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庫
亞塞拜然/阿塞拜疆首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亞塞拜然/阿塞拜疆首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巴庫(亞塞拜然語:Bakı,[bɑˈcɯ] (ⓘ))是亞塞拜然的首都、經濟文化中心。巴庫同時也是裏海最大港口,外高加索最大城市[4]。它的海拔是低於海平面28公尺(92英尺) ,使它成為世界上海拔最低的首都以及低於海平面的最大城市。面積2192平方公里,人口300萬(2008年計算)[5]。巴庫全市分為內城和新城兩部分(亦有將蘇聯時期興建區域分別劃分的)。
在2007年,伊斯蘭會議組織文化部長宣布巴庫為2009年伊斯蘭文化中心。為2015年第一屆歐洲運動會主辦國。巴庫曾先後申辦2016年夏季奧運會和2020年夏季奧運會,但皆因基礎設施不完備沒有入圍。不過由於亞塞拜然歌手艾爾與妮基在2011年歐洲歌唱大賽獲得冠軍,終使巴庫獲得舉辦2012年歐洲歌唱大賽的機會。
關於巴庫這一名字的來源眾說紛紜。較多人認為來源於波斯語باد کوبہ (Bād-kube),意為風襲擊的城市。bād意為風,kube意為猛擊。巴庫市在冬季確實會受到暴雪和強風的襲擊[6];不過也有人認為巴庫是古波斯語中「上帝之山」的意思。
巴庫地處裏海西岸,阿普歇倫半島南岸。港灣受群島屏蔽,又有阿普歇倫半島遮擋住北風,是裏海的最佳港口。現今的大巴庫區涵蓋大部的阿普歇倫半島,分為11區、48個鎮。內城是核心市區,也是古城堡所在;其舊街道狹窄,被城牆所圍。新城位於內城之南,約在一個世紀前石油工業開始發展時興建。巴庫市轄的各城鎮也大都為石油鑽探中心,與當地各煉油廠或加工廠有輸油管道相通。該城曾因石油工業的發展而嚴重污染,但現在歷經整治已開始好轉。2000年12月,巴庫內城與希爾萬沙宮殿與少女塔一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是亞塞拜然的第一個世界遺產。
屋大維在公元前一世紀曾在巴庫建立軍營,試圖征服高加索[7]。而世界上其他國家則普遍認為有關巴庫的第一次正式歷史記錄出現在公元六世紀[8]。從那時起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巴庫都與波斯保持著聯繫。
中世紀早期的巴庫同現在一樣,經濟依賴於鹽業,為阿普歇倫半島地區的經濟中心。自公元八世紀以來,希爾凡的波斯領主希爾萬沙王朝統治巴庫,但常受到北方可薩人和羅斯人的攻擊。阿赫希坦一世在巴庫建立海軍,於1170年驅逐了羅斯人;並在1191年一場大地震摧毀了希爾凡王朝首都沙馬基後,遷都於巴庫。1501年,伊朗的薩法維王朝伊斯瑪儀一世攻下巴庫,而消滅了希爾凡王朝。當時的城堡被數道堅固的城牆圍繞,受到一面環海而另一面是壕溝的保護。1514年鄂圖曼帝國於查爾迪蘭戰役後取得巴庫;但在1540年巴庫再被薩非王朝軍隊奪回。1603年薩非王朝的阿巴斯一世下令摧毀該城堡。
在18世紀,巴庫為巴庫汗國都城。之後與俄羅斯帝國一直有著戰爭的關係。於1723年6月26日,經過長時間的圍困和炮擊,巴庫向俄羅斯投降;薩非王朝喪失了高加索區的領土。根據彼得大帝的旨意,城市指揮官Baryatyanski王子留下兩團士兵(2,382人)駐軍巴庫。但1730年,伊郎的納迪爾沙王又取得優勢而收復巴庫。十八世紀末,沙俄決心優先征服整個高加索地區;但阿迦·穆罕默德·汗卡扎爾於1795年在巴庫成功抵禦。1796年春,凱薩琳二世令祖博夫將軍開始進攻北高加索。在綿延的拉鋸戰後,祖博夫將軍派出13,000人部隊奪下巴庫。同年6月13日,俄羅斯艦隊進入巴庫灣,俄羅斯進駐全市。帕維爾Tsitsianov將軍被任命為巴庫的指揮官。然而,後來的沙皇保羅一世下令他停止活動並撤出。沙皇軍隊於1797年3月離開巴庫。但下一任新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又對奪取巴庫表現興趣。1803年,Tsitsianov曾與作出妥協的巴庫可汗簽訂了協議,但該協議很快又被廢止了。直到1806年8月,Tsitsianov在巴庫城門下招降時被忠於巴庫汗Huseyngulu的軍士射殺。同年10月,巴庫投降。
1813年俄羅斯帝國與波斯簽署了古利斯坦條約,正式併吞包括巴庫在內的高加索地區。19世紀70年代開始工業性採油,19世紀末成為外高加索工業中心和舉世聞名的石油基地,擁有22大煉油基地,石油工業發達。1917年曾成立社會主義性質的巴庫公社。1920年成為亞塞拜然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首都,1922年由於亞塞拜然加入外高加索聯邦,而聯邦又加入蘇維埃共和國;於是首都在此期間改遷至提比里西。1936年後巴庫重新成為亞塞拜然首都。現代的巴庫建在環繞海灣的山坳上,街道整齊而建築巍峨。
巴庫夏季乾熱,冬季濕冷。(柯本BSk)
巴庫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平均高溫 °C(°F) | 6.6 (43.9) |
6.3 (43.3) |
9.8 (49.6) |
16.4 (61.5) |
22.1 (71.8) |
27.3 (81.1) |
30.6 (87.1) |
29.7 (85.5) |
25.6 (78.1) |
19.6 (67.3) |
13.5 (56.3) |
9.7 (49.5) |
18.1 (64.6) |
日均氣溫 °C(°F) | 4.4 (39.9) |
4.2 (39.6) |
7.0 (44.6) |
12.9 (55.2) |
18.5 (65.3) |
23.5 (74.3) |
26.4 (79.5) |
26.3 (79.3) |
22.5 (72.5) |
16.6 (61.9) |
11.2 (52.2) |
7.3 (45.1) |
15.1 (59.2) |
平均低溫 °C(°F) | 2.1 (35.8) |
2.0 (35.6) |
4.2 (39.6) |
9.4 (48.9) |
14.9 (58.8) |
19.7 (67.5) |
22.2 (72.0) |
22.9 (73.2) |
19.4 (66.9) |
13.6 (56.5) |
8.8 (47.8) |
4.8 (40.6) |
12.0 (53.6) |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 21 (0.8) |
20 (0.8) |
21 (0.8) |
18 (0.7) |
18 (0.7) |
8 (0.3) |
2 (0.1) |
6 (0.2) |
15 (0.6) |
25 (1.0) |
30 (1.2) |
26 (1.0) |
210 (8.3) |
平均降水天數(≥ 0.1 mm) | 6 | 6 | 5 | 4 | 3 | 2 | 1 | 2 | 2 | 6 | 6 | 6 | 49 |
月均日照時數 | 89.9 | 89.0 | 124.0 | 195.0 | 257.3 | 294.0 | 313.1 | 282.1 | 222.0 | 145.7 | 93.0 | 102.3 | 2,207.4 |
資料來源:世界氣象組織 (UN),[9] 香港天文台[10] for data of sunshine hours |
主要為亞塞拜然人,還有亞美尼亞人、俄羅斯人和猶太人。由於巴庫是歷史性國際都市,故亞塞拜然人在該城人口結構上並不佔多數[11]。
年份 | 亞塞拜然人 | % | 俄羅斯人 | % | 亞美尼亞人 | % | 猶太人 | % | 其他 | % | 總計 |
---|---|---|---|---|---|---|---|---|---|---|---|
1886年[12] | 37,530 | 43.3 | 21,390 | 24.7 | 24,490 | 28.3 | 391 | 0.5 | 2,810 | 3.2 | 86,611 |
1897年[13] | 40,341 | 36 | 37,399 | 33.4 | 19,099 | 17.1 | 3,369 | 3 | 11,696 | 10.5 | 111,904 |
1926年[14] | 118,737 | 26.2 | 167,373 | 36.9 | 76,656 | 16.9 | 19,589 | 4.3 | 70,978 | 15.7 | 453,333 |
1939年[15] | 215,482 | 27.4 | 343,064 | 43.6 | 118,650 | 15.1 | 31,050 | 3.9 | 79,377 | 10.1 | 787,623 |
1959年[16] | 211,372 | 32.9 | 223,242 | 34.7 | 137,111 | 21.3 | 24,057 | 3.7 | 56,725 | 8.7 | 652,507 |
1970年[17] | 586,052 | 46.3 | 351,090 | 27.7 | 207,464 | 16.4 | 29,716 | 2.3 | 88,193 | 6.9 | 1,262,515 |
1979年[18] | 530,556 | 52.4 | 229,873 | 22.7 | 167,226 | 16.5 | 22,916 | 2.3 | 62,865 | 6.2 | 1,013,436 |
1999年[19] | 1,574,252 | 88 | 119,371 | 6.7 | 378 | 0.02 | 5,164 | 0.3 | 89,689 | 5 | 1,788,854 |
2009年[20] | 1,848,107 | 90.3 | 108,525 | 5.3 | 104 | 0 | 6,056 | 0.6 | 83,023 | 4.1 | 2,045,815 |
亞塞拜然憲法保障宗教自由,沒有制定國教;但94%以上的巴庫市民信仰伊斯蘭教,另有約4%人口是基督徒(多為俄羅斯正教會、喬治亞正教會和Molokans)。巴庫市擁有三個猶太人社區,分別是喬治亞猶太人、山地猶太人(高加索猶太人)和阿什肯納茲猶太人。
巴庫的經濟一直由石油主導,主要重工業即為石油加工業和石油工業設備製造。8世紀時,就已探知這一地區蘊藏豐富的石油,9~10世紀時開始開採石油,12~15世紀這裡的石油運往東方各國。據史料,亞塞拜然於公元10世紀就有挖井汲油的記載,這裡的石油具有埋藏淺的特點,只要挖到地下10~12公尺即可出油。
世界上工業化開採石油始於1877年,而亞塞拜然在1873年就已開鑿第一口具有工業開採價值的油井[21]。
20世紀初,巴庫油田曾是世界上產量最高的油田。如今巴庫地表淺層的石油早已被採盡,而需鑽深至5090公尺處才能開井,這裡石油工業的未來發展遠景已由陸地逐步轉移至裏海大陸棚[22]。20世紀末,裏海石油「二次開發」浪潮到來,大量外國石油企業進駐巴庫[23]。
巴庫的其他工業有船舶修造和電機生產。除食品加工業外,色情產業也是巴庫重要的產業之一,巴庫特產的地毯也很受俄國顧客的歡迎[24]。
巴庫擁有眾多高等院校和亞塞拜然科學院,是亞塞拜然的教育中心。
巴庫市內有公共汽車、無軌電車和地鐵系統。有蓋達爾·阿利耶夫國際機場和港口與外國通航。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