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奈斯特·亞歷山大·安塞美(法語:Ernest Alexandre Ansermet,法語發音:[ɛʁ.nɛst a.lɛk.sɑ̃dʁ ɑ̃.sɛʁ.mɛ];1883年11月11日—1969年2月20日),為瑞士指揮家。
生平
1883年,安塞美生於瑞士沃韋。[1]原是洛桑大學的一名數學教師,同時曾學習並從事音樂創作 。後學習指揮,並於1912年在一次音樂會中登台指揮。1915-1923年擔任俄羅斯芭蕾舞團的指揮,並在法國旅行期間遇見了德布西和拉威爾,還向他們請教演奏他們音樂的問題。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和流亡的史特拉汶斯基相識。兩人成為至交,安塞美多次指揮後者作品的首演。
1918年他在日內瓦創立了瑞士羅曼德管弦樂團,並一直帶領該樂團直至1969年去世。他在歐洲和美國廣泛巡迴演出,並以準確演奏高難度現代音樂而聞名,還於1929年12月6日進行過史特拉汶斯基隨想曲的首演,由作曲家擔任獨奏。[2]安塞美是在古典音樂領域首先認真看待爵士樂的人之一,並於1919年撰文稱讚西德尼·貝徹。[3]
二戰後,安塞美及其樂團通過與迪卡唱片的長期合作而聲名鵲起。從那之後,他錄製了他的大部分保留曲目,且多為兩三次錄製。儘管樂團的管弦樂演奏並不總是達到最高的國際標準,但他的詮釋被廣泛認為是令人欽佩的清晰和權威,並且與其他20世紀名家的詮釋有著不同,尤其是皮埃爾·蒙特和史特拉汶斯基本人。安塞美不贊成史特拉汶斯基對其作品的修改,並總是演奏作品的最初版本。安塞美雖然以對阿爾蒂爾·奧涅格和弗朗克·馬丁等作曲家的現代音樂而聞名,但他避免演奏阿諾爾德·荀貝格及其同事的音樂,甚至批評史特拉汶斯基開始在他的作品中使用十二音技法。[4] 在其著作《Les Fondements de la musique dans la conscience humaine》(1961)中,安塞美還試圖用埃德蒙·胡塞爾的現象學和自己的數學研究證明證明荀貝格的習語是錯誤的和不合理的。
作品
此章節尚無任何內容,需要擴充。 (2021年12月5日) |
- 《音樂對話錄》 ISBN 3-492-00374-5
- 《人類意識中的音樂基礎》,Piper,慕尼黑。 ISBN 3-492-10388-X
評價
此章節需要擴充。 (2021年12月5日) |
安塞美以演繹史特拉汶斯基的音樂和其他俄國作曲家,如柴可夫斯基,普羅柯菲耶夫和穆索爾斯基的作品享譽國際。特別在芭蕾舞曲方面,安塞美可謂獨霸一方[原創研究?],他指揮的《天鵝湖》,《春之祭》和《羅密歐與朱麗葉》一直被奉為最高演繹。
軼事
- 安塞美認為,指揮應該背譜指揮,但他自己卻總是帶譜上台,因為他認為,這樣才不至於忽略細節[來源請求]。
參考資料
參見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