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曦(1162年—1207年),南宋將領。德順軍隴干(今甘肅靜寧)人,抗金將領信王吳璘之孫,太尉吳挺之子。開禧北伐時在蜀地叛宋割據,接受金國冊封,不久被殺。

更多資訊 四川歷史系列條目 ...
關閉
快速預覽
關閉

生平

在其十歲的時候,其父吳挺問其志向,吳曦竟然在言語之中就流露出反叛的意向,被吳挺一怒之下踢進火爐,面部燒傷後變成疤痕,因而外號「吳巴子」。後因祖恩萌,補右承奉郎。淳熙五年(1178年),隨父挺至行在臨安府任職,換武德郎,除中郎將,台諫言其升遷過快,改武翼郎,累官至高州刺史。淳熙十二年(1185年),以副使隨章森出使金國賀金主生辰。

紹熙四年(1193年),吳挺卒,吳曦時任武功大夫、知和州事,八月,落階官,授濠州團練使、帶御器械。慶元元年(1195)二月,除建康府駐紮御前諸軍都統制,任內轉蘄州防禦使,後任殿前司副都指揮使,四年(1198年),憲聖慈烈皇后園陵成,功遷武寧軍承宣使,加殿前司都指揮使,六年(1200年)春,建節拜昭信軍節度使,冬,光宗山陵成,加太尉。

南宋君臣對吳氏久握兵權素有戒心:「吳氏世職西陲,威行四蜀,列聖皆留其子孫於中朝,所以為慮者甚遠。」而吳璘之子吳挺、孫吳曦也都是日夜思念返回四川重掌兵權,吳挺是在宋孝宗準備攻金的思想指導下,才被放回川任興州駐紮御前諸軍都統制。當吳曦「久蓄歸蜀之志,朝廷不許」之時,適「會韓侂胄謀開邊」,收復失地以建立不世功勳,吳曦「因附侂胄求還蜀」。嘉泰元年(1201)七月,也是在南宋準備攻金的背景下,吳曦被任命為興州駐紮御前諸軍都統制兼知興州事、利州西路安撫使。二年(1202年)三月,為四川宣撫副使,四月兼陝西、河東路招撫使。韓侂胄開禧北伐期間,吳曦也出兵攻金,但屢次被朮虎高琪等所敗而無功。

金章宗面對南宋的全面進攻,決定爭取吳曦降金,蜀漢路安撫使、都大提舉兵馬事完顏綱在行軍途中,接到金章宗招降吳曦的詔書:

於是吳曦叛宋降金並且把階(今甘肅武都)、成(今甘肅成縣)、和(今甘肅西和)、鳳(今陝西鳳縣)四州地獻於金國,向金求封蜀王,並遣部將利吉引金兵入鳳州。開禧三年(1207年),在興州僭稱王位,年號轉運。金封吳曦為蜀國王。金章宗對誘降吳曦成功十分得意,自稱「吳曦之降朕所經略」。

吳曦議行削髮左祍,統軍十萬沿嘉陵江而下,宣稱約金兵夾擊襄陽合江倉官楊巨源安丙李好義等密謀,乘夜率死士七十人斧門而入吳曦行宮,殺死了吳曦,裂其屍,將其首級獻至臨安,安丙分遣將士收其二子及叔父吳柄、弟弟吳晫、堂弟吳晛、以及黨羽姚淮源、李珪、郭仲、米修之、郭澄等皆被誅。宋寧宗下詔處死吳曦的妻子,吳曦的親兄弟都除去名籍,取消原有的資格和官職,吳璘的子孫都被遷出蜀地,吳玠的子孫免於連坐,不受處罰,負責祭祀吳璘。吳曦稱王僅41天,死的時候時年四十六歲。

影響

吳家三世建功西垂,屢受獎賞,爵高王侯,在川、陝一帶民間有口皆碑,多有傳頌。但是,由於吳曦犯叛國大罪,吳家80年所積累的榮耀功勳都毀於一旦而付之東流。陝隴川地區現仍留有吳氏的廟祠二十餘處,戰地遺址、遺蹟三十餘處,共六十餘處,如莊浪吳王廟,天水名將廟,徽縣忠烈祠,寶雞吳公祠,鳳縣涪王祠,成縣吳挺墓,閬中錦屏山書刻等。這些廟祠、遺址、遺蹟至今大都保存完好,惟獨吳玠、吳璘、吳挺長期駐守過的興州(略陽),沒有保留一處。1140年(紹興十年)正月宋高宗詔建於仙人關的吳王忠烈廟,在吳璘死後68年,被安丙改為自己的「安公生祠」。略陽南壩的吳王墳(吳璘墓),及宋孝宗御書「安民保蜀定功同德之碑」墓碑,也已不知去向。

參考資料

  • 宋史
  •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
  • 《兩朝綱目備要》
  • 《金史》卷98《完顏綱傳》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