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法国計算機科學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楊立昆(法語:Yann André Le Cun,1960年7月8日—),本名揚·安德烈·勒丘恩,是一名法國計算機科學家,2018年圖靈獎得主,他在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移動機器人和計算神經科學等領域都有很多貢獻。他最著名的工作是在光學字符識別和計算機視覺上使用卷積神經網絡,他也被稱為卷積網絡之父。[1][2]他同萊昂·伯托和派屈克·哈夫納(Patrick Haffner)等人創建了DjVu圖像壓縮技術。他同萊昂·伯托開發了Lush語言。2019年他同約書亞·本希奧以及傑弗里·辛頓共同獲得計算機學界最高獎項圖靈獎。
楊立昆 Yann LeCun | |
---|---|
出生 | 法國蘇瓦西蘇蒙莫朗西 | 1960年7月8日
母校 | 巴黎電子工程師高等學校(Diplôme d'Ingénieur) 巴黎第六大學(PhD) |
知名於 | 深度學習 |
獎項 | 圖靈獎(2018) 美國人工智慧協會會士(2018) 法國榮譽軍團勳章(2020) |
網站 | yann |
科學生涯 | |
機構 | 貝爾實驗室 紐約大學 Meta |
論文 | Modèles connexionnistes de l'apprentissage(1987年) |
博士導師 | 莫里斯·米爾格拉姆(Maurice Milgram) |
楊立昆於1960年生於法國巴黎附近,1983年在巴黎電子工程師高等學校獲得了工程師學位(Diplôme d'Ingénieur),1987年在巴黎第六大學獲得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博士就讀期間,他提出了神經網絡的反向傳播算法學習算法的原型。[3]隨後到多倫多大學在傑弗里·辛頓的指導下完成了博士後工作。
1988年,楊立昆加入位於美國新澤西州的霍姆德爾鎮區的貝爾實驗室的自適應系統研究部門。實驗室的領導是Lawrence D. Jackel,在此,他開發了很多新的機器學習方法,比如圖像識別的模型稱為卷積神經網絡,[4]"Optimal Brain Damage" regularization methods,[5]以及Graph Transformer Networks方法(類似於條件隨機域),他將其應用到手寫識別和OCR中。[6]
他協助開發的銀行支票識別系統被NCR和其他的公司廣泛使用,該系統讀取了20世紀90年代末至21世紀初全美國超過10%的支票。
1996年,他加入了AT&T實驗室,成為圖像處理研究部門的領導,這個部門是Lawrence Rabiner領導的語音和圖像處理研究實驗室的一部分,主要工作是DjVu圖像壓縮技術,[7]被以網際網路檔案館為首的網站使用,用來發布掃描的文檔。他的AT&T同事包括Léon Bottou和弗拉基米爾·瓦普尼克。
After a brief tenure as a Fellow of the NEC Research Institute (now NEC-Labs America) in 普林斯頓, he joined 紐約大學 (NYU) in 2003, where he is Silver Professor of Computer Science Neural Science at the 科朗數學研究所 and the Center for Neural Science. He is also a professor at the 紐約大學坦登工程學院.[8][9] At NYU, he has worked primarily on Energy-Based Models for supervised and unsupervised learning,[10] feature learning for object recognition in 計算機視覺,[11] and mobile robotics.[12]
2012年,他成為了紐約大學數據科學中心的創建主任。[13] 2013年12月9日,楊立昆成為位於紐約的Facebook人工智慧研究院的第一任主任,[14]2014年初期逐步退出了NYU-CDS的領導層。
楊立昆獲得了2014 IEEE Neural Network Pioneer Award和2015 PAMI Distinguished Researcher Award。
在2013年,他和約書亞·本希奧一起創建了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earning Representations, which adopted a post-publication open review process he previously advocated on his website. He was the chair and organizer of the "Learning Workshop" held every year between 1986 and 2012 in Snowbird, Utah. He is a member of the Science Advisory Board of the Institute for Pure and Applied Mathematics[15] at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and has been on the advisory board of a number of companies, including MuseAmi, KXEN Inc., and Vidient Systems.[16] He is the Co-Director of the Neural Computation & Adaptive Perception research program of CIFAR[17]
在2016年,他在巴黎法蘭西公學院的"Chaire Annuelle Informatique et Sciences Numériques"做訪問教授。His "leçon inaugurale" (inaugural lecture) has been an important event in 2016 Paris intellectual life.
楊立昆的原來中文譯名為:揚·勒丘恩,2017年他在中國的演講提供了正式的中文姓名[18]。他法文的姓是(Le Cun),到美國之後,很多人都誤認為Le是中間名,所以他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把自己的姓的拼法改成了LeCun。[19][20]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