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國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青年進行曲》(越南語:Thanh niên hành khúc/青年行曲),後更名為《呼喚公民》(越南語:Tiếng Gọi Công Dân/㗂噲公民),是1948年至1975年越南共和國(南越)使用的國歌。
1975年越南共和國滅亡後,其國歌的地位被廢止,越南南方共和國的國歌《解放南方》取而代之。但此歌仍被一些越戰後流亡海外的越僑廣泛傳唱,他們稱其為「自由越南國歌」,因而此歌作者劉友福儘管是一名共產主義者,但此歌往往被貼上反共產主義的標籤。[1]
最初此歌的版本為1939年末創作的《學生進行曲》(La Marche des Étudiants),由劉友福作曲、枚文部寫下法語歌詞,成為學生俱樂部的官方歌曲。這首歌詞迅速成為當時南方學生的官方歌曲。1941年,印度支那學生總會將其選為官方歌曲,劉友福寫下了越南語歌詞《呼喚青年》,分為三部份。
第一部份為枚文部與劉友福於1941年所寫,直到1945年前秘密傳唱。
第二部份是《呼喚學生》(越南語:Tiếng gọi sinh viên),為黎克韶(Lê Khắc Thiều)和鄧玉卒(Đặng Ngọc Tốt)在1941年底所寫,1943年出版,後被禁。
第三部份為黃梅流(Hoàng Mai Lưu)於1945年4月4日所寫,八月革命前不久出版。
1945年,青年先鋒隊成立,以紅星黃旗作為旗幟。此歌略微修改了以後成為該組織官方歌曲,稱為《呼喚青年》(越南語:Tiếng gọi thanh niên)或《青年進行曲》。
1948年6月14日,阮文春領導的越南臨時中央政府將《呼喚青年》選定作為國歌,改叫《呼喚公民》或《公民進行曲》(越南語:Công dân hành khúc)。1956年越南共和國成立後,越南廣播電臺將此曲選擇為越南共和國國歌。作曲者劉友福是個共產主義者,[2]他在生前反對未經授權使用他的作品作為西貢政權的國歌。[3]早在1949年,劉友福就公開反對未經授權的使用,他透過河內的越南之聲電臺嘲笑敵人仍以其他目的使用自己的作品《呼喚青年》。1965年,劉友福回到了南方戰場。同年,他寫下了歌曲《解放南方》。同年,越南南方共和國在平隆省祿寧縣(今屬平福省)成立,《解放南方》被選為越南南方共和國的國歌。[4]
1975年西貢淪陷後,《呼喚公民》喪失了國歌的地位。但如今此歌仍被居住在美國、加拿大、澳洲、西德以及其他國家的越僑、越戰後的南越難民使用,他們為其起了個綽號:「自由越南國歌」。一些越僑使用略微修改了第一句的《呼喚公民》:「Này Công Dân ơi! Ðứng lên đáp lời sông núi.」(公民們!起來響應山河的號召)來表達對故鄉的期望。杜茂等流亡美國的前南越將軍也提議修改國歌。[5]
在越南國內,劉友福的原作仍以《學生進行曲》為名演奏,並被視為革命歌曲。
chorus:
Này thanh niên ơi! Đứng lên đáp lời sông núi. |
中文翻譯青年們響應祖國號召, |
Này Công Dân ơi! Quốc gia đến ngày giải phóng. |
漢喃文
呢公民𠲖! 國家𦥃𣈜解放。 |
中文翻譯嘿公民們!國家將得解放。 |
中文直譯哎公民喂!國家到解放日。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