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永恆之門》(Op de drempel van de eeuwigheid),或稱《悲痛的老人》是一幅梵谷1890年5月初在聖雷米精神病院完成的油畫,[1][2] 此畫基於其1882年在海牙繪成的鉛筆草稿完成,畫中人物是一名名叫「Adrianus Jacobus Zuyderland」老兵。[3] 而原畫的靈感來源則是休伯特·馮·赫科默繪製的畫作《切爾西醫院的星期日》。[4][5][6][7]
畫中的老兵坐在爐火旁,雙手掩面。這可能也表現出了畫家創作時的悲痛心情及畫家對神與永恆的信仰,而這些事物的難以感知實際也是其悲痛的來源,這一點在其早年的書信中就可以看出[8][9][10][11]。
創作過程
1882年11月24日梵谷在給弟弟的信中說:[12]
這兩天我畫了兩幅老人像,畫上的老人兩隻胳膊拄著膝蓋,臉埋在手裡...我想下次畫得更好一些。我可能還會印一張出來。這幅畫很好地描繪了一個穿著打了補丁的邦巴津大衣的禿頂老人。
我覺得畫家應該通過作品表達他的觀點。我試圖通過印刷品來達到這一目的——但是好像不太成功。它沒有現實那般美麗而驚人,相比而言這只是一個模糊的鏡像,而現實,就好像米勒所相信的那樣,昭示著冥冥之中有神靈或永恆的存在。那老人安靜地坐在火爐旁的角落裡,甚至都不一定知道這一切...這不是什麼神學——就算是最窮的樵夫或礦工也總有那麼一剎那感覺到永恆之門的存在
類似作品與草稿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