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安世高(?—大約2世紀),本名清,字世高,來自西域安息帝國,故稱「安」。原為太子,後出家為佛教僧人[1],和支婁迦讖並列為東漢時期佛經翻譯的重要人物。
年幼時以孝行聞名,聰敏好學,並精通外國典籍、七曜五行、鳥獸之聲、醫方異術,無不暢達[2]。約130年,他因不安於世俗生活,將王位讓位給叔父,出家修行,精研阿毘曇與禪經,歷遊西域諸國[3]。於漢桓帝即位初年(約147年)隻身東來。建和二年(148年),游步洛陽,通習漢文。在中原大約二十年,弘法譯經[4]。東漢末年,漢靈帝即位時(約170年左右),中原動蕩不安,安世高避禍江南,曾先後到豫章、丹陽、會稽等地宣揚教義,講解佛典。曾至廣州,最後於會稽(浙江紹興)遭誤傷身亡[5]。
安世高所譯佛典以說一切有部的禪經和毘曇學為主[6],世稱「善開禪數」(禪定、法數)。釋道安法師譽其譯作:「義理明晰,文字允正,辯而不華,質而不野」。
安世高的譯籍,《出三藏記集》卷二載出35部40卷,還具體列出所譯經名。安世高譯經時,往往把自己的解釋加進去,其中《四諦》、《口解》、《十四意》、《九十八結》,道安認為似乎是安世高所撰。《口解》是講經的記錄,類似於講義[6]。
安世高的譯籍歷經散佚,現存22部26卷,呂澂編著的《新編漢文大藏經目錄》所列如下[6][7]:
序號 | 《出三藏記集》所載 | 序號 | 呂澂《目錄》所載 | 附註 |
---|---|---|---|---|
1 | 安般守意經(安錄云小安般經) | --- | 後來在日本天野山「金剛寺寫卷」中發現 | |
2 | 陰持入經 | 1 | 陰持入經 | 本經可與《藏釋·第六章》對照[8] |
3 | 百六十品經(出增一阿含) | --- | ||
4 | 大十二門經 | --- | 後來在日本天野山「金剛寺寫卷」中發現 | |
5 | 小十二門經 | --- | 後來在日本天野山「金剛寺寫卷」中發現 | |
6 | 大道地經 | 2 | 道地經 | 修行道地經經抄 |
7 | 人本欲生經 | 3 | 人本欲生經 | 中阿含97經:大因經、長阿含:大緣方便經(同本異譯) |
8 | 道意發行經 | --- | ||
9 | 阿毘曇五法經 | 4 | 阿毘曇五法行經 | 阿毘達磨品類足論·辨五事品(同本異譯) |
10 | 七法經(又云阿毘曇七法行經,今闕) | --- | ||
11 | 五法經 | --- | ||
12 | 十報經(出長阿含) | 5 | 長阿含十報法經 | 長阿含經10經:十上經(同本異譯) |
13 | 普法義經(一名具法行,出長阿含) | 6 | 普法義經 | 真諦《廣義法門經》(同本異譯,出中阿含),梵語經題:Arthavistara |
14 | 義決律(或云義決律法行經,出長阿含) | --- | ||
15 | 漏分布經(出長阿含) | 7 | 漏分布經 | 中阿含111經:達梵行經(同本異譯) |
16 | 四諦經(出長阿含) | 8 | 四諦經 | 中阿含31經:分別聖諦經(同本異譯) |
17 | 七處三觀經(出雜阿含) | 9 | 七處三觀經 | 雜阿含42經(同本異譯) 除七處三觀經,還混入《積骨經》,《九橫經》,及44篇(對應增支部經)的雜經[9] |
18 | 九橫經(出雜阿含) | 10 | 九橫經 | 附於七處三觀經 |
19 | 八正道經(出雜阿含) | 11 | 八正道經 | 雜阿含784經(同本異譯) |
20 | 雜經四十四篇(出增一阿鋡,今闕) | 12 | 雜經四十四篇 | 呂澂認為附於七處三觀經的增支部雜經即是雜經四十四篇 |
21 | 五十校計經 | 13 | 明度五十校計經 | 收入《大方等大集經·十方菩薩品》,高明道認為本經也許是支婁迦讖所翻[10] |
22 | 大安般經 | 14 | 大安般守意經 | 安般守意經及其註釋 |
23 | 思惟經(或思惟略要法) | --- | 據祐錄, 形疾三品風抄自本經。五門禪經要用法及題羅什譯思惟略要法有其內容:「形疾有三品……如入刺林」 | |
24 | 十二因緣經 | --- | 據法經錄,安世高所譯十二因緣經又名聞城十二因緣經。此是雜阿含287經(同本異譯) | |
25 | 五陰喻經 | 15 | 五陰譬喻經 | 雜阿含經265經(同本異譯) |
26 | 轉法輪經 | 16 | 轉法輪經 | 雜阿含經379經(同本異譯) |
27 | 流攝經 | 17 | 一切流攝守因經 | 中阿含經10經:漏盡經(同本異譯) |
28 | 是法非法經 | 18 | 是法非法經 | 中阿含85經:真人經(同本異譯) |
29 | 法受塵經 | 19 | 法受塵經 | 增壹阿含9品7-8經(同本異譯)、對應增支部一集1-10經 |
30 | 十四意經(菩薩十四意經,今闕) | --- | ||
31 | 本相猗致經(出中阿含) | 20 | 本相猗致經 | 中阿含51經:本際經(同本異譯) |
32 | 阿鋡口解(阿鋡口解十二因緣經) | --- | 大藏經收有此本T1508標為安玄譯;許理和、左冠明認為是安世高譯[9] | |
33 | 阿毘曇九十八結經(今闕) | --- | ||
34 | 禪行法想經 | 21 | 禪行法想經 | 對應增支部一集465經-484經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禪行三十七品經》為同一系列 |
35 | 難提迦羅越經(今闕) | --- | 迦羅越梵語為kulapati,指居士 | |
x | 22 | 積骨經 | 附於七處三觀經,與雜阿含經947經;單卷本T101《雜阿含經》11經為同本異譯 |
呂澂認為從翻譯用語等對勘,「五陰譬喻經」、「轉法輪經」、「法受塵經」與「禪行法想經」可能不是安世高譯經,而「四諦經」有與記載不符的疑慮。許理和等人排除掉《五十校計經》、《九橫經》、《積骨經》、《雜經四十四篇》等,認為這些不是安世高所譯[9][11]。
一般較為肯定是安世高所翻譯的佛經主要是《安般守意經》、《陰持入經》、《道地經》、《人本欲生經》、《阿毘曇五法經》等,以及在日本天野山「金剛寺寫卷」中發現的大小《十二門經》[12][9][13]。
另外,一卷本的《雜阿含經》從譯語來看,或許也是安世高的譯作。《出三藏記集》〈新集安公古異經錄〉基本列出了該一卷本的經名,從「色比丘念本起經」至「說人自說人骨不知腐經」。現存的《雜阿含經》一卷本沒有「署杜乘披羅門經」,又附加《身觀經》、《四婦喻經》和《七處三觀經》,形成今本二十七經的樣貌[14]。
馮承鈞在1930年代曾研究安世高的身世,認為他是安息國王帕科羅斯二世之子Parthamasiris of Armenia,他父親死後,由其弟弟Chosroes繼位[15]。
馬雍則認為安世高非帕科羅斯二世(滿屈)之子,而是Chosroes(Osroes I)的兒子,他父親死後,其叔叔沃洛吉斯三世繼位,安世高被迫流亡他國[15]。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