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堯暄本名鍾葵,後獲賜名為暄,他的的祖父堯僧賴在魏道武帝拓跋珪平定中山時,與趙郡呂舍率先歸附北魏[1][2]。
堯萱聰慧容貌美好,出任千人軍將,東宮官吏。魏文成帝拓跋濬認為堯暄恭敬謹慎,提拔他為中散。堯暄奉命出使齊州,查驗平原鎮將和長史的貪婪殘暴之事,斟酌情理,都得到了查驗。堯暄出任太尉中給事,兼任北部曹事,後來轉任南部曹事。太和年間,堯暄升任南部尚書[3]。當時剛確定三長制,堯暄出任東道十三州使,改編戶籍,獲賜給專車一輛,御馬四匹。當時齊武帝蕭賾派遣將領陳顯達侵犯北魏邊境,堯暄出任使持節、署理中護軍、都督南征諸軍事、平陽公,率領軍隊前往許昌,恰逢陳顯達逃走,堯暄於是班師。堯暄前後跟隨征討以及出使檢察三十多次,都有克己奉公的稱譽,獲賞賜衣服二十套,綵絹十匹、細絹一千多段、奴婢十口,獲賜爵平陽伯。等到北魏改置百官,堯暄出任太僕卿。魏孝文帝南征,堯暄加安南將軍,轉任大司農卿。太和十九年(495年),堯暄在平城去世,魏孝文帝為他號哭表示哀悼,贈予使持節、安北將軍、相州刺史、諡號敬公[3],賜給用於喪事的布帛七百匹[4][2]。
當初,堯暄出使徐州時,見到徐州城的樓台殿閣,嫌棄它們華麗高大,就下令各處毀掉,因此徐州的城樓後來更加殘破。等到魏孝文帝到了徐州,聽到這件事後說:「堯暄還應該追賜死刑。」[5][2]
[編]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