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壤地鐵

1973年开通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平壤地鐵

平壤地鐵朝鮮語:평양 지하철도平壤地下鐵道 P'yŏngyang Chihachŏl */?)是北韓首都平壤都市軌道運輸系統,始建於1960年代,並於1973年9月6日正式投入營運。該地鐵的隧道為韓戰時期已挖掘好的防空洞[2],深度普遍在22至100米之間,某些山區路段更深入150米。[來源請求]

快速預覽 平壤地鐵, 概要 ...
平壤地鐵
평양 지하철도
概要
地區 北韓平壤市
運具類型地鐵
路線2 千里馬線革新線
車站16 (千里馬線 8、革新線 8)
日運量平日 300,000
節日 400,000
(2025年2月)[1]
營運
開始營運1973年9月6日,​51年前​(1973-09-06
營運單位平壤地鐵管理局
技術
系統長度22.5公里
軌距1,435毫米標準軌
系統地圖
關閉
平壤地鐵復興站用台

平壤地鐵於1968年動工,第一條路線是1973年9月6日通車的千里馬線,第二條路線則是1975年北韓國慶節通車的革新線。現時平壤地鐵路網總長約24公里,合共17個車站,其中革新線上的光明站金日成去世後被關閉,不再使用。

平壤地鐵剛通車時採用了中國長春軌道客車制DK4型列車,目前使用的車廂都是從德國進口的車廂和北韓仿製德國的車廂。2016年1月1日,北韓自主研發生產的新型列車投入平壤地鐵營運。

除地下鐵路系統外,平壤亦有三條地面路面電車鐵路,採用捷克、德國等國的電車以及自行製造的電車。

路線


平壤地鐵路線圖
平壤地鐵路線圖
更多資訊 車站名稱, 接駁路線及車站 ...
車站名稱 接駁路線及車站 啟用日期
中文 朝鮮語
諺文 轉寫
千里馬線
천리마선
紅星 붉은별 [Pulgŭnbyŏl] 錯誤:{{Lang}}:語言標籤:latin 無法辨識(幫助 1973年9月6日
戰友 전우 [Chŏnu] 錯誤:{{Lang}}:語言標籤:latin 無法辨識(幫助 革新線戰勝站
凱旋 개선 [Kaesŏn] 錯誤:{{Lang}}:語言標籤:latin 無法辨識(幫助
牡丹峰[註1] 모란봉 [Moranbong] 錯誤:{{Lang}}:語言標籤:latin 無法辨識(幫助
勝利 승리 [Sŭngni] 錯誤:{{Lang}}:語言標籤:latin 無法辨識(幫助
烽火 봉화 [Ponghwa] 錯誤:{{Lang}}:語言標籤:latin 無法辨識(幫助
榮光 영광 [Yŏnggwang] 錯誤:{{Lang}}:語言標籤:latin 無法辨識(幫助 1987年4月10日
復興 부흥 [Puhŭng] 錯誤:{{Lang}}:語言標籤:latin 無法辨識(幫助
革新線
혁신선
光復 광복 [Kwangbok] 錯誤:{{Lang}}:語言標籤:latin 無法辨識(幫助 1978年9月9日
建國 건국 [Kŏnguk] 錯誤:{{Lang}}:語言標籤:latin 無法辨識(幫助
黃金谷 황금벌 [Hwanggŭmbŏl] 錯誤:{{Lang}}:語言標籤:latin 無法辨識(幫助 1978年9月6日
建設 건설 [Kŏnsŏl] 錯誤:{{Lang}}:語言標籤:latin 無法辨識(幫助
革新 혁신 [Hyŏksin] 錯誤:{{Lang}}:語言標籤:latin 無法辨識(幫助 1975年9月9日
戰勝 전승 [Chŏnsŭng] 錯誤:{{Lang}}:語言標籤:latin 無法辨識(幫助 千里馬線戰友站
三興 삼흥 [Samhŭng] 錯誤:{{Lang}}:語言標籤:latin 無法辨識(幫助
光明[註2] 광명 [Kwangmyŏng] 錯誤:{{Lang}}:語言標籤:latin 無法辨識(幫助
樂園 락원 [Ragwŏn] 錯誤:{{Lang}}:語言標籤:latin 無法辨識(幫助
注釋
註1↑ 舊稱統一站,2023年末金正恩宣布放棄和平統一政策、將南韓重新定義為「最敵對國家」後,此站名稱曾被暫時刪去,只顯示「站」字,約於2024年8月改為現名。

註2↑ 朝鮮國家主席金日成去世以後,因錦繡山議事堂改建為錦繡山紀念宮(金日成陵寢)所致,光明站無限期停用。

關閉

平壤地鐵車型

Thumb
「D」型車停靠在復興站
Thumb
月台
Thumb
新型列車於復興站(2017年)
Thumb
2012年北韓民眾搭乘平壤地鐵

1973年平壤地鐵正式營運時,線上路上執行的地鐵車輛均為新車。由來自中國大陸DK4營運至1998年執行結束,部分幾組列車則經過改造,開始執行於平義線。平壤地鐵車輛寬2.7米,長18.8米(每節),由825伏直流電第三軌驅動。1998年起平壤市地鐵啟用了柏林地鐵使用的舊車。2016年,平壤地鐵部分使用本國金鐘泰電力機車聯合企業製造的新車。

平壤地鐵使用的三種類型的地鐵:

  • Gl(Gisela)「迪斯拉」,源自東柏林,於1978年—1982年間製造,60節雙驅動地鐵列車,現已停用。
  • D(Dora)「多拉」,源自西柏林,於1957年—1965年間製造,108節雙驅動地鐵列車。

這些車輛原有的廣告被覆蓋後,外表被重新噴成奶色和紅色。部分車廂內部懸掛有金日成、金正日的畫像。由於列車都是德國製造的,所以控制台上的標籤都用德語書寫。

  • 平壤地鐵的新車型於2016年投入服務,外觀相對舊車型而言更加現代化,車內光線更明亮,設有顯示停車站和行駛速度等的螢幕,以及老年人和殘障人士專座,北韓官方稱該車輛為北韓自行生產[3][4]

特點

  • 由於北韓政府並不容許商家賣廣告,所以不論地鐵車卡、候車區、車站還是電梯處均設有有關朝鮮勞動黨和北韓歷史的掛畫或壁畫。
  • 2013年以前,國外觀光客僅能在導遊的陪伴下搭乘千里馬線復興站榮光站區段;自2013年起,北韓政府允許遊客搭乘千里馬線全線。
  • 大部份地鐵站的候車區都設有多個由勞動新聞提供的閱報支架,很特別地不採用世界上在車站極為常見的出售分發報紙的模式,是因為北韓的媒體多數沒有發行量的壓力,事實上,為了防止政策的靈活轉變被質疑,盡量不要讓人民有機會私自整理、收集比對往期報紙,而又需要多數民眾宣發訊息,因故車站設定密封式的公共報架,供候車的乘客集中閱讀本日新聞,是其獨到之處。
  • 根據每日北韓的報導,平壤地鐵站大廳在冬季往往會成爲北韓民衆的禦寒之地,同時也會成爲乞丐的聚集位點。爲落實「首都保衛計劃」,北韓政府會將在地鐵站大廳停留超過3小時的民衆視爲「可疑人物」並予以羈押[5]

未成線和未來發展

  • 有報道稱千里馬線可向北繼續延伸至西浦站龍城站,並可以轉乘北韓鐵路列車至平城(平壤的一個衛星城市,人口約28萬,有相當數量的科研院所);1980年代曾試圖直接延伸至平城,但據稱因勘探技術不足而失敗[6]
  • 另有報道稱1980年代北韓計劃建設第三條路線「萬景台線」:中段包括復興、榮光兩個車站已經於1987年投入使用,暫時連接到烽火站上,和千里馬線貫通執行;向東計劃穿過大同江至主體思想塔以及東平壤區域,原計劃2000年建成,但因技術原因未能完工[6];西段計劃設定青春、萬景台兩站到萬景台學生少年宮,也被擱置。
  • 2018年,有報道稱北韓政府正在計劃向西延伸革新線,設定三座車站,包括英雄站、漆谷站及萬景台站。其中,萬景台站的地面建築被2016年間的衛星地圖推定[7]


路網圖

Thumb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