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太古站
港鐵車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太古站(英語:Tai Koo Station)是一個位於香港香港島東區康山康山花園地底,屬於港鐵港島綫的鐵路車站,於1985年5月31日啟用[2]。太古站設有兩個上蓋物業,分別為康怡花園及康山花園。
Remove ads
車站設計
由於太古站位處於堅固的花崗岩地底,故當時車站承建商須以興建人工石洞的方式興建車站,石洞以簡單的混凝土梁柱結構方式建造,亦以拱形結構支撐,因此車站大廳廣闊無柱;而月台則只有兩排柱陣結構,而通往出入口的人行地下道則以鑽挖方式興建。
另外,上述石洞亦為目前全東亞最大型的人工石洞。
G | 地面 | 出入口 | |||||||||||
L1 | 中層通道 | D出口行人通道 | |||||||||||
L2 / C | 大廳 | 客務中心、 | |||||||||||
P | 月台 |
|
現時太古站大廳內設有商店以及不少自助服務設施[3],而同樣近A出口亦設有香港郵政郵箱[4][5],以及近D出口設有一部港鐵「會員服務站」[6]。
太古站設有一座島式月台,兩個月台均已裝設全高式月台門。由於車站是在堅固的花崗岩地底興建,花崗岩裂隙及毛細管作用滲出地下水至車站內,加上對商戶污水排放估計錯誤,因此月台過往經常出現異味,直至其排污系統獲得調整以及加裝全高式月台門後異味問題才有改善。
另外,太古站東面設有一條儲車軌太古側綫[9],是在港島綫興建時,由於地鐵柴灣車廠尚未完成,為方便將車輛運送至港島綫路軌,側綫曾延伸至海邊臨時車廠,後因柴灣車廠落成而封閉地底至臨時車廠路段,而現時只會用作特別的車務調動之用。另外太古站於月台兩端(隧道內)並各設兩台大型抽菸扇,在一般情況下並不會運作,只會在緊急時使用。這四台抽菸扇約兩米高,在車廂的乘客於列車進出太古站月台時會較易發現。
太古站共設有9個出入口,主要連接英皇道、康山道及太古城一帶。由於太古站距離地面較深,因此大部分連接地面的出入口均設有電扶梯。除了連接太古城中心的D出口外牆是白色外,其餘出入口的主色調均為紅色。
Remove ads
接駁交通
Remove ads
歷史

原於1970年代港島綫定線的初稿並沒有太古站。只有一個名為芬尼站的地下車站設於現時鰂魚涌街附近。直至1983年,由於政府再次修改鰂魚涌發展藍圖為商業區,因此在發表港島綫計劃時,於康山地底加設康山站,成為太古站雛型。政府其後批准太古地產將位於鰂魚涌的太古船塢原址發展大型住宅計畫「太古城」,並將這個鄰近前「太古船塢」的車站命名為太古站[11],太古站於1985年5月31日啟用,由法國濬海工程及干尼有限公司負責興建,而港島綫(金鐘至柴灣段)的通車儀式亦於太古站舉行,並由時任港督尤德爵士主持通車儀式[12],而港島綫通車牌匾亦設於太古站大廳內。
在港島綫通車初期,由於車隊不足,地鐵曾一度設金鐘站側綫至太古站側綫的短程特別班次,直至1986年10月1日起,所有港島綫列車皆行走上環至柴灣段[原創研究?]。
在太古站通車初期,通往太古城的出入口則只有一個E1出口,居住在該處的居民只能靠此出入口出入而造成不便。故前地鐵公司當局決定在太古城道及太古城中心一座的地下加建2個新出入口,即現時的D1、D2出口,並為太古城的居民帶來更大的方便。有關工程在1993年動工,並於1995年完成,而新出入口亦能應付港島東中心落成後額外使用率。而出入口亦曾於2012年進行翻新工程。
![]() |
1984年初,政府有意發展東區海底隧道,作為行車和鐵路兩用隧道,其中鐵路部分以地鐵觀塘綫由觀塘站經藍田站延伸至香港島。原計劃觀塘綫在太古站與港島綫交匯,但後來為遷就行車隧道的走線,最後改以鰂魚涌站作為兩綫交匯的車站。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