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軍南京屠城發生於1864年7月,曾國藩曾國荃湘軍攻破太平天國天京(今南京)後縱火殺掠,屠殺平民總計死者約二、三十萬人(死亡人數有爭議)[1]

快速預覽 湘軍南京屠城, 位置 ...
湘軍南京屠城
圍剿太平天國的一部分
位置太平天國天京
日期1864年7月
目標太平軍天京平民
類型對中國人的屠殺
死亡數十萬人遇難。
主謀曾國藩曾國荃
行兇者湘軍
關閉

六朝以建康為首都起,南京被戰火屠戮約七、八次,其中南朝梁侯景之亂(今南京)、太平天國克南京、湘軍南京屠城規模較大。

背景

1853年3月19日(咸豐三年二月十日)太平軍攻克江寧(今南京市),兩江總督陸建瀛及副都統霍隆武陣亡。

為鎮壓太平天國湖南(湘)長沙曾國藩曾國荃兄弟、曾國藩姻親羅澤南家族、新寧江忠源家族等統領的鄉勇組成湘軍

咸豐八年(1858年)四月,湘軍李續賓部攻破江西九江,屠殺城中近二萬軍民,事後李表示「設有脅從之民,必早投誠,設計逸出」[2]。咸豐十一年(1861年)八月,湘軍曾國藩曾國荃部攻破安徽安慶,屠殺數萬軍民。趙烈文表示:「殺賊凡一萬餘人,男子髻齔以上皆死……婦女萬餘俱為掠出」,「軍興以來,蕩滌未有如此之酷者矣」。

天京陷落

湘軍攻陷安慶後,兩江總督曾國藩以肅清沿江一帶太平軍,鞏固後方,然後再圍攻天京為方針。同治元年(1862年)1月,清政府命曾國藩為協辦大學士,統轄蘇、皖、贛、浙四省軍務。曾國藩令湘軍繼續沿江東進外,令浙江巡撫左宗棠率湘、贛、浙軍2萬餘人攻浙江,江蘇巡撫李鴻章率淮軍6,500人會同英法聯軍阻擋太平軍進攻上海,並伺機西攻蘇州常州,戰略包圍天京。3月下旬,湘軍水陸軍2萬餘人從安慶沿江東進,5月底,直抵天京城郊,江蘇布政使曾國荃率陸軍在雨花台一帶紮營,兵部侍郎彭玉麟率水師進抵護城河口。

此時,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在安徽壽州(今壽縣)被苗沛霖所害。天王洪秀全得知西線軍潰,湘軍已抵城下,詔在上海前線督戰的忠王李秀成火速回援。李秀成於6月22日在蘇州召開軍事會議,決定避湘軍鋒芒,先以糧食、彈藥援救天京,兩年後與其決戰。7月,由於干王洪仁玕、輔王楊輔清在皖南寧國府(治今宣城市)、廣德一帶作戰失利,洪秀全催逼李秀成回救。8月6日,李秀成再次在蘇州召開軍事會議,決定集結兵力救天京。

從9月14日起,由「十三王」統率十餘萬大軍自蘇州等地先後啟程,在東壩會齊後,分路進扎東至方山、西至板橋一線,連營數百,反包圍湘軍雨花台大營。同時,護王陳坤書、輔王楊輔清分攻金柱關和寧國府,斷清軍糧道,牽制援軍。10月13日起,李秀成率軍攻打雨花台曾國荃大營。湘軍憑藉深溝高壘,堅守不出。10月23日,侍王李世賢率3萬人自浙江趕來助戰,仍久攻不下。太平軍士氣受挫,11月26日,李秀成下令撤圍。洪秀全對李秀成「嚴責革爵」,令他「進北救南」,率軍渡至江北,西進湖北,調動湘軍分兵回援,以解天京至圍。曾國藩識破其計,令曾國荃堅守大營,另派援軍到安徽堵截。12月1日,章王林紹璋等率首批數萬太平軍渡至江北,先後占含山、巢縣(今巢湖市)、和州(今和縣),等待後隊。同治二年(1863年)2月27日,李秀成會同陳坤書等渡過長江,3月底抵巢縣,計劃從無為縣西進。曾國藩調萬餘湘軍進入安徽北部,李秀成攻無為、廬江、舒城、六安,均沒有成功,在皖南策應的太平軍也進攻失利。李秀成西進受阻,糧食奇缺,在5月19日撤回六安,經壽州東返,渡江時被湘軍攔擊,僅一萬五千餘人返回天京。「進北救南」結果損兵折將。湘軍收縮對天京的包圍圈,至11月下旬,相繼進占天京東南的上方門、高橋門、雙橋門、七橋瓮,西南的江東橋,以及東壩、秣陵、湖熟、淳化等要地。天京城只有太平、神策兩門尚可與外部聯繫。

1862年9月李秀成回救天京以後,李鴻章的淮軍在英法聯軍和常勝軍配合下,反攻蘇南太平軍。至1864年5月,蘇南各城被攻陷,浙江全省也基本被左宗棠部湘軍占領,天京完全被包圍。

1863年12月20日,李秀成自丹陽前線返回天京,鑑於天京內無糧草,外絕援兵,他建議洪秀全離開天京,被拒絕。李秀成只好死守。同治三年(1864年)2月28日,湘軍攻占了紫金山頂的天保城。3月2日,湘軍至太平門、神策門外。3月14日,湘軍以雲梯登城未果。4月起,在朝陽、神策、金川門外挖地道十餘處。守軍築月城,準備城牆塌後組織抵抗。6月1日,洪秀全死去,天京人心不安,李秀成等扶幼天王洪天貴福繼位。7月3日,湘軍攻占紫金山地保城,太平軍失去護城的最後一道屏障。湘軍隨即構築炮台數十座,晝夜對城內攻擊,同時趕挖地道,準備轟城。7月19日晨,擔任主攻的湘軍部隊齊集太平門外,中午,地雷轟發,炸塌城牆十餘丈,湘軍蜂擁而入,守軍力戰堵御,終至無效。湘軍入城後,分路直衝天王府及神策、儀鳳、通濟、朝陽、洪武、聚寶各門,湘軍水師奪取水西、旱西門。至傍晚,天京全城各門均被湘軍奪占。守軍與其展開激烈巷戰,或戰死、或自焚,十餘萬人無降者。曾國荃部攻陷天京,又施展殺戒。

李秀成帶幼天王自太平門突圍而出,旋失散。22日,李秀成在方山附近被俘,8月7日被殺。11月18日,幼天王被處死。天京被清軍攻佔,標誌太平天國戰爭的失敗。

記載

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引趙烈文《能靜居日記》記載曾國荃率湘軍攻入南京城後的情景:「湘軍『貪掠奪,頗亂伍。中軍各勇留營者皆去搜括』,……『沿街死屍十之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滿二、三歲者亦被戳以為戲,匍匐道上。婦女四十歲以下者一人俱無(均被虜),老者負傷或十餘刀,數十刀,哀號之聲達於四方。』凡此均為曾國荃幕友趙烈文目睹所記,總計死者約二、三十萬人。」[1]太平天國天京城破三十餘年後,譚嗣同南京仍聽當地人說:「(湘軍)一破城,見人即殺,見屋即燒,子女玉帛掃數入於湘軍,而金陵遂永窮矣。至今,父老言之,猶深憤恨。」[3]

影響

太平天國強盛時,南京最多有100萬人,可到1875年光緒帝登基時,南京依然人口不足50萬,當時城裡甚至連一棵完整的樹都找不到。曾國荃疑似劫掠大量財寶,被稱為「曾老饕」,此外還殺死百姓無數,與其兄曾國藩被稱為「曾剃頭」、「曾屠戶」[4]

六朝以建康為首都起,南京被戰火屠戮約七、八次,湘軍屠城與太平天國克南京、南朝梁侯景之亂是其中三場規模較大的事件。[5][6][註 1]

備註

參考文獻

相關條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