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西安市的一个市辖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公元前21世紀至前16世紀,夏朝為「有扈氏」部落。這是鄠邑區建置最早的方國,也是「鄠邑區」地名的由來,夏朝的重要事件甘之戰和甘誓都發生在鄠邑區附近。商時設「崇國」;周時,作「豐邑」;秦代改「扈」為「鄠」;西漢時設「鄠縣」。歷代延續。1964年9月10日,因鄠字生僻,經國務院批准,將「鄠縣」更名為「戶縣」。原隸屬於咸陽地區行政公署。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同周至縣一起,劃歸西安市管轄。2016年11月24日,國務院批覆同意戶縣撤縣改區,恢復鄠字,設立西安市鄠邑區,以原戶縣的行政區域為鄠邑區的行政區域,鄠邑區人民政府駐甘亭街道東街7號[3]。2017年9月9日,鄠邑區舉行撤縣設區揭牌儀式[4]。
鄠邑區屬暖熱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冷暖乾濕分明,光、熱、水資源豐富。是農業生產和多種經營的好地區。區境內有36條大小河流,均源出秦嶺北麓,出山後匯成澇河、新河、太平河、高冠河四大水系、分布全區,貫通南北,澇河北流入渭河,其餘三大水系匯入灃河。
肥沃的土地是鄠邑區的資源,耕地總面積55萬畝,林地面積52.4萬畝,木材蓄積量311萬立方公尺。鄠邑區已發現礦藏地及礦藏線索30餘處,以大理石儲量最大。鄠邑區水資源相對豐富,秦嶺山前地帶地下300—500公尺深處還有40度左右的熱水。野生動物種類豐富,其中包括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羚牛,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的長尾雉。藥材有340種,藥用價值和產量大的有菖蒲、烏藥、柴胡、天麻、金銀花、貝母、五味子等,鄠邑區是陝西省烏藥主產地之一。
鄠邑(1981−2010)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平均高溫 °C(°F) | 5.3 (41.5) |
9.0 (48.2) |
14.5 (58.1) |
21.3 (70.3) |
26.7 (80.1) |
31.5 (88.7) |
32.1 (89.8) |
30.0 (86.0) |
25.2 (77.4) |
19.3 (66.7) |
12.8 (55.0) |
6.8 (44.2) |
19.5 (67.2) |
日均氣溫 °C(°F) | 0.4 (32.7) |
3.9 (39.0) |
8.9 (48.0) |
15.4 (59.7) |
20.6 (69.1) |
25.2 (77.4) |
26.8 (80.2) |
25.0 (77.0) |
20.2 (68.4) |
14.3 (57.7) |
7.6 (45.7) |
1.8 (35.2) |
14.2 (57.5) |
平均低溫 °C(°F) | −2.9 (26.8) |
0.2 (32.4) |
4.6 (40.3) |
10.4 (50.7) |
15.3 (59.5) |
19.9 (67.8) |
22.4 (72.3) |
21.1 (70.0) |
16.6 (61.9) |
10.8 (51.4) |
3.9 (39.0) |
−1.6 (29.1) |
10.1 (50.1) |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 6.7 (0.26) |
12.8 (0.50) |
30.9 (1.22) |
42.4 (1.67) |
57.9 (2.28) |
76.9 (3.03) |
108.1 (4.26) |
97.2 (3.83) |
112.0 (4.41) |
67.2 (2.65) |
23.3 (0.92) |
6.1 (0.24) |
641.5 (25.27) |
平均相對濕度(%) | 66 | 65 | 66 | 66 | 65 | 61 | 70 | 76 | 79 | 77 | 73 | 68 | 69 |
資料來源:中國氣象數據網[5] |
甘亭街道、餘下街道、玉蟬街道、五竹街道、大王街道、秦渡街道、草堂街道、龐光街道、祖庵鎮、蔣村鎮、澇店鎮、甘河鎮、石井鎮和渭豐鎮。
西安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顯示:鄠邑區常住人口為459417人[7],男性人口占比52.37%,女性人口占比47.63%,年齡結構中0-14歲占比14.29%,15-59歲占比64.89%,60歲以上占比20.82%,65歲以上占比14.46%。
全區總人口近57萬,其中農業人口47萬人,占總人口的84%。民族,以漢族為主,還有回、滿等16個少數民族千餘。
鄠邑區歷史悠久,文化氛圍濃郁。這裡有世界上最早、規模最宏大的漢代「國家鑄幣廠」——鍾官城遺址;世界最早的天文台金峰寺,埋藏唐玄奘法師遺骨的紫閣寺。還有草堂寺、重陽宮、公輸堂等古蹟。高冠瀑布、紫閣峪更是留下了李白、杜甫等大詩人的名篇佳作。
自1970年代以來,鄠邑區以其秀美的山川景色和良好的人文環境,孕育出了名聞遐邇的「戶縣農民畫」。並湧現出了一大批諸如李鳳蘭、潘曉玲等著名農民畫家;而鄠邑區,也以農民畫鄉而飲譽海內外。
直到1950年代,鄠邑區才開展了大規模的工業建設。1970年代中後期,在時任中共戶縣縣委書記蘇耀先的領導下,戶縣展開了大規模的「園田化」建設。新修並拓寬道路、綠化街道、打建飲水設施等。目前鄠邑區已經形成了以製藥、造紙、化工、電力、建材、機械製造、農副產品加工、工藝鑄造等為基礎的較為完備的工業產業體系。
原戶縣為流行性出血熱的傳統疫區,該區出血熱病例報告與其他地方相比較多[8][9]。1956年出現首例病人後,疫區不斷擴大,涉及全縣所有鄉鎮。在1974年秋冬戶縣宋村等地就爆發過出血熱,短短幾個月累計284人發病,僅宋村就死亡20個壯勞力[10]。在1970~80年代,這裡的冬春季流行性出血熱發病率高,傷亡也重[11]。2010年統計發病282例,死亡6例,發病率48.34/10萬,病死率2.13%[12]。
戶縣葡萄、戶縣黃酒:中國地理標誌產品。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