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贈(英語:Donation),臺灣俗稱寄付(臺灣話:kià-hù)[1],在實況產業中俗稱斗內或抖內(即英語 donate 的漢語音譯)[2],是作為公共或慈善用途之贈與或捐獻[3],目的有多種。捐贈是施恩,付出自己所有,例如金錢、物資、服務、身體器官、時間、名譽等,去贊助受惠者,例如藝術家、政治人物、宗教團體、慈善機構、弱勢社群等。
捐贈時通常會收到感謝狀或感謝函,有時受贈者為了感謝捐獻者,會將學校、機關、建築物等以捐獻者的名字來命名;有時則給予演唱會、宴會、酒會、舞會等的入場券,或者給予限量版紀念品、免稅額、特許等。有時還可以得到榮譽學位、頭銜、勳章、爵士稱號(如MBE等)。
以宗教角度,捐贈行為是一種做功德的行為,有分「陰德」和「明德」。陰德是施恩不揚名,多以「無名氏」或「有心人」等自稱,匿名捐贈,相對於有目的捐贈,是一種「高尚情操」。明德則是求名聲顯達,報酬則往往是慈善家的頭銜。另也有公共用捐獻(dedication to public use),意指將所有或部分財產,捐獻於公共使用。財產所有人無法對已捐獻於公共使用之財產,主張任何權利[4]。
相關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