
此條目論述以部分區域為主,未必有普世通用的觀點。 |
猶太教徒會透過對上帝作各種各樣的獻祭來為自己及家人贖罪。
基督宗教認為救贖就是從罪的束縛中解脫,從而與上帝一起獲得永生。基督徒宣稱,他們信仰的核心,即是救恩,即由上帝賜予的救贖。
基督徒認為,人類由於身心軟弱而經不起惡者的試探引誘,終有犯罪墮落的一天;所以,上帝為人類安排了救贖的計畫。上帝賜予的救贖,即救恩,在消極的方面是要救人脫離死亡、罪、律法和魔鬼的權勢,而在積極方面則要救人上天國,賜給人永生和永遠的榮耀,並使人能夠活在豐盛的生命之中。由此基督徒認為上帝的救贖包括亦卽今生與來生的救贖,也就是在現實當中拯救信徒,以及將來把信徒帶入永生。
基督徒認為信仰耶穌才能得到救贖,因為人靠自己不能解救自己,卻只要回到上帝的面前,靠著耶穌的受難來贖罪。
東正教與其他基督信仰一樣,相信透過基督,人們的罪已被赦免,死亡已被踐踏,神聖的生命已賜給我們,使教徒們成為神的兒子,與基督同為後嗣。不過,與一些基督宗教分支不同,東正教相信這贖罪只是整個救贖過程的其中一環,要完成救贖,還須人的「完全聖化」(Theosis)和宇宙秩序的變化。[4]
天主在做人的過程中引入良心。良心能分辨善惡。但良心並不準確,可以因人的經歷又或者人的背景而有所不同。於是天主引入十誡教導我們什麼是對,什麼是錯。耶穌的來臨及教導加強了十誡的深度。但單是知道什麼是對和什麼是錯是沒用的。因為單依靠人的力量是無法戰勝魔鬼的,也是說很多時的知錯而行。所以必須要有耶穌在你的心靈,伴你一起走才能戰勝魔鬼。所以天主教的救恩有兩點:(1)明白真理。(2)天主與你同在。
基督新教 [註 1] 強調耶穌基督的「代贖」─上帝代替人類受罰,犧牲自己來換取人類的罪行被赦免。[11]
新教徒普遍認為,上帝創世之先,世界是完美和聖潔的。然而,當亞當及夏娃不服從上帝的命令,屈服於撒旦引誘之後,他們便失去了原有聖潔的形象。新教徒認為上帝的審判臨到他們:「你們必定死」[12]。由於亞當及夏娃的原罪,從由那時起,所有的人都在罪孽受孕、出生[13] ,心裡只有惡念[14] ,「從肉身生的,就是肉身」[15] 。由於所有人均死在罪中與上帝隔絕[16] ,他們不能藉自己的努力及行為與上帝和好[17]。信徒相信耶穌基督是父上帝差來,為要把人類從罪惡與懲罰中買贖回來。新教根據聖經認為上帝的兒子耶穌承擔「我們眾人的罪孽」[18] ,在十字架上把自己獻上作贖罪的祭,成為眾人的贖價[19] ,因人類的罪的緣故而死,替代罪人死亡 [20] 。新教徒堅信耶穌復活,完全肯定了上帝已接納基督為代罪羔羊的確據[21][11]。其中,路德宗信徒相信上帝已把所有罪人稱為義(即「普世稱義」),宣告所有罪人因著基督的緣故稱義,「因(耶穌)一次的義行,眾人也就被稱義得生命了」[22] 。信徒認同這是聖經的核心信息,也正是教會存在的意義。新教強調「因信稱義」─人類藉著上帝所賜的「信心」領受這份禮物,而非藉「好行為」[23] 。信仰中所指稱義的「信」就是信賴基督及祂救贖的偉大工作,這「信心」緊守上帝在基督裏預備的救贖[24][25] 。新教各宗派普遍認為,雖然基督為所有人死,拒絕以信心接受上帝赦罪的人將失去基督為他們贏取的贖罪[26] ,「不信的,必被定罪」[27][28]。
宗教改革時期教義文獻《施馬加登信條》清楚指出「代贖」與「因信稱義」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
這是第一條,亦是最重要的條款:耶穌基督是我們的上帝和主,他受死,是為我們的過犯;他復活,是為叫我們稱義(羅馬書4:25)。唯獨祂是上帝除去世人罪孽的羔羊(約翰福音1:29),上帝使我們眾人的罪孽都歸在祂身上(以賽亞書53:6)。世人都犯了罪,卻蒙上帝的恩典,因基督的買贖,憑著耶穌的血,就白白地稱義(羅馬書5:23-25)。由於人必須相信這事,而不能以任何行為、律法或功勞獲得它,所以唯獨此信稱人為義,這是明確的真理……即使天、地及今世的事物都要毀滅,在此條款上都不會有甚麼退讓、妥協,更不會認同任何與此相違背的教導[29]
伊斯蘭教亦有「救贖」。但不通過這個詞來體現。穆斯林的基本信仰即包括:信真主與信末日。至高主通過古蘭經告訴並許諾信士堅守主道,在末日可以獲得拯救,亦即有權享受「下臨諸河的樂園」
在小乘佛教觀念中,苦難對於陷入輪迴的眾生來說是永無止境的。只有跳出輪迴才能夠獲得解脫,稱為偏空涅槃。小乘佛教徒認為,偏空涅槃使生命達到「不生不死」的狀態,不再進入生死輪迴,從而不再受苦,獲得心靈的永遠安寧。通過戒定慧的自我修煉過程,完成個體生命意志與整體生命意志的自然整合與回歸。 因小乘只斷我執證人空,未斷法執未證法空,還沒有實證二空真如,所以未得真空涅槃。唯有進入大乘菩薩的層次,我執斷則不戀生死,法執斷便不厭生死;既不貪戀生死也不厭離生死,這才叫做真空涅槃。
日本的神道教中的救贖觀念類似於佛教,同時更強調現實生活中尋找幸福和快樂的重要性。
印度教的救贖觀念是指生命從輪迴解放出來,與終極實相(梵)合一,並達到精神上的圓滿。在印度教的觀念中,這種解脫超越了現實世界,也使得不再受任何約束。和這種解脫相比,人的現實生活,甚至天堂和地獄,都不過是人暫時的居所。
同時,印度教認為,不同信仰的人可以獲得不同的解脫和救贖,即他們肯定的是精神的解放,而不是某種特定形式的救贖。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