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中国唐朝军事将领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徐敬業(636年—684年),曹州離狐縣(今山東省鄄城縣西南),因祖父英國公徐世勣被受賜國姓,改稱李勣,故徐敬業又稱李敬業,唐朝將領。太后武則天廢除唐中宗,改立唐睿宗,又臨朝稱制,敬業起事聲討武太后,武太后剝奪敬業的國姓,命稱「徐敬業」,又命揚州總管李孝逸討平敬業,敬業敗死。
敬業從小善騎射,有才智。因父李震早死,敬業直接承襲了祖父的英國公爵位,曾任眉州刺史,後坐事被眨為柳州司馬。武太后廢唐中宗李顯為廬陵王,立李旦為帝,由武太后臨朝稱制。敬業與其弟徐敬猷、唐之奇、杜求仁、駱賓王等人,在684年九月起兵於揚州,敬業自稱為「匡復府大將軍」,領揚州大都督,以勤王,匡扶李顯復位為名出師。
敬業起兵,士卒很快增至十餘萬人。武太后遣梁郡公李孝逸為主帥,魏元忠為副帥統兵三十萬征討。徐敬業手下魏思溫建議直攻東都洛城,而薛璋則勸先南進常州、潤州(今江蘇鎮江)。徐敬業聽從薛璋意見,先南渡長江攻陷潤州,再北向與李孝逸戰於高郵,徐敬業初戰獲勝,但久戰兵疲,十一月李孝逸以火攻大敗敬業軍,敬業逃往潤州,為部下所殺,內亂結束。
後來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吐蕃軍到唐朝鹽州時,吐蕃軍中有將徐舍人,自稱為徐敬業後人,不忘本國,並將包括僧人延素在內的俘虜千百人全部放歸。
明馮夢龍編撰的《智囊全集》有「徐敬業」一節[1] :唐高宗時,(眉州)蠻族群聚為賊寇,官軍前去討伐都失利,於是委任徐敬業為刺史前往處理。當地州衙派軍隊到城外迎接他,徐敬業讓他們全部返回城去,自己一個人騎著馬到了州府。賊寇聽說新刺史來了,全部加強戒備以對付討伐。徐敬業到州上任之後,對此事一句也沒有問過,把其他事處理完畢,才說:「賊寇們都在何處?」州吏回答說:「都在南岸。」於是徐敬業就帶著一兩個副官渡河而往。見他如此行動,大家都很擔心害怕。
賊寇們起初手持兵刃瞭望,看到了徐敬業所乘船中沒有伏兵,於是撤回,閉上營門躲起來。徐敬業上岸後,徑直走進營內去,告誡他們:「國家知道你們不過是抗議貪官污吏之苦,並沒有其他罪惡。你們都回家種田吧,走得晚的就要當賊盜處理了!」遣散完了士兵們,但把他們的頭目們叫到面前,責備他們何不早向官軍投降,讓副官把他們打了幾十下板子,就把他們打發走了,從此全州境內秩序井然。
徐敬業的祖父英國公徐勣聽說後,稱敬業的膽子真大,他又說:「就是我去,也沒有這麼厲害。然而將來使我家破人亡的,必定是這個孩子!」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