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徽派建築是中國漢族傳統建築中的一支流派,是徽文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特點是「白牆黑瓦」。徽派建築主要流行於皖南徽州六縣〔歙縣,黟縣,績溪,婺源,祁門,休寧〕及毗鄰泛徽州地區(如江西浮梁、德興,安徽旌德等地)[1]。徽商曾經涉足的大中城市如寧波、金華、蘭溪、嚴州、揚州等地亦有徽派建築遺存。此外,徽州民居更漂洋過海到了海外,例如美國的中國文化學者Nancy Berliner把徽州黃村的蔭餘堂搬到了美國波士頓,[2] 又如成龍捐贈給新加坡的徽派木質建築。[3]
徽派建築以民居、祠堂、牌坊最為著名,被譽為徽州古建三絕[4]。民居方面,馬頭牆是徽州建築最重要的標誌之一,而徽州三雕(磚雕、石雕、木雕)是最普遍的裝飾物,有些雕刻作品如今也是相當珍貴的文物,極具歷史和藝術價值。[5]
徽派建築的智慧不僅體現在布局、風水、藝術,甚至涉及氣象學。[6] [7]
著名的徽派建築代表有棠樾牌坊群,許國石坊,西遞,宏村,南屏,呈坎,唐模,屯溪老街等。其中,西遞、宏村於2000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是首個民居類的世界遺產。
如今,中國許多其他地方都興仿徽派建築,通過外加馬頭牆形成徽派建築的觀感,如安徽省內其他地區新農村建設等。但此類建築內部磚木結構同徽州民宅相差甚大,亦不具有「終生平靜」(鍾、瓶、鏡)等常見徽州民居室內陳設,只能視作古建築仿製品。 [8]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