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威廉·詹姆斯·比爾(英語:William James Beal,1833年3月11日—1924年5月12日),美國植物學家。比爾利用玉米的雜種優勢培育出了產量更高的雜交玉米,創立了比爾植物園,還開始了一項持續時間超過100年的發芽實驗。
1833年,比爾出生於美國密西根州阿德裡安[1]。他的父母是從紐約州移民到密西根州的貴格會信徒。比爾幼時成長於森林中,周圍環繞著各種本土植物和動物[2]。
比爾於1859年獲得密西根大學古典學學士學位,隨後在聯盟泉的一所學校擔任自然科學教師;兩年後,比爾辭職就讀哈佛大學,並獲得理學士學位,其後回到聯盟泉繼續從事科學教育工作。比爾於1863年和漢娜·普羅德結婚。1869年,比爾於芝加哥大學短暫任教一段時間,1870年加入密西根農業學院(密西根州立大學的前身)擔任教職,直至退休[3][4]。
1870年至1910年,比爾在密西根農業學院擔任植物學教授。他的主要研究成果是利用異花受精,基於只有8豎排玉米粒的印第安玉米,培育出有24豎排玉米粒的雜交玉米。相比印第安玉米,比爾培育的雜交玉米產量更高、更耐寒、更強健[5][6]。比爾最早使用雜交技術提升了玉米的產量,因此被稱為雜交玉米研究的先驅之一,而雜交玉米被稱為「二十世紀的奇蹟」[5][7]。比爾的這一研究成果來自於19世紀晚期很多著名科學家的啟發。在比爾就讀哈佛大學時,查爾斯·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剛剛問世;達爾文對遺傳的研究對於比爾產生了很大影響[5]。比爾還安排了自由·海德·貝利作為哈佛大學阿薩·格雷的助手進行工作,促進了相互間的交流[8]。
比爾在密西根農業學院任教早期,學院的規模還很小,最初只能容納82名學生,後來擴建後也只能容納150名學生。比爾形容學院「年輕,窮,小」。由於教師不足,除了植物學課程,比爾還教授文學、歷史、土木工程等課程[9]。1887年比爾參與建設的「學院村」後來成為了今日的東蘭辛[4]。
1879年,比爾開始了一項持續時間超過100年的實驗。他將20個瓶子埋在地下,每個瓶子中裝有21種植物的種子,每種種子50粒,然後填滿沙子。埋藏時瓶口朝下,以避免進水。每隔五年,挖出一個瓶子,種植其中的種子,觀察發芽的數量。比爾退休後,實驗交由他人繼續負責;比爾的繼任者決定延長這一實驗,改為每隔十年挖出一個瓶子;此後比爾的繼任者的繼任者又決定改為每隔二十年挖出一個瓶子。最近一次挖出瓶子是在2000年,21種植物僅有2種有種子發芽。目前實驗仍在繼續,將於2020年挖出下一個瓶子,預計實驗將於2100年結束[10][11][12][13][14][15]。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