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椎龍屬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平椎龍(屬名:Leurospondylus)是加拿大馬蹄峽谷組發現的一屬已滅絕蛇頸龍類,其屬於哪一科迄今仍有爭議但已被提出是種薄板龍科。[1]
詞源
屬名Leurospondylus組合希臘語單詞leuros/λευρός(意為「勻稱的」、「平坦的」或「平滑的」)及spondylos/σπόνδυλος(意為「椎骨」)。[1]模式種終末平椎龍(L. ultimus)種名取自拉丁語ultimus,意為「最後的」。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為1913年被描述時該屬是蛇頸龍類已知最晚的化石記錄。[1]
描述
正模標本中的肱骨(左)、骨盆(中)及烏喙骨(右)
終末平椎龍正模標本是具幼年個體。[2]化石包括12節椎骨,但這種動物的椎骨數量被認為是該數字的兩倍,[2]估計幼年個體身長2米左右。[2]塞繆爾·保羅·威爾斯指出椎骨短而類似上龍亞目,[3]肩胛骨和烏喙骨則與薄板龍科相像,[3]因此很難確定其屬於哪一科。[3]也有觀點認為,平椎龍標本要麼是某個已知物種的幼年個體,要麼屬於其自己的某個尚未鑑別的分類群。[1]
分布

正模標本是在以位於今紅鹿河的埃德蒙頓岩層(Edmonton beds)為代表的半鹹水古環境中發現的。該區域是加拿大阿爾伯塔省馬蹄峽谷組的一部分。[1]由該幼年化石出現在可鑑別的半鹹水環境中,得出蛇頸龍類早期棲息於河流及河口灣的結論。[1]然而,一些蛇頸龍也在淡水中度過自己的成年生活;平椎龍是在淡水長大後離開,還是長大後繼續留在淡水中,目前尚不確定。[1]
參見
- 蛇頸龍列表
- 蛇頸龍類研究歷史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