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中國古代的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史記》[1]中講:「舜以冀州之北廣大,分置并州。」相傳禹治洪水,劃分域內為九州。據《周禮》、《漢書·地理志上》記載, 并州為九州之一。
漢武帝時,置并州刺史部,為十三刺史部之一,約當今山西省大部,河北省及內蒙古自治區的一部分地。東漢、曹魏、西晉以來,并州的治所就在太原郡晉陽縣,晉末治台壁,後來仍治晉陽。并州包括今山西省大部,北朝以來并州轄境逐漸縮小,但仍以太原為中心。
隋煬帝時改并州為太原郡,其地約當今山西省太原市、大同市和河北省保定市一帶地區。李淵、李世民晉陽起兵之處便屬於太原郡。唐高祖恢復并州之稱,武則天的家鄉就在并州的文水縣。唐玄宗開元十一年(723年),并州改為太原府。北宋滅建都太原府的北漢,又改太原府為并州,旋即升為太原府。
唐朝并州轄縣 | |
---|---|
618年 | 太原縣、晉陽縣、榆次縣、壽陽縣[2]、撫城縣[3]、盂縣、石艾縣、樂平縣、和順縣、遼山縣、平城縣、太谷縣、祁縣、文水縣、陽直縣[4]、交城縣[5](新設清源縣[6],榆社縣改屬韓州) |
620年 | 太原縣、晉陽縣、榆次縣、撫城縣(改名烏河縣)、陽直縣、交城縣、清源縣(新設汾陽縣[7],文水縣改屬汾州,盂縣、壽陽縣改屬受州,石艾縣、樂平縣、和順縣、遼山縣改屬遼州,平城縣改屬榆州,太谷縣、祁縣改屬太州) |
623年 | 太原縣、晉陽縣、榆次縣、烏河縣、陽直縣、交城縣、清源縣、汾陽縣(文水縣、太谷縣、祁縣來屬) |
624年 | 太原縣、晉陽縣、榆次縣、烏河縣、陽直縣(改名陽曲縣)、交城縣、清源縣、汾陽縣(改名羅陰縣)、太谷縣、祁縣(文水縣改屬汾州) |
627年 | 太原縣、晉陽縣、榆次縣、陽曲縣、交城縣、清源縣、太谷縣、祁縣(文水縣來屬,廢除烏河縣、羅陰縣) |
634年 | 太原縣、晉陽縣、榆次縣、陽曲縣、交城縣、清源縣、太谷縣、祁縣、文水縣(盂縣、受陽縣、石艾縣、樂平縣來屬) |
637年 | 太原縣、晉陽縣、榆次縣、陽曲縣、交城縣、清源縣、太谷縣、祁縣、文水縣、盂縣、受陽縣(改名壽陽縣)、石艾縣、樂平縣 |
638年 | 太原縣、晉陽縣、榆次縣、陽曲縣、交城縣、清源縣、太谷縣、祁縣、文水縣、盂縣、壽陽縣、石艾縣、樂平縣(燕然縣[8]來屬) |
640年 | 太原縣、晉陽縣、榆次縣、陽曲縣、交城縣、清源縣、太谷縣、祁縣、文水縣、盂縣、壽陽縣、石艾縣、樂平縣(廢除燕然縣) |
690年 | 太原縣、晉陽縣、榆次縣、陽曲縣、交城縣改治今山西省交城縣、清源縣、太谷縣、祁縣、文水縣(改名武興縣)、盂縣、壽陽縣、石艾縣、樂平縣 |
705年 | 太原縣、晉陽縣、榆次縣、陽曲縣、交城縣、清源縣、太谷縣、祁縣、武興縣(改名文水縣)、盂縣、壽陽縣、石艾縣、樂平縣 |
713年 | 太原縣、晉陽縣、榆次縣、陽曲縣、交城縣、清源縣、太谷縣、祁縣、文水縣、盂縣、壽陽縣、石艾縣、樂平縣(新設靈川縣[5]) |
714年 | 太原縣、晉陽縣、榆次縣、陽曲縣、交城縣、清源縣、太谷縣、祁縣、文水縣、盂縣、壽陽縣、石艾縣、樂平縣(廢除靈川縣) |
723年 | 太原縣、晉陽縣、榆次縣、陽曲縣、交城縣、清源縣、太谷縣、祁縣、文水縣、盂縣、壽陽縣、石艾縣、樂平縣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